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变“韭菜”

文摘   2024-08-23 06:51   上海  

米缸中又没米了,家中四口人加上三条狗狗,吃起米来挺厉害的。民以食为天嘛。


前天上街买米,米店老板娘向我介绍了寒亭管南米厂生产的一种再生米,说这种米比一般的米口感好,非常好吃,但价格比较贵,高出一般米的数倍,五六元一斤。


寒亭文昌,我在那儿生活了整整二十年,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教书育人,创办墨池。要知道这是墨池的发源地,我的第二故乡寒亭生产的大米啊!我们回城后,仍然吃着寒亭的大米,自从办了幼儿园,食堂里吃的米仍然都是来自寒亭这块黑土地上生产的大米,因为这米中融着浓浓的故乡情,乡情难忘啊!



其实,这种再生稻辗出的再生米对我说来並不陌生,早在七十年代未,我下放在珩琅山下,青弋讧畔,也就是寒亭文昌一带。农村实行责任田,包产到户时,我和改革及家中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就干过一些懒农事,早稻收割了,没有劳力再犁田耙地,育苗栽秧。灌上一田水,撒点复合肥,让收割后的早稻桩自己再透出新苗,长成低矮的如同韭莱一般的稻棵,扬花结穗,长成金黄的稻谷。但这种懒庄稼收成比较低,一亩地也只收数百斤稻子,但辗出的稻米却非常好吃,我们称之为再生米,孩子们可爱吃了。


它的优点是省掉了犁田耙地,播种插秧等一系列繁杂的农事。当年,这只是象我们家这种缺少劳动力的家庭种的懒庄稼。没办法而为之。但从理论上说,这却是一种有着传统的种植模式,並非我们的新发明。



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种植模式,通过利用收割后的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实现种一季收两季的水稻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晋代,可谓源远流长矣。


最近看到一条有关农业粮食方面的新闻报道“水稻成韭菜”。一种多年生长,能象韭菜连续收割十茬的再生水稻的成功种植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2023年入选了全球“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中国再生水稻的发展给全球的饥饿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多年生水稻的出现使得水稻种植更加高效和可持续性地发展。



中国超级水稻的第一目标是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的粮食,这一目标已经在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实现。然而,如何降低每公斤大米的生产成本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水稻研究团队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将水稻从一年生变成了多年生,就像韭菜一样。这种多年生水稻可以连续多次收割,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虽然这种水稻的产量会在多次收割后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传统水稻。



多年生水稻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水稻生产周期的认知,使得水稻种植更加便捷和节约劳动力。种植多年生水稻只需要一次育苗、插秧,接下来只需要定期除草、施肥等日常管理,就能连续多次收割。这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种植效益。

多年生水稻的应用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相比于传统水稻,多年生水稻的生产投入成本能够节约46.8%到51%,同时每季每公顷可节约68到77人次的劳动力。这一科技成果被认为是具有历史突破性的农业科研成果。


中国超级水稻已经在中国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成功推广。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孟加拉国、伊朗、乌干达、科特迪瓦、塞拉利昂等国家也在积极引入这一种植模式进行试种。



中国超级水稻的未来展望是将其推广到更多的国家,特别是那些饥饿问题严重的国家。通过使用中国超级水稻的种植技术,这些国家将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继袁隆平之后中国水稻研究课题上对世界作出的又一大贡献。有感而发,赋打油诗一首记之:


民以食为天,

五谷稻米先。

人活先糊口,

万事皆靠边。

科技大飞跃,

增产效益先。

水稻变韭菜,

遥领世界前。

利国又利民,

世界大贡献。







千古不易
文学、音乐、书画、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