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度,今年的立冬于11月7日交节。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藏,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冰雪寒冷的冬季过渡。
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新分季标准,以候平均气温(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水平)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整个冬天,自立冬始,就开启了低温冷冻的天气模式。元·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下面举立冬、小雪、大寒的物候变化来说明冬季气候特点:
立冬“初候,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天寒地冻,水初结冰而不坚,大地未到冻裂的程度。
节令行至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第三候,万象“闭塞而成冬。”
到了大寒,则“三候水泽腹坚”:腹,指水泽的内部。此时湖泊表面甚至湖中心的结冰达到一个极端的厚度,冰面坚固。到此时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了。
由上所见,整个冬天,就是寒风凛冽,冰封雪飘的气象,只是节令相移,程度不同而已。
中医五行学说有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的理论,用来描述自然界中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在春夏长夏秋冬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气机变化与健康的影响。这些概念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不仅描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也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与自然界和谐相应的关系,强调了五脏之间以及人和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和整体平衡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的特色,这也是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
星转斗移,与时偕行,日月更替,四季循环,我们经历了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的节令,又到了冬藏季。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冬季养生的原则,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本文主要讨论《内经》冬季养生经文的含义与养生的方法。
1、冬三月此谓闭藏
冬季三个月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立冬后,其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过渡到冰雪寒冷的冬季气候。此时阴盛阳衰,草木凋谢,秋粮入库,种子埋藏在冰雪之下,水面结冰,大地冻裂,动物冬眠,人着厚衣,这一派封闭伏藏景象,是地日运动形成的温度效应和物候变化,高度概括,即是冬令主藏。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方跨度大,气象变化并不统一。立冬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故立冬后北半球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初冬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初冬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在冬至数九之后。
南方地区,则从立冬至小雪期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南方在冬至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会逐渐下降,天气变冷。
另外因为“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暖化,使台风和暴雨灾害频繁发生。当前受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影响,10月31日白天起,上海出现明显风雨天气,全市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台风“康妮”的影响范围主要包括台湾省、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总之,我们不但要传承和发扬古人传统的养生智慧,还要结合现代气象知识来应对气候异常变化带来的挑战。
2、冬季肾当令 养生重三藏
冬季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肾经,人体的精气也顺应节气,收敛沉降封藏于肾,这个过程即是肾藏精,也是阳气的归根复命。肾藏之精,是先天之本,宜藏而不宜泄。精气封藏于肾,又是阴阳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气机升降出入、生命新陈代谢的动力。
中医肾精概念,是泛指维持生命的所有有形物质,既包括禀受父母的生命物质,又包括从后天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及其化生的血及精液等,可统称为“精气。”肾精中,对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作用的称为肾阴;对机体有推动、温煦、激发、兴奋、蒸化和制约阴寒等作用者称之为肾阳。中医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素问·气通天论》)。”说明了阳气在人体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男性的精液质量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有机协调的综合体现。肾中所藏的生殖之精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才能藏而不泄,生化不息。因此,少、无、弱、畸精子症就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肾又在五神主志,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所以养藏也要藏志。
因此,冬藏就是要藏精、藏阳、藏志。养生要从睡眠、饮食、运动、保暖、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顺应自然,在冬季做好“三藏”,就是做好养生保健功夫的核心。
3、藏精即藏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不注意保养肾的精气,包括过度熬夜、过度劳心劳力、出汗过多、欲望过多等,都会扰动肾中精气,导致阳气外泄。即冬季当藏不藏,肾精暗耗,水不涵木,待至来年春季阳气萌动时,木气上升不足,外感风热时邪,而发为春温(春季感染性疾病、甚至传染病)等病。
古人认为肾精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养生中要特别注意调节情欲,保养肾精。《内经》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若在冬天过度耗泄了精气,肾阳失于封藏调养,到春天就会下肢无力,抽筋、半身不遂,筋脉松弛,这些症状属于痿证;厥证就是四肢冰冷。如果冬天藏精不够,到春天肝气生发的力量就不足了,由于“肝主筋”,所以会出现上述症状,养生当然要在冬季注意补肾温阳、培元固本了。
4、藏阳有法 早睡晚起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⑴、睡眠
冬三月要早睡觉,太阳出来再起床(上班工作者不论),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以便顺应大自然的冬“藏”之机。冬天夜长日短,宜增加睡眠时间,不要晚睡熬夜,充足的睡眠是人体恢复精力和各系统功能维持正常和平衡的保证。
晚11点之前要上床休息。中医认为子时(晚11点到凌晨1点)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刻,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生物钟现象,是人体阳气刚刚萌发的时刻,所谓子时一阳生,是养生的重要时段。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在《易经》的卦象中是众多“阴”爻中,只有一个“阳”爻(地雷复卦),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生发了。
子时还是胆经当令。胆气主决断,养胆气对于全身气血的生发至关重要,《内经》就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所以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入睡,以保证胆气的生发和阳气的蓄积。子时是养胆气的时段,最适合胆经休息。若伤了胆气,人就会变得惕惕不安,胆怯,甚至抑郁。
因此立冬后养生要“藏”,就是潜藏起人体的阳气,起居要早睡晚起,有利于收藏人体阳气,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阳气升发作好准备。
⑵、饮食
中医认为冬季为肾经当令,肾主藏精,饮食应以甘温、滋补为主,要多食山药 、红薯 、马铃薯、栗子 、核桃仁等益肾养精的食物。
当然,补肾还要看体质,中医对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补肾方法,亦有食补药补的不同。冬令进补应分辨阴阳精气诸虚之不同,做到“虚者补之”,育阴补阳,使阴阳平衡。就去寒就温而言,阳虚体质(人体阳气不足,可能出现畏寒肢冷、面色㿠白、神瘦倦怠、气短懒言、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等表现)的人群,可多食下列食物:
牛肉、羊肉、龙眼肉、荔枝、芒果、南瓜、韭菜、栗子等温补食材:也可选择党参、黄芪、黄精、枸杞、巴戟天、淮山药、陈皮、大枣等药食两用之品来调理。古代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见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阳散寒、养血补虚的良方。
冬天要少吃生、冷、咸、寒之物:要少吃凉拌菜、凉面和性能偏寒的食品;阳虚气虚中老年人宜熟吃水果,酒最好要温喝,不要耗伤胃中的阳气;不宜多吃过咸的食物,以防止耗伤肾精,如海带、紫菜等。此外,性寒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等要少吃,更不宜食用冰棍、冷饮、冰激淋,以防寒邪直中,伤阳伤肾。
⑶、运动
冬季新风俗,莫过于全民健身运动。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运动健身活动参与率为49. 6%,反映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近年来户外运动正逐渐成为人们走向自然、拥抱自然、乐享生活的新潮流、新时尚。坚持适度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运动要在空气质量不错 、温度适宜 、各种传染病防控容许情况下,在户外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散步、滑雪等,也可以选择室内运动,比如瑜伽、健身操等。但冬天里也不要做出汗太多的运动,无泄皮肤。中医认为汗液属于“津液”,剧烈运动后,毛孔开张,阳气就要随汗液外泄,而致“大汗亡阳”,反而不利于健康。
运动要远寒就温,避免“冷”健身。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大雾中锻炼;运动后要及时添加衣物,不要使皮肤外露,赤裸身体,要注意关键部位保暖,穿暖和的衣服,特别是保护头、手、脚、背部等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在寒冷的冬天,运动后喝一杯姜茶可以让身体快速暖和起来,消除身体的寒意和疲惫感,同时预防感冒;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应在阳光充足的时候锻炼,避免受寒冷刺激诱发疾病。
4、藏志心态宜平和
冬季的北方,鸟兽敛迹,草木枯落,生机潜藏,天气比较阴沉,常见雨雪交加,北风呼啸,这种气候容易扰动人体阳气,使人心理活动受到影响,容易情绪低落,老年人易感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年轻人则易神情压抑,影响生活工作,因此要注意心理调节。
按照《内经》要求,调节方法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即要使意志活动内敛,情绪宁静,使喜怒哀乐有度而不轻发,好象有意私藏,不为所动,好象心有所悟、志得意满,藏神于内,无扰乎阳。如此则“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漫长的冬季,我们可以按照《内经》“四若”方法通过调控精神活动,保持心态平和,心情愉悦,促使心身健康。当然精神情志活动的调整,都需要一个过程,大道至简,唯嫌拣择,只要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久久为功,最终都能守得三阳开泰,春暧花开。
(完)
作者简介:景明时,中医副主任医师。甘肃古浪县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曾在北京安定医院、京棉集团医院等多家医院临床工作40年。论文和科普文章散见于《天津中医杂志》、《四川中医杂志》、《中国医院管理》、《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病学杂志》等杂志及健康报、医药养生保健报及其他学术刊物。自2015年退休返聘于北京朝阳区八二中心中医科工作。偶有作品在媒体发表。
【诗歌】景明时|盼一树花开 待天下皆春——2024龙年新春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