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抒怀

文摘   2024-09-17 06:46   安徽  

不知不觉,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的确如此。其实,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含义的农村俗语,旨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努力不懈。‌‌但对我们们这些经历过许多生老病死的人生阅历的老人来说,也充满着对飞逝去的岁月的的留恋和无奈,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时间飞逝,岁月无情,弹指间,人生已近暮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这句农村俗语的字面意思是:一年中最怕的是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因为这象征着一年即将到头,而一个月中最怕的是过去了一半,因为这象征着这个月即将结束。这个“怕”字也是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我的人生信念仍然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中秋节标志着秋粮的成熟和收获季节,对农民来说,这是检验一年辛勤劳动成果的关键时刻。如果收获颇丰,全家可以愉悦安心;但如果收成不佳,他们将面临整个冬季的粮食问题,当然不仅是农家。各行各业均是如此。因此,中秋节不仅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让人紧张和担忧的时刻。


就时间而言,每个月的中旬过后,意味着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提醒人们时间过得飞快,鼓励大家要珍惜时间,把握每一天。


这句俗语的下半部分“人怕中年岁怕夕”进一步强调了中年时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容易产生中年危机。到到老年阶段,也有感慨夕阳无限好,已是近黄昏。


因此,这句俗语不仅是对时间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的警示,鼓励人们在年轻时要立志奋斗,不要虚度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总的来说,“人怕中秋月怕半”是一句富含哲理和生活智慧的俗语,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工作,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珍惜青春时光。千万千万别躺平!



每到中秋,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月亮。想起月亮又圆了,家人又该团圆了!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新生事物;一轮满月,花好月圆,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一轮残月,又会让人联想到人生苦短,世事无常,悲欢离合,人生那能尽如意;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乌云遮月又让人联想到暂时的失意、挫折、对云开雾务散的信心和希望。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



历代文人墨客,写下大量的咏叹月亮的诗,诗仙李白的咏月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激起多少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的思乡之情。


诗圣杜甫的咏月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体现了诗人对兄弟和亲人的忧虑、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和乡愁。


诗魔白居易的吟月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思念和对友情的极度珍视。



诗佛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这这两句诗中,诗人完美地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唯美景观的赞美和赞叹之情。


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的吟月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见,但张九龄的表达却显得幽清淡远,深情绵邈。诗句中的“天涯共此时”更是表达了诗人与远方的亲人虽然相隔遥远,但此时此刻都在望着同一轮明月,共享清辉,这种情感通过寄景抒情的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说心里话,在所有的咏月诗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苏轼的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近在咫尺,共同欣赏一轮皎洁明月。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把古今中外的离人之愿表达的入木三分,淋漓尽至。


在中秋之际,写上几句,衷心祝福亲朋好友们中秋快乐!幸福安康!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不易
文学、音乐、书画、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