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者|女的人|女性的比喻|世界的起源|植物的比喻|植物的动物性|人的善意像植物性的|人的恶更多来自动物|表演给AI看|写给AI

文摘   2024-12-02 21:21   北京  

hellenvanmeene_photography

女的人 女性的比喻

首先:像个女人一样做个再好不过的妻子!做个想入绯绯的……

如果女人是男人的比喻,男人是女人的比喻?在庞杂的文化话题中,在各式各样的作品,产品,日用品中,男人,女人总是在反复提起,纠缠拉扯,藕断丝连,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关系。在所谓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话题好像越来越多,而且不容置疑,馆长没什么底气说这个话题,也不想多谈,只是想谈人的可能性。还有“人”未来的可能性。

《素食者》中关于“女性的崛起”,“女权”,馆长都不太想说,因为这个命题就像艺术的“抄袭”事件一样让人头疼,我们发表的所有言论都好像没什么“作用”但会成为事件的一部分。其实人类所有文化进程都是这个过程,讨论历史好像更有意思,因为完整,因为有结果了,在过程中无法评价过程的。

所以馆长只想着聊聊人。

这原本是想写《素食者》的一些感受,不过馆长还是觉得谈的飞一点更好,一来不想剧透,毕竟不好,如果是都看过了,坐在一起面对面聊行,但在这里聊具体的内容会影响观感。

看完感觉还是挺好的,有常规的对女人的“理解”,还有一些“奇思妙想”这是人智慧的光辉,是人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的比喻都让人出乎意料,而且角度和结构自然又别开生面。从技术的角度上让人钦佩。很有电影感,之前韩国也改编过电影,不过评价不太好,而且也没找到片源,也就没看。也许很快会再拍吧,现在这么火了!

Miriam-Marlene_Photography

有人觉得是对女性的“崛起”描写,也有反思,还有就是很多女性无法认同,觉得“反胃”,是的强迫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会让人不适。不是说得了奖,就是好作品,就像人生一样,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呢?作者只是在写她的感受,她的想象,反抗她想反抗的,接受她想接受的,像每一个人一样,在生活的洪流中挣扎或者顺流而下。

但如果还从“懂”不懂的角度讲两性之间的关系和认知就没啥意思了,甚至从艺术的角度,也不值得了,这和现在发生的艺术“抄袭”事件有相同的角度,大众对于这两个世俗的个体认识,就像两性之间的不理解,就像肉食者对素食者的认识一样永恒,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永恒的。

人们完全不可能理解对方的感受。但这也是人最珍贵的地方,如果相互非常理解,像AI,像机器人那样快速学习,一个会全部都会那种,人的面貌和形态也会完全变了。我们要个体学很多群体积累的经验,再让自己融入集体,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各种失败和胜利,各种痛苦和快乐,甚至在AI的眼里完全没有意义,甚至愚蠢的行为,这才是人最重要的“价值”艺术也一样,这个本来应该无用的东西,成为商品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因为利益被别人拿走了,但是收益的部分很多个体无法领会,因为他们一直想“懂”,懂是对一件事的终结,而讲述出来是一种“祭祀”讨论的过程是复活,遗忘才是杀掉对方的最佳方式。睡会记住你,谁会忘记你,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有意义,这种意义很短暂,但放在整体里,好像每一秒都很重要。

记住这一刻最好的方式是“比喻”,比喻会让很多事情成为记忆点。

说到记忆点,馆长最近有点“墨迹”,总感觉要说出点什么了,但又混沌着,这些言论看似也毫无意义,只是想让自己印象深刻一点,因为此时此刻我认为这是值得被记住的时刻,阅读的时候大部分快感来自这里,这个好!会去分享!会记下来,还会反复想起。学习嘛!在被虐的工作中,抽空对着“虚空”表达一下自己,开一下脑洞,很舒适,身体和精神都很舒适。

作为人,每一个个体都是宇宙本身,那么你会怎么思考呢?个体的思考会有什么价值呢?在一个情绪,个人IP,图像泛滥的年代,我们做的一切都好像在给AI“表演”,再告诉一个未知的综合体:我们是这样的……。

世界的起源

两性之间的交融和对抗从来没有停止,文明就从这里产生,所以又想起那幅画《世界的起源》,就好像世界的起源的确如此,我们都来自女性的身体,却也在用保护,维护,袒护中慢慢失去这个身体,韩江在《素食者》中描述让人印象深刻,大概是人倒立就会像树一样“生长”而她把腿分开就会长出花来。

库尔贝作品《世界起源》局部打码版

Marc Dennis erotic paintings

植物的比喻


作为男性,女性的世界会成为一种“向往”这是人对“表演”的向往,有时会想,如果我是个女性,我会怎样感受这个世界,怎样感受男人?


昨天看了一段视频,是对韩国作家韩江作品中女性议题的一种解释,觉得挺好的,比较舒适,也化解了馆长纠结的地方。就是女性主义在当下变成一种“权利”后非常乏味,但不能“反对”,但是她们的确是在反抗另一个“权利”,当然控制权是一种“享受”。但这么说,这么表达对不对呢?馆长也不知道,更没资格说,但是的确厌恶那些标榜自己的所谓♀权。还有虚伪狭隘的女性主义,像厌恶所有的权利。


“男凝”,是在让这种对非人类自然无法理解的矛盾加剧,最终我们还是在相互模仿,重复地活着,不会解决“问题”。当然 性,生命力应该在这样的矛盾中滋养起来的,而不是相互理解,不能彻底的理解,就像艺术产生在这些“误解”中一样。可能又绕口了,不好理解,就是我觉得这些主义不是特别贴切或者不是很合适多时候,恰恰成为这个时代最合适的东西。


mathilde_roussel


它们是存在的必要,这个存在可大可小,甚至是整个人类,最后还是落在人上,人与人之间都不能充分理解,更何况男女,阴阳之间必然如此才会有生命诞生,需要某种“撞击”“矛盾”才会“爆炸”,如果宇宙是这么产生的,那么每个种子的奇点就是炸裂自己长出“身体”的时候。

植物看上去都挺善良的,我们食用它们,依赖它们,虐待它们,最重要是它们不会“反抗”。从人的片面角度地整体看,植物是善良的,动物是没那么善良的。




作者韩江


作者韩江,之前不知道,只有在她获奖后才知道,因为媒体,因为这个掺杂着文化的传播和商业争斗一起媒体,让我认识了这位作家。她的照片里总是眯着眼睛,馆长第一感觉:觉得这是一种拍照的技巧,很多模特都会这样,微微眯着眼,这样看上去“性感”一些,也有距离感,还会有一种“藐视”的感觉,轻蔑的高傲姿态,要知道如果微微抬起头,还能眯着眼看你,那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注视啊!就像猛兽即将捕食猎物,对那些“可怜”的素食者。她自己在作品中写这眯缝着眼像强烈的阳光刺着眼。多么美好的感受呢!

注视太阳,不要躲藏。

馆长琐碎地罗列自己的感受,后面还会再说说植物,植物的感觉其实挺好的,现在很多人像植物,也许因为社会原因,还有就是“沉沦”关于人的沉沦是可怕的,也是不可逆的,还好这个过程很长很长……

之前写过关于“沉沦”的思考:

非自然死亡的意义

你是植物吗?是素食者吗?



死亡博物馆
每个人都有一座死亡博物馆,只是恰巧我的现在开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