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歙县徽州师范附属小学读书时,学校课程中不但有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统称音体美,还开设了劳动课和手工课,我们特别喜爱上手工课。
手工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手工活动,学生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手工课的内容丰富多样,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还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那时的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手工的课程可不是象现在学校课程表上的虚设,只是用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而是实实在的正课。音乐课要识简谱,练声,唱歌;体育课要上操场,做操、跑步、接力、跳高、跳远、拔河;美术课要学习线条,色彩,造型,还要到课外进行写生。
手工课包括纸工、泥工、竹木工.、编织等。我们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多的是纸工和编织。泥工太脏了,一堂课下来,我们一个个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泥,都成了泥猴子了。那时做泥工的泥土都是我们自己挖的粘土或观音土,加入凡士林自揉作的。可不象现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玩的现成的五颜六色的高级橡皮泥。
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纸工,什么纸飞机、纸小船、纸青蛙、纸风车、纸手枪、纸脸谱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它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我们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百益而无一害,至今受益终身。
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折纸青蛙、纸船、和京剧脸谱。
手工课老师预先要我们准备好纸工的工具,正方形、长方形的白报纸,剪刀,浆糊是做纸工的常用材料和工具。没有白报纸,其它的纸也行。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我们采用正方形白报纸,然后把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按照步骤,小心翼翼地折出青蛙的四条腿,这过程就像在给青蛙“塑形”,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的腿给折歪了。
折完腿,该折青蛙的身子和脑袋啦。这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魔术师,正一点点地变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青蛙来。完工后,我还别出心裁把纸青蛙用草绿色涂上,用墨汁画出青蛙身上和腿上的条形斑纹,並画龙点晴,画出青蛙的一对大眼睛。哇塞!一只活龙活现的小青蛙就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好像一下子有了灵魂,正瞪着大眼睛,眼巴巴地等待着参加下面更精采的斗蛙呢!
老师每次给我手工课的作业评分成绩不是甲,就是甲上,还多次参加过学校的优秀手工作业展览。
折纸青蛙大功告成了,放在桌上,轻轻对它吹口气,它就欢快地跳了起来,那模样简直太可爱了!
纸蛙折好后还能在手工课堂上玩。美其名曰“斗蛙”。我们把折好的纸青蛙放在课桌上,两人面对面各占一方,让一个同学做裁判。裁判说开始,我们运足气,鼓起腮邦,用力把自己的纸青蛙吹向前进,能把对方的纸蛙冲倒冲翻便为胜者。当然,喜欢斗蛙的都是男生,女生只是袖手旁观和加油,或提供自己折好的纸青蛙参加战斗。手工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孩子的乐园。
折纸船更有意思,能用废纸折成一叶扁舟、一条帆船、一艘军舰、如能找到牛皮纸或油纸,折成的船只还能放入水中,让它满载着童年的梦想,自由地场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驶向胜利的彼岸。
手工课上做脸谱更有趣,需要准备好马粪纸和橡皮筋。先剪出人脸形状,挖出眼睛的两个洞洞。在耳朵处穿上皮筋,便于戴在脸上。然后在平面的脸谱上画出自己喜爱脸谱图案。脸谱图案也因各人的爱好而异。有妖魔鬼怪、神仙道士、戏曲人物。我们一批喜爱绘画的同学画的便是京剧脸谱中的生、未、净、旦、丑。《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李達、鲁智深等众多梁山好汉;《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红楼梦》中的人物比较难画,都是公子小姐,太难画了,我们並不喜欢。在课堂里,我们戴自己动手做成的各色各样的脸谱面具,露出骨溜溜的眼睛,跳跃着,欢笑着,在欢乐声中,演译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风云,童年的梦想和欢涪乐。
我爱手工课,它让我从小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等良好素质,受益终生。
感恩童年时代的手工课!
在当代学校课程设置里,好像已经没有手工课的设置,更没有象当年那种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欢乐自由的课堂氛围了。孩子们玩的都是现成的玩具,特别是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的手机,这是现代小学教育教学上的一大缺陷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