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精髓

文摘   2024-10-25 18:58   安徽  

也许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一个初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之时,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一种套路式的教学模式。那就是读诵课文、字词教学、分析课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所以我在书写和读诵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时,也习惯性地追根朔源,明确自己书写金刚经的目的,弄懂《金刚经》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这也是几十年教育教学生涯所养成最基本的学习习惯。




例如我为中国画“群蝦竞游图”写的题跋,通过捕蝦,烹蝦,食蝦,画蝦,写蝦,悟蝦的描写,最后总结和升华后的主题便是“感悟人生,草虫尚知争先恐俊,何况人乎?”  

读诵和书写《金刚经》也是一样,不仅是完成一部小楷的书法作品,更重要的还是通过读诵,书写,理解,领悟,以达到其书写读诵之目的。否则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枉为人师矣。

佛教经典《金刚经》的主题思想,也就是其精髓可用言简意赅的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离相无住”,这也是佛教的教义。这意味着我们的内心不要住任何事、任何人,因为心中有挂碍就会产生烦恼和妄想。只有内心无所住,才能生起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解脱心,即所谓的“佛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刚经》中最著名的偈语之一。这句话的含义是,内心不要执着于任何事物,不要被外在的相所束缚,这样才能达到清净和自在的境界。具体来说,就是要空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无所住心‌。离相无住。



“离相无住”的思想对个人的修行和心灵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摆脱对外在事物的执着,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通过实践这一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内心的宁静。


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金刚经》的精华在于“善护念”,即要善加保护和培养自己的萌生念头,不让其被外界干扰,只有破除四相,才能达到心平气和、无有烦恼的无我境界‌。




千古不易
文学、音乐、书画、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