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盛重工的故事,得从它的创始人张志熔说起,更是国内造船业的一个时代缩影史诗。
张志熔出生在一个江苏商业世家,后随父母事业发展迁往上海。
1994年,凭借父亲的背书以及过人的胆识和眼光,张志熔开始第一次创业进军房地产行业,在一片红火的上海房地产浪潮中赚得了第一桶金。
然而,就在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之际,他却出人意料地转战造船业。
2005年,他从“中国第一船厂”挖来行业大咖陈强,开启了他的“船王梦”。
凭借这位高管的背书,熔盛重工一炮而红,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2006年,公司宣布承接了6艘7.55万载重吨级的冰区加强型散货船订单,一举成为国内手持订单量最多的民营船企。
熔盛重工的崛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从建厂到首制船交付,仅用了28个月,创造了世界造船史上的最短建厂周期记录。
它的业务规模迅速扩张,涵盖造船、海洋设备、海工石油、海洋钻井平台等多个领域。
2010年,熔盛重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当年在港上市的最大民营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公司遭遇了业绩的大幅下滑,亏损5.73亿元,张志熔也因涉嫌内幕交易而隐退。
这一系列事件,给熔盛重工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沉重打击,也导致了公司的内部动荡。
2013年,熔盛重工陷入了资金链困局,负债高峰时期金融机构对熔盛重工的总贷款一度超过250亿元。
2014年,公司亏损额达到77.5亿元,正式宣布停牌重组,被弃订单船只高达59艘。
2015年,熔盛重工更名为中国华荣能源有限公司,业务方向改为石油及天然气市场。
2020年,熔盛重工场地开始出租,一代民营“船王”的故事似乎就此画上了句号。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熔盛重工将成为过去式的时候,一则消息让它再次成为了焦点。
据悉,熔盛重工可能因接到地中海航运的12,000标准箱LNG双燃料船合同而将重启。
如果订单成真,这将是熔盛重工近10年来的首份商船订单,也是其首次建造万箱船和LNG双燃料船。这一消息,无疑给熔盛重工的粉丝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造船业的复苏,似乎为熔盛重工的重启提供了契机。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的船厂交付量达到了七年来季度高点,达到1010万CGT。
有数据预计,2024年全年船厂产量将增长15%,达到4060万CGT。截至今年6月底,世界手持订单1.34亿CGT,同比增长3.4%。
这些数据反映出今年新造船市场延续了向好势头,产能潜力不断释放,全年市场指标有望再创新高。
在全球多家船厂都在筹备重启的背景下,熔盛重工的重启之路似乎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22年,就有消息称熔盛重工正在接洽新船订单并有望借此重启造船业务。
2022年5月,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寻求建造14艘30万载重吨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VLOC),并称正在与熔盛重工等几家中国船厂接洽。
然而,由于资金量过大,熔盛重工第一次重启之路并没有太大进展。
尽管如此,熔盛重工并没有放弃。今年,公司更是传出承接地中海航运大单的消息。
据悉,地中海航运是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航运公司,这家公司将与熔盛重工签订一系列12000TEU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订单。
这个曾经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这次或许真的要迎来“复活”。
此次重启若成真,熔盛重工能够将全球造船产能提升1%。据悉,熔盛重工将于2026年底开始交付大型油轮和散货船。
这一消息,无疑给熔盛重工的粉丝们带来了一线希望。然而,这一切是否能够成为现实,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结语:
熔盛重工的故事,就像一场精彩的戏剧,充满了起伏和转折。它曾经的辉煌,让人赞叹;它的沉沦,让人唏嘘;它的可能重启,又让人充满期待。
这一切,不禁让人思考,一个企业的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是市场的大潮,还是企业自身的决策?或许,两者都有。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商业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失败,未必是永远的失败;今天的成功,也未必是永远的成功。
熔盛重工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总会有翻盘的机会。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熔盛重工能否在新的造船周期中,再次扬帆远航,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在这个充满奇迹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感谢您的点赞+关注,进入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