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花一样的时间,他却获得8倍收益?马斯克顶级的学习力,全靠这八点!

文摘   2024-12-18 17:26   重庆  
马斯克经常被说是“科学怪人”,但很多人不知道是,他的学习能力超乎常人。

他同时管理着9家完全不同领域的企业,火箭、电动汽车、隧道建设、超级高铁、人工智能、再生能源、大脑芯片等等,而且个个都是行业龙头。

美国《连线》杂志认为,马斯克能够在一年里完成别人八年的工作量,而这些全都得益于这八点。

第一,从不内耗。

如果要说是什么导致了马斯克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行动力。

在《马斯克传》这本书里提到,马斯克决定说要造火箭,原因是我要让人类成为跨行星物种,人类要到火星上生存,那当然得有火箭把人送上去,所以我要造火箭。

那接下来原本的计划是要去先买个二手火箭,结果去了俄罗斯发现人家坐地起价,根本买不起。

马斯克二话不说,马上开始分解这件事,火箭的本质就是金属和燃料这两样东西组成的,而且都不贵。但为什么火箭就卖的那么贵,我是不是也可以自己造?

周围朋友听了马斯克的话,都告诉他“你疯了”,但是他根本不在意,立刻开始找人造火箭。后来他们要找火箭试射场地,在美国本来有一个合适的场地,但是要等待一段时间。

而马斯克的个性是他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于是就在接近赤道的地方找到了跨贾林岛,然后他和他的这群工程师就去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了整整四年。这期间火箭发射失败三次,到了第四次才成功。

在这四年里,大家经常会为了拿到一个小小的零件,从洛杉矶飞到夸贾林岛,来回花费40个小时,废寝忘食地全身心投入地去做一件事,一切都只是为了一次三分钟的火箭试射。

马斯克在六年前任聘space X女总裁的时候,公司一共也只有七个人,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公司却敢去找美国航天局NASA谈业务,而隔壁的波音公司,同样的部门就有5万人,双方存在着整整100倍的人力差,但当他们依然接下了NASA的火箭发射任务。

space X接到任务后并成功把卫星送到了空间站,而波音公司还没有完成前期准备中那些看似很高端的实验。

而这一次的PK也让space X一鸣惊人,成为航空界甚至是整个商界最受瞩目的行业新星,马斯克space X的成功,其中关键就是雷厉风行的行动力。

是他用行动力把这个世界远远的甩在了他的身后。

第二,10%目标定律。

马斯克做一件事情之前有一个很特别的规则叫做“10%目标定律”。意思就是无论你在生活中想要做什么,你都要先做十次的尝试。

但问题在于,大多数人都不会尝试十次,而更可怕的真相是,大多数人连一次都不想尝试,要让他们尝试比登天还难。

他说,10%目标定律的意义就在于学会积极面对90%的失败。他曾保证,如果你今后做任何事情都愿意尝试十次,那么在这些事情里至少有一个是肯定会成功的。

既然质量有限,那就拼数量,用数量改变质量,但你愿意先尝试十次,你就已经可以甩开90%的人类了。

第三,善于倾听负面的反馈。

马斯克和维珍集团的Richard Branson到谷歌entrepreneurs上参加活动,做了几个小时的创业分享,最后两个人得出一个主要心得,就是创业应该善于倾听那些负面的反馈,甚至主动寻求建议。

我们做一件事情时,越专注就越容易沉入到这件事情的细节里,当局者迷,我们往往无法看清全局,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自外界的反馈,尤其是那些负面反馈。

因为只有静下心来倾听这些负面反馈,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才知道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他说,身边的朋友往往不想告诉你哪里做的不好,因为他们不想伤害你,但其实旁观者清,那些最有用的信息往往来自于负面反馈。

第四,向上社交。

这里说的“向上社交”的对象不是比自己有钱有地位的人,而是在某个领域里比自己杰出的人。

在《马斯克传》里,描述了马斯克第一次见到航天工程师穆勒的那个场景。马斯克走进车间去找穆勒,而穆勒当时肩膀上扛着一个36公斤的发动机,试图把它固定在一个框架上。

这时候马斯克就走过来和他说话,这兄弟就一边肩上扛着36公斤的发动机,一边回答马斯克的问题。直到回答到第三个,才觉得自己应该把这36公斤重的东西放下来,认真和马斯克交谈。

这整个场景非常符合老师傅的工作风格,于是马斯克约穆勒下个星期再见面详细聊聊。穆勒一开始也没有同意,理由是他下个星期要看NFL的超级杯,他刚买了一个大电视,邀请朋友们一起来看比赛。

然而马斯克可不管这些,硬要见面。于是那晚马斯克就和穆勒以及他的几个工程师朋友约在家里看比赛。其实他们当晚只看了一轮进攻,几乎全程都在讨论如何造火箭。

因为对于一群工程师来讲,造火箭可远比看比赛有意思多了。而马斯克也通过一整晚的交流,了解了造火箭需要的所有信息。

所以,学会当一名好的听众,把侃侃而谈的机会留给专业的人。他们说得越多,反而你能捕捉到的信息就越多。

第五,八二法则。

在一件事情里,即使一些因素只占20%,但其实它对结果也会产生80%的影响。

美国《连线》杂志研究马斯克得出的结论是,他一年完成了别人八年的工作量。

建造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对比Ford耗时1比4;

建造火箭space X对比Blue Origin耗时1比6;

登陆火星space X对比NASA耗时1比8。

挖高速隧道The  Boring Company对比正常地铁耗时1比4。

马斯克是“帕雷托法则”的实践者,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最重要的事情上。

很多人以为马斯克花最多时间的是在面对媒体上,但事实上他每周工作时间达到了85到100个小时,而其中有80%的时间都投入在工程和设计上。

所以不要去管理时间,而是要管理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会抓主线、学会筛选,高效分配时间精力做好那20%真正重要的事。

第六,跨领域阅读。

马斯克的弟弟曾回忆说,少年时期的马斯克每天至少会读两本不同学科的书籍,平均一个月读六十本书。

万变不离其宗,这对他后来学习任何东西都比别人快,面对不同领域都能快速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快速吸收其中关键信息。所以现在才会又造电车,又造火箭,又是再生能源的。

第七,第一性原理。

当马斯克决定做电动车的时候,其实整个市场对电动车这件事情已经判死刑了。在这种时候很多人都会说,我知道这么干是没用的,因为前面的人经验都失败了,所以马斯克就谈到了第一性原理。

比如制造电动车难就难在蓄电池太贵,他就提出了质疑,问工程师为什么会这么贵呢?工程师回答,没办法,这已经是市场上最便宜的电池了。

于是他就把电池拆了,根据原料自己去重新设计了一组新的电池,最后这个电池的价格竟然比市场足足便宜了十倍。

不管是电池也好,火箭也好,马斯克从来不管别人是怎么做的,面对所有事情他都敢于提出质疑,只要不是铁打的科学原理,那么所有的一切规则都是可以打破。

第八,两分钟原则。

马斯克说,鼓励大家养成只需要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习惯,比如一年读三十本书变成一天读一页,做四天瑜伽变成拿出瑜伽垫,为什么这么做呢?

那是因为他知道习惯养成必须要先建立才能养成。就像著名健身教练Ed Latimore说的,健身房最重的是前门,当你打开前门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原来健身变得一点也不难了。

当你翻开书本以后,你发现你自己一下子可以阅读10页。如果把你想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用两分钟开始的前奏,那么时间久了,后面的事情你自然会主动完成。

日复一日,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你最终都会实现。

如果你们从今天的文章获得了一点价值的话,希望你能帮我点个赞并分享出去,把这价值分享给你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能跟你一起成长。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进入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创业人物风云
关心天下财经事,带你走近资本家的风云实事! 看清经济市场形势,让我们在资本风云变幻中不迷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