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妈妈”,让亲情与感恩跨越山海

文摘   2024-12-02 10:02   内蒙古  



“妈妈,辛苦了,我们全家永远感谢您!”这声源自心底的呼唤,穿越了从南京到内蒙古1500多公里的时空,圆了期待64年的梦。现场,每个人都为之动容,激动的泪光在眼眶中闪烁,经久不息的掌声久久回荡。这温馨而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草原额吉”都贵玛家。来自江苏南京的杭巧云,手捧芬芳的鲜花,与都贵玛老人紧紧相拥。这份超越血缘的亲情,这份跨越山海的感恩,如同一股无比温暖的力量,跨过了时空的壁垒,触动了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图片来源:新华社

跨越千山结亲缘,这奔赴义无反顾。时间的指针要回拨到2024年11月16日,“国家的孩子”扎拉嘎木吉跨越千山万水,与在南京的亲生姐姐杭巧云一家实现了久违的认亲团圆。当得知曾养育过弟弟的都贵玛老人仍然健在,杭巧云立即决定带领全家一起专程赶往内蒙古。她要亲眼看一看弟弟生活的地方,更要当面向都贵玛老人道一声谢谢,并向这片曾经养育了无数“国家的孩子”的美丽草原表达最深的敬意和感激。这次千里相聚,超越了血缘的羁绊,跨越了地域的界限,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中华民族守望相助、共同奋斗的生动写照。


草原额吉爱无疆,这真情淳朴善良。面对南方孤儿们的困境,当时年仅19岁的都贵玛,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照顾28名孤儿的重任。都贵玛,这个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却在不平凡的年代里,用她那颗金子般的心,书写了一部关于爱与奉献的传奇史诗。她的母性光辉,无需华丽的辞藻修饰,无需刻意的张扬,却如同草原上的清风,无比细腻而温暖。都贵玛,不仅是扎拉嘎木吉的“草原额吉”,更是无数“国家的孩子”心中共同的母亲。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渴望爱与关怀的心灵,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践行和传递这份爱与温暖。


历史佳话传奇颂,这胸怀博大宽广。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尽管当时的内蒙古也十分困难,但仍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主动承担起抚养上海及周边地区几千名孤儿的国家责任,写就了一段“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在“草原额吉”这个称谓的背后,承载着无数像都贵玛一样,用无私的爱和坚韧的意志,为孤儿们撑起一片天的伟大女性。这段光辉历史,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民族团结的永恒赞歌,它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


感恩回馈情绵绵,这大义赤胆忠心。如今,这些“国家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有的回归故里,有的奔赴四方,有的则扎根在了内蒙古。但无论身居何处,他们都以各种方式回馈着这份养育之恩。有的通过文化交流,将草原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的投身教育,为草原的未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有的默默无闻做着公益,用奉献延续着这份人间大爱……他们的行动,如同一盏盏璀璨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也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爱与感恩是可以传承的,它如同草原上的风,轻轻吹过,却能在每个人的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民族团结不惧难,这力量无坚不摧。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情感纽带,交织出一幅幅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民族团结,是风雨同舟中的携手并肩,是患难与共中的不离不弃。它像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分享喜悦。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抵御外侮的英勇抗争,还是抗击自然灾害的顽强拼搏,中华民族始终团结一致,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鼓起勇气。这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紧密相连,更是灵魂深处的心志相投。


岁月悠悠,风雨兼程,那些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如同草原上永不凋零的花朵,绽放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更激励着后来者。在时代的洪流中,草原额吉都贵玛的故事,或许只是渺小的一滴水,但正是这无数滴水珠的汇聚,才形成了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民族大爱之河。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爱的传递者,将这份人间大爱继续延续下去,让爱与感恩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升华,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任国良)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