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朱自清的背影,居然泪流满面,但坐在图书馆里偷偷擦拭眼泪,却觉得有一丝“骄傲”。
那只是一次平常的离别,只不过细腻了一点而已。不够灵活的胖子,讨价还价还唠唠叨叨,那是一位父亲啊!还有那橘子的味道,毛衣和靠窗的座位!这么平常的场景,在这么短短的文字之间居然有了味道,有了温度,还有了时间。馆长应该是中学读这篇文章吧?诶!八零后是小学还是初中学这篇课文的?完全不记得了!也不记得课文里的这些细节,只记得学过,和其他很多“知识”一样。只记得学过,但没有答案!每次考试都是这样的。靠胡思乱想和跑敲侧击来缓解自己的尴尬!也叫迂回。不喜欢直截了当的说,认为“花言巧语”兜兜转转才是“高级”,现在想来这篇文章真是高级啊!这次应该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了!馆长在图书馆里,等孩子下课。她应该看不到这么生动的背影吧?谁知道呢?也许吧。不过我想的太多了,这“背影”怎么可以平常到人人都能见到呢?所谓“懂”,就像会品酒,会抽烟,会赞许美食一样,那些本来你应该得到的感受能得到了!就懂了!
回忆起来自己小时候怎么会感触这些呢?当时的自己不是父亲,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儿子。那时自己也太“聪明”,我的父亲也是个没有我聪明,没有我懂得多的农民,农民嘛总有不尽人意的一生,有很多遗憾和悔恨,所以喜欢骂人,脾气也不好!因为生活也是这样对他的,我想土地也会时常扬起沙土在寒风中骂他吧?我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还算可以,用自己仅有的认知和能力。只打过我一次,确切说是踢了一脚。我们也有些瞬间留在记忆中,比如那用力的一脚,给我做玩具的眼神,还有能一起喝一杯酒!抽支烟,现在想来已经是平淡中的最珍贵的瞬间。背影不记得,作为儿子我也得给他一些“美好”的记忆吧!但我不会啊!就像他也不知所措地对自己的儿子一样。甚至也不太会对自己孙女孙子!就像对待小动物一样,一声声召唤而已。父亲简单,无知,倔强,也不“听话”了。慢慢的开始越来越孩子气!真实地觉得他老了,我也懂了《背影》了。
我这个“懂”了,不知道应该庆祝还是应该失望呢?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