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绿色光伏发电原理课:教育形式创新与生态责任的双重奏

文摘   2024-12-05 10:00   内蒙古  


登上教学楼顶,光伏板触手可及,在身边就可以近距离感受太阳能如何转换为电能,而且蕴含其中的科学原理还能在展厅里“声光电”全流程演示。近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将绿色光伏发电原理课“搬”到楼顶。正是这样一个创新的典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机会,也让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图片来源:奔腾融媒


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来看,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这一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将课堂“搬”到了楼顶,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光伏发电技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原理,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声光电”全流程演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这种直观的学习体验无疑会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堂课程的设置也体现了教育生态化的理念。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和光伏科普走廊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参与新能源技术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绿色生活习惯,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新能源产业的兴趣,为未来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在这一课程的实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绿色低碳校园,共同推进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和科普教育的开展,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升了教育质量,还为学生提供了了解行业、接触前沿技术的机会。通过这种合作,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也能够培养潜在的优秀员工,实现双赢。


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看,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上。333块光伏板,在25年的光伏组件寿命期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千多吨,等于种下了29万棵树。通过这样的项目,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也为社会树立了一个环保的榜样。


光伏进校园,不仅照亮了书本,照亮了课堂更照亮了生态文明之路。通过在校园内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学生们得以在绿色能源的环境中学习,这不仅提升了他们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学校作为知识传播的前沿阵地,通过这样的实践,成为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典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将更有可能成为未来环保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高文慧)

编辑丨侯凤致

校对丨李彩红
初审丨刘梦轩
复审丨邰永平
终审丨王岩

来源丨内蒙古观察

声明

1.内蒙古观察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观察》官方微信公众号。

2.本公众号不涉及任何商业活动。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3.本公众号保留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内蒙古观察
聚焦内蒙古 解读新观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