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技术规范研究这四年:(四)以船舶技术规则“软联通”增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发展

文摘   2024-06-25 12:58   天津  

以船舶技术规则“软联通”

增强澜沧江-湄公河

国际航运安全发展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覃研深学 砺精无怠


     “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塑造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这是《“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交通运输业“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的具体规划。蔡家堡海巡执法大队这支海事系统专门从事船舶技术法规研究的队伍,自202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为根本,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致力于增强我国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在船舶技术法规方面“软联通”,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检验技术规则》(以下简称“澜湄技术规则”)修订,增进与澜湄流域国家交流合作“心联通”,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PART 01
01 背景介绍

     澜沧江-湄公河被誉为“东方多瑙河”。2000年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正式签署商船通航协定;2001年澜沧江-湄公河正式通航,成为连接中、老、缅、泰、柬、越六国的“黄金水道”。经过20多年的发展,澜沧江-湄公河的通航条件、航运需求、船型特点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航行于澜沧江-湄公河的商船是澜湄流域国家经贸和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


PART 02


02 规则更新“软联通”

    随着澜湄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升级以及船舶安全、防污染等新技术发展应用,经过20多年的应用与实践,澜湄流域商船共同遵循的技术规则已难以满足当前澜湄国际航运的发展需求,一些条款的技术要求、标准与现今的澜湄通航环境和区域贸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修订澜湄技术规则成为我国与老挝、缅甸、泰国四国的一致共识。

    在部海事局、天津海事局的指导下,大队第一时间成立澜湄专题工作小组,加强澜湄技术规则修订技术条款研究,全面做好四国线上技术研讨会议筹备。2023年11月,中老缅泰澜湄技术规则线上技术研讨会议顺利召开,会上各国代表充分沟通,四国就成立澜湄技术规则修订联合技术工作组达成共识,为加快修订工作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又擘画了澜湄合作下一个“金色五年”,澜湄技术规则修订被纳入其中,成为澜湄合作框架下互联互通建设的重点项目。



PART 03

03 合作共赢“心联通”

    澜沧江-湄公河是流域各国的友谊之河、合作之河。我国作为协调人承担着修订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联合老缅泰三国开展澜湄技术规则修订协同研究,增强澜湄流域国家船舶技术规则“软联通”,是推动我国船舶技术规则制度“走出去”的具体举措,更是澜湄国家互利共赢“心联通”的生动实践。

     在澜湄技术规则修订研究中,我们始终秉持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国际通用的海事技术规则标准为基础,充分考虑老缅泰三国商船实际发展和国内立法现状。派出的代表成员线上研讨中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着眼澜湄国际航运发展,与三方代表线上坦诚互信地沟通交流,解决了一些技术条款分歧,达成了很多修订共识。

    外方代表对我国组织开展规则修订并举办线上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接下来我国还将组织召开中老缅泰四国技术工作组会议,与三国协同开展规则修订研究,届时将对澜沧江湄公河商船检验技术规则条款进行更加充分细致的讨论和分析,不断增进技术互信,推动澜湄流域通航商船共同的技术遵循得以完善。





    澜沧江-湄公河绵延近5000公里,就像一条天然的“彩练”,把中老缅泰四国联系在一起,山水相连、命运与共。蔡家堡海巡执法大队将发挥海事系统船舶技术法规专职研究队伍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澜湄技术规则修订研究的同时承担上级部署的沟通协调和会议筹备工作,促进规则早日更新落地,提高澜湄流域船舶的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加强澜沧江-湄公河水上交通安全和可持续性,推动区域航运一体化进程,实现澜湄国际航运安全健康发展。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供稿 | 王永更

编辑 | 杜炜辰

校核 | 沈家强 董贻意 李东林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
船舶技术法规研究中心系天津海事局主管,东疆海事局主办,是船舶技术法规研究分委会与港口国监督研究分委会的官方发布平台,同时也是天津海事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官方发布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