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产汽车宣布:削减全球产能多达两成,年产量将从500万大砍100万辆,与此同时,日产还要裁员9000名员工,占到全球13万名员工中将近一成(7%)。
这是日产自2019年以来再度提出大规模重组计划,当时日产曾撤出全球14个生产基地,让12000多名员工失业。
说起日产,“东瀛战神GTR”是爱车人绕不开的话题,cefiro更曾是中产以上的国民神车。
但曾经终究是曾经,日产过往的光辉早就像入夜后的夕阳,只剩一抹微弱的残灰,人们要用尽全力才能在脑中留存那依稀的形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时间拉回2019年,当时日产减产裁员背后主要因为难堪的财报,这是该车厂十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而这次的背景与2019年类似,2024年4到9月,日产净利润跌幅近九成,今年赚到的钱直接是上一年打了个一折,创下2020年口罩事件以来的最低水准。
我们先看一下整个造车产业的情况,过去几年新能源车加速发展,虽然近期势头有些下滑波动,但对日系车厂依然相当不利,毕竟他们的强项是燃油经济相关的系统,以及油电领域把持的众多技术专利。
2024上半年,日系汽车全球总产量出现4年来首度下滑,明面上的原因来自老大哥丰田爆发了“认证测试造假”的丑闻,之后又因为安全问题在北美大量召回,影响到整体产量。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日系车厂的节节败退,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中国平价新能源汽车抢占市场,对传统车企引发的连锁排挤效应。
比如今年本田与日产在中国的产量都比2020年的峰值大减六成以上,与此同时,我们中国车商正大举进军东南亚,也让日产在当地遭遇激烈的竞争。
摊开2024第二季全球新车销售排行,我们中国的比亚迪销量年增率远超其他传统车厂,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排名超越本田、日产与铃木汽车,榜单上只剩下龙头丰田扛起日系车最后的荣光。
再从整个大环境变迁来看,日产绝非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面临威胁的日本车企。
但在不久前的2019年,日产才刚施行了一系列企业革新计划,业绩也一度重回正轨。
但没想到短短几年过去,他们又出现了同样的存亡危机,这背后藏有更深层的因素。
就跟许多企业一样,日产的威胁可分成内外两个部分:
先看向外部,日产最大的海外市场是美国,但2024年4到9月,日产在北美市场也出现了巨大亏损。其中关键就在于美国汽车市场新一轮的转变。
我们知道,美国正是过去几年的电动车热潮背后的主要推手。但最新的调查显示,拥抱纯电车的风潮似乎出现了改变。
美国汽车协会2024年1份报告显示,有高达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购买电车,这个比例比2022年硬是多出一成。
这背后有几道脉络,首先,众多的汽车消费者依旧卡在实用性与成本考量之间,难以轻易做出购买电车的选择。其中较高的购车成本、里程焦虑与对充电设施的不信任是劝阻他们的主因。
加上美国近年的“高通膨”削弱了民众的购买力,美国电动车销量的成长速度显著放缓,不少有迫切需求的消费者仍旧先购买油电车再一边观望。
按理来说,“弃电从油”对身为传统车企的日产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坏就坏在他们转型时慢了半拍,还不够彻底。
资料显示,日产近年将销售重心也放到了纯电车上,虽然成绩不算差,但他们从纯燃油车跳到纯电车,一定程度上放掉了混动车的布局。
而在美国消费者从观望突然改买油电混动的汽车,反应不及,最终也失去了这个翻身的机会。
与此同时,日产2020年提出的重大改革虽然成功挽救退市风险,但当时使出的杀招如今却意外带来恶果。
简单来说,日产当时做出改革重组,整顿整个产品线,减少产能并削减销售惨淡的车款,希望借此重塑品牌价值。
这套做法当时确实起了奇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日产新车供不应求,迅速拉高利润,成功扭亏为盈。
然而,减产带来的后遗症还是浮上台面。这段时间日产主力新车虽然卖得好,但赔上的却是产能的稳定度。
他们企业在重塑品牌价值的期间,对开发新车型绑手绑脚,导致新车型难产。
观察美国市场2022到2023这两年间,日产居然只推出了一款畅销新车,当其他竞品进入新的产品周期后,日产后续的产出就显得后继无力。
与此同时,日产还在力拼纯电车的销量,想用转型吃下一定比例的红利份额。
然而没想到的是,美国的法规又给他踢了一脚,当前只有在北美生产的电车,消费者才能享有购买补贴。导致大部分非美制造的日产电车只能靠让利维持竞争力,赔上的却是迅速崩落的收益。
即使日产规划砸下数亿美元在美设厂组装电车,但该计划在2025年才能落地,远水救不了近火,更别提这把火还可能直接把日产烧掉半条命。
在最大的海外市场(美国)经营不顺,第二大海外市场(中国)又陷入激烈竞争,日产销售端举步维艰,更糟的是市场对日产汽车的好感度正在下滑。
曾被被誉为“技术领先的日产”的日产遭遇滑铁卢,还离不开近年来经营层巨大变动带来的深刻影响,也就是来自于内部的危机。
上世纪初期,日产主要创办人桥本增治郎凭借留美归国的背景,设立了日产前身“快进社”。
二战期间,日产成为军方轮式车的供应商。战后开始拓展海外。60年代以后,日产加速发展,1987年创下累计出口量达2000万辆的里程碑。
但好景不长,90年代出现第三次石油危机,加上日产一系列策略事务,企业负债超过220亿美元。
正当日产深陷财务危机之际,来自法国的雷诺汽车出资取得日产近四成的股权,组成“雷诺日产联盟”。
与此同时,雷诺还派出副总裁戈恩到日本整顿日产汽车。
戈恩过往在雷诺与米其林轮胎担任要职,最擅长的就是削减开支,更在业界获得“成本杀手”名号。
他到日本仅仅两年就让日产转亏为盈,此后他更主导了扩张计划,旨在抢攻中美和新兴市场。
一系列的大刀阔斧以及上任前期漂亮的成绩单,让戈恩成为当时日产的救世主。
然而这次的扩张大戏,野心是够了,却也为日产体制带来了隐患。关键就在于日产虽然成功拉高了市场占有率,但在大打折扣战的情况之下,直接影响了长期的获利能力。
正当企业前景由盛转衰之际,戈恩本人更直接从救世主沦为了通缉犯。
2018年底,戈恩在东京羽田机场被捕,罪名是违法挪用公司资产并虚报薪资,事件直指企业内部斗争。
戈恩被捕以后,日产很快就解除了他的会长职务。此后一年多的时间,远在日本的戈恩深陷泥潭,最终他一咬牙,决定逃离日本。
在美国前陆军特种部队的协助之下,戈恩躲进音响设备箱,上演了电影般的潜逃情节,飞离日本国境,成功逃亡到黎巴嫩。
时至今日,戈恩与日产的跨国诉讼依旧继续,背后动力肯定是离不开公司里的内斗,甚至上升到日法双边国家层级。
对现在的日产来说,戈恩时代的结束不仅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还象征着经营路线的大幅转变,间接影响到各方面的运营。
总结来说:
日产汽车从2018年内部风暴开始,此后一度从败亡边缘悬崖勒马,如今尽力却又崩跌九成,再度回到至暗时刻。
这次的风暴会如如何发展,日产能否再度站起来?就让我们继续观察。
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评论区留言,聊聊你们的想法。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进入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