源头在三峡水库?川渝三年两次高温极端天气

文摘   2024-08-28 20:12   重庆  
川渝高温异常天气频发与三峡水库有关?2022年8月,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席卷川渝,多地平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谁能想到,仅仅过去两年,伴随着“史上最强秋老虎”,川渝极端高温天气再度卷土重来,气温连续多日超过40℃,强度仅次于2022年,工业企业被迫错峰运营,多地学校延迟开学。
2020年重庆洪水
事实上,自2003年三峡水库成库以来,川渝地区已发生了多次天气极端现象,如2004年9月上旬川渝暴雨洪涝,2006年川渝高温干旱,2007年夏初重庆特大暴雨,2009-2010年西南干旱,2020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洪水等等。此外,2011年长江中下游遭遇了50年来罕见干旱。那么,川渝异常天气频发的背后,与三峡水库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三峡水库总面积约1084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家对三峡库区的气候等方面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将成为“空调”,使得重庆冬季温度上升3—4℃,夏季下降5℃。山城重庆将实现冬暖夏凉的梦想。
然而,2006年夏至2007年春的川渝大旱,动摇了上述观点。当时北京独立环境学者王红旗提出,三峡等水利工程改变了四川盆地的结构,从而导致了那场大旱。王红旗的观点很快遭到很多水利、气候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长江三峡是一条长达几百公里的七曲八拐的狭长通道,就算没有三峡大坝,江风也不可能从下吹到三峡盆地。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参与话题讨论,他们表示三峡水库增加了长江以北至大巴山和秦岭之间区域的降水,减少三峡大坝附近地区的降水。
2012年至2013年,地质专家范晓在三峡库区实地调研,当地居民反映,蓄水以后气候变化很大,夏天更热了,冬天更冷了。范晓团队还认为,历史上曾经是偶发事件的暴雨洪灾现已成为常态。2014年,国家气候中心对范晓观点给予回击。他们在《三峡工程气候效应综合评估报告》中指出,三峡水库对天气及气候仅局限在水库周边约20千米之内,将大范围旱涝灾害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相关联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渝跃龙门
用宏观的经济视觉解读重庆 合作加v:cqpy309(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