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无目的地等待
人 ,
别人 ,
都起了名字,
叫戈多。
我,
却真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
来自朋友的朋友圈留言,馆长觉得很湿就分行强行叫诗!
鉴于目前的心境和整个世界,馆长还是觉得还是应该胡说八道,虽然这种感觉有点绝望,但那就是绝望,也“安全”。虽然馆长并不是“危险”人物。
你不能相信这个世界,少有的亲人和朋友还能相信,因为有时间做保证,剩下的连相信的希望都没有,那么很多事还要依赖这群人,那么很多时候就变成了无目的的等待。因为你的目的似乎永远无法达成。
文森馆长摄影作品
这是之前拍的盆景,挺好看的吧?寓意也很深,有多深呢?差不多30厘米那么深!特意用视角”欺骗”观看者,以为这是一颗大树。其实很小,起码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大,这就是今天要聊的感受。世界好像就是这样了!作为一个已经接受了一下认知的成年人,这些认知在这一刻会有什么作用?我们还会相信什么?情感?其实这一个月没有写死亡博物馆的文章却会在习惯中思考,每天都会思考,也许今天可以写,也许可以写,这种等待就变得很有目的,而这个目的就是我的困扰,我要去除“我”才不会心生杂念,才会有可能“轻松”“自在”地活着,就像漫无目的的孩子那样行走!但那也是成年人的角度看到的啊,孩子会认为自己是轻松快乐的吗?他们好像没那么想成为成年人,还有我们嘴里的幼稚,看了一些这样的“学习”经历,就会发现他们一直在学习,而我们现在越来越像他们的方式,所以反而是这些感受让馆长觉得更“亲近”。
今天看了一本书《箭术与禅心》以心修箭,以箭作禅?这么说肯定不对,但修炼每一种技能,都不是修炼技能,即便是在真正使用这项技能的时候,能练好也不只是训练技能,要提升技能首先是练心。然后这项技能才会成为流传下来的”艺术“。
这本书,很薄,小小的,买来挺久了,应该有个七八年了,已经有些泛黄,读起来很轻松,就像和他一起学习一样。最后还是学习的状态,好像没学到什么,但好像又学到了什么。这种感觉我们好像很懂,但现在的我们好像又完全不懂,就连和这些“老外”一样学习都越来越少了,却用着人家的产品,也用着人家的科技,但又不想承认,这种奇妙的感觉让人绝望。但也许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馆长很难说自己在觉醒,但有觉醒的意识,这是肯定的,就像我知道感情是真的一样,因为那是身体和“我”都想要的感受。就像思念是真的一样,因为我完全可以不思念,思念没什么用的。除非有一天人们拥抱在一起,感受到“真切”的彼此,轻轻地说:我有多么想你!
漫无目的地等待
像孩子一样漫无目的地行动,
索取,满足需求。
而不是现在的自己,
毫无目的地寻找,
得到,慰藉欲望。
这本馆长读了一部分,感受差不多,这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和馆长现在的感受很像,经过更加残酷的历史进程,西方用“真实”的自己来保护自己。同样也真诚地追求超脱自己的方法,禅是他们一直追求的,而且做的很符合现代文明,无论在艺术还是哲学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现代文明,现代艺术与蝉都有很大关系。聊到这,其实馆长想把那本现代艺术150年重新拾起,起码读完嘛,到抽象主义其实禅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