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马发疯的尼采到风流一代的贾樟柯|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肤浅?也没我们期盼的那么深奥|这是像《奥本海默》一样的时代记忆|电影推荐

文摘   2024-11-27 21:21   北京  
摘下口罩一个时代过去了!摘下口罩我们就是最风流一代……
有史以来最风流一代是怎么看《风流一代》的?如果你也认为自己是风流一代……那么天注定……
关于电影《风流一代》馆长个人的一些思考,不太强烈推荐
电影《风流一代》海报 2024年
电影《风流一代》历时22年,放映22天。贾樟柯似乎在画一个句号。也在画一个问号?或者是一场“告别”?
“风流一代”来源于纪宇一首名叫《风流歌》的诗,之前电影的名字一直是《持数码摄影机的人》,致敬影史经典《持摄影机的人》。在其后的漫长时间里,贾樟柯持续着漫无目的的素材拍摄,凭借着直觉捕捉变迁的脉络,最终汇聚成跨越二十年的时代记录。
对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才是最“风流”的一代?
《风流一代》贾樟柯导演的“新片”,让我想起2013年的《天注定》十年前的作品遭遇相同的“浩劫”——盗版。对于电影这个事儿,盗版一定是浩劫,很难形容,不能用被偷说,也不能说被抢了,还是被蹂躏……总之损失挺大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事,还有一种能量的损失,《天注定》又好像是真的有一种注定是天注定的。人力不可为。强词附会地这么认为,是不是很侨情呢?谁知道谁注定,谁注定谁知道…… 之所以聊天注定,就是馆长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的感觉,我们在同一个社会时空中,却彼此之间是孤立的宇宙,很多人不能长远地看,不能作为过程看,不能作为生命看,他们似乎永远与我隔阂,永远无法交集……
电影《天注定》海报 2013年
《天注定》有一段印象深刻的情节,大海看到一位马夫在狠狠地抽打一匹马,同样也被“命运”抽打的大海在“发疯”的时刻解放了那匹被虐待的马。这个情节是几年以后突然想起来,那个场景是尼采因为一匹马发疯的场景,也许不是真的,也许尼采早就疯,而马只是触动了他,或者人们在那个时候才发现,因为他的反应是反常的,但抽打一匹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们可以接受这些却不能接受尼采的发疯?然后会把他的“巅峰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作为这个时代的“圣书”。
据说当时的尼采在逛大街,在意大利城市都灵一个广场上,尼采看到一个马夫在疯狂抽打一匹拉车的老马。他冲上前去,抱着马的脖子痛哭失声。高喊着:“我的兄弟,你受苦了!”随后彻底陷入了癫狂。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尼采因一匹马而发疯”。
因为一匹马发疯的尼采肯定看了《罪与罚》

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描述了一群人对一匹马的虐待,不描述了,只放几句里面的对话,甚至谁说的都可以不用知道,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人是哪些人。

“别心疼它,伙计们,每人手里带一根鞭子,准备好!”

“对!抽它!”

“抽死它!”米柯尔卡嚷道,“豁出去了。我要抽死它!”

“难道你丧尽天良啦,魔鬼!”人群里有一个老头喊道。

“谁见过这么一匹小马拉这么重的大车?”另一个人加了一句。

“你要把它累死的!”第三个人喊道。……

电影《都灵之马》海报 2011年

贝拉塔尔的《都灵之马》肯定看了尼采,贾樟柯肯定看了《都灵之马》或者罪与罚,或者尼采,或者都看过。不知道啊,馆长猜的,后一代人总会这样去致敬,效仿,或者说“抄袭”,抄袭这个词这几天又挺火的,之后我们可以聊聊。但是馆长看到一条线索,一条“完整”的脉络,每个时代都有无数这样的“马”,同时也有这样抽打马的人,物化人也是在物化时代,而真正把人看成人的人才会感同身受地“同情”整个时代的人。
如果每个时代因为这样的一匹马都会感触很深的人,应该都会为这个时代的所有人“发疯”。几年前馆长才看“懂”一点贾樟柯导演的作品,那种时代感,那种对时代中的人的凝视,还有影像点信息量,故事都在人身上,不仅仅在语言里,像我们对阿彼察邦的影像的称赞和着迷。所以看《风流一代》的时候,第一个镜头就泪流满面了,那里的每一个人馆长都“认识”,每一个人都那么“真实”那么“自然”,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羞涩,胆怯那么美,每一个小动作不做过,恰到好处地成为一个时代的“样子”,每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他们那么“风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时代,尼采是一个时代,贝拉塔尔是个时代,贾樟柯也是个时代。但不是谁都能看得出来自己在一个怎样的时代之中,看出来通常知道也没什么用,身子在其中,身不由己,也许到现在看不出来的人还在那个时代之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电影是记忆最佳的表现方式,梦和记忆又很像,那么时代的记忆您认为回事什么样子呢?这部“实验电影”让很多人茫然无措,让很多人感到乏味,每一个感受都是时代的感受,你就在时代之中,时时刻刻都在……
诺兰想用电影《奥本海默》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原子弹。
电影《奥本海默》海报 2023年
这个感受让馆长想起《奥本海默》一样的震撼,那也是时代的记忆,那颗炸弹只是一个记忆点,和那些“普通人”脸上的笑容和眼泪一样可以“摧毁”世界。
如果说到自己所处时代,每一代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风流的一代吧?没人能替代别人的感受,更无法感受每一个人的真实感受,这也是时代的感受,是一个群体,一个整体的感受……作为个体,人的每一次感受都是“第一次”都是“最”好或者最坏的,或者毫无感觉,毫无意义的。
电影中很多点让人震撼,第一个当然是时间,还有贾樟柯的“导演”能力,每一次不经意的“实验”都可能成为时代的记忆啊!
电影《风流一代》剧照
摘下口罩一个时代过去了!
看风流一代的时候就像尼采对那个时代的“总结”那些思考充满哲理又准确地影响了很多人,让人铭记了这个疯子,相比那些没有“总结”时代的人,也就是那些普通的人,没人愿意自己成为疯子,成为电影的主角,因为故事里的人大都挺“惨”的,要不然故事都不值得被记住,也没必要讲出来。电影要耗费那么多资金和人力,要讲一个无聊的,没有价值的故事好像挺浪费的,没有导演会觉得自己的电影是不值得的。很多人去演绎一个悲惨的故事是因为他觉得那一切和自己没关系。
贾樟柯用一个不变的人记录了时代的变化,赵涛!很多人反对她一直演主角,也不解为什么总是她?但是真的只有赵涛最合适出现在那样的一个电影里,无论故事怎么样,演技?她的所有气质,形态,是天生的,不像是演的,也演不来。这些也是人最珍贵的部分。而大部分人会用不变的观念看飞速变化时代和时代中的人,那落差感会让人恼火,恼羞成怒也是常态。
时代变了,你看“风流”这个词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在当年是多么潇洒自在,风流倜傥……
欣赏一下这首诗,回忆一下像极了记忆的电影……

《风流歌》

作者 :纪宇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

我心中的情丝象三春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

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个人,有肉,有血,

我有一颗心,会喜,会愁;

我要人的尊严,要心的颖秀,

不愿象丑类一般鼠窃狗偷!

我爱松的高洁,爱兰的清幽,

决不学苍蝇一样追腥逐臭;

我希望生活过得轰轰烈烈,

我期待事业终能有所成就。

我年轻,旺盛的精力象风在吼,

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风流呵,该怎样把你理解?

风流呵,我发誓将你追求;

清晨——我询问朝阳,

夜晚——我凝视北斗……

遐想时,我变成一只彩蝶:

“呵,风流莫非指在春光里嬉游?”

蒙胧中, 我化为一只蜜蜂:

“呵,风流好似是在花丛中奔走。”

我飘忽的思潮汇成大海,

大海说:“风流是浪上一只白鸥。”

我幻想的羽翼飞向明月,

明月说:“风流是花下一壶美酒。”

于是,我做了一个有趣的梦,

梦见人生中的许多朋友——

他们都来回答我的问题,

争辩着,在八十年代谁最风流。

理想说:“风流和成功并肩携手。”

青春说:“风流与品貌不离左右。”

友谊说:“风流是合欢花蕊的柱头。”

爱情说:“风流是并蒂莲下的嫩藕。”

道德说:“风流是我心田的庄稼。”

时代说:“风流是我脑海的金秋”……

花开于春哟,叶落于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就是实现理想的战斗——

新研发的歼击机,我去试飞,

核潜艇下水,四海遨游。

像雷锋那样热爱平凡的工作岗位,

不管到哪里,都是一台车头;

像焦裕禄那样关心人民的柴米盐油,

纵然是死了,也要浩气长留!

北斗升空,指挥着车行船走,

航母下水,舰载机像鱼鹰苍鹫。

一带一路,挥友谊彩绸

环绕地球,赠四海五洲

我们干的是各行各业,

我们对风流却有共同追求:

劳动、创造、进步——无止无休!

爱真、爱善、爱美——不折不扣!

这是真风流哟,这是真风流,

把时代的彩笔紧握在手;

实现中国梦,向“两个一百年”目标招手,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铺锦叠绣!

让人民说:他们受过挫折,摔过跟斗,

可他们把时代的使命担上了肩头;

让历史说:他们善于思索,敢于战斗,

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一代风流……


死亡博物馆
每个人都有一座死亡博物馆,只是恰巧我的现在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