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配体工程优化分子催化剂实现高效电催化尿素合成

文摘   2024-11-25 07:30   澳大利亚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达文献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但传统的Bosch-Meiser法和Haber-Bosch法需要高温高压及大量化石燃料消耗,带来严重的环境负担。近年来,电催化C-N耦合反应通过CO₂和硝酸盐直接合成尿素的绿色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设计高效且稳定的电催化剂仍是该领域的关键挑战。

成果简介

该研究采用铜酞菁(CuPc)作为模型催化剂,利用配体工程实现了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的显著提升。通过引入氨基配体(CuPc-Amino),优化了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并增强了Cu-N键的稳定性,有效抑制了电化学过程中的金属脱位和结构坍塌。在最佳电位条件下,CuPc-Amino的尿素生成速率达到了103.1 ± 5.3 mmol h⁻¹ g⁻¹,是未修饰CuPc的2.6倍,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这项研究为分子催化剂在尿素合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亮点

  • 创新设计策略:通过氨基配体修饰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 实验与理论结合:结合同位素标记、原位光谱和理论计算揭示了C-N耦合机制。

  • 高效尿素生成:尿素生成速率较传统方法提高近两倍,法拉第效率达11.9%。

  • 优异的催化稳定性:CuPc-Amino在多次循环测试中表现出极低的活性衰减,展现了良好的工业应用潜力。

配图精析

图1: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CuPc与CuPc-Amino在XRD和紫外-可见光谱中表现出特征峰的蓝移,表明氨基配体的引入改变了电子结构。

图2:电催化性能评估

CuPc-Amino的尿素生成速率和法拉第效率均显著高于CuPc,且展现了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图3:催化活性与稳定性起源

通过电势分布图和Hirshfeld电荷分析,发现氨基修饰增强了Cu-N键强度并优化了中间体吸附能力。

图4:反应机理揭示

原位FTIR和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尿素通过CO和NO中间体的两步C-N耦合形成,氨基配体促进了该过程。

展望

本研究通过配体工程优化了铜酞菁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显著提高了电催化尿素合成的效率和稳定性。这一成果为可持续尿素生产提供了新方向,并为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文献信息

标题:Ligand engineering towards electrocatalytic urea synthesis on a molecular catalyst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24-52832-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2832-2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声明:更多内容请参考原文,如有侵权,后台联系编辑删除。

催化视界
催化视界(Catalysis Insight)专注于催化领域,分享基础知识,关注前沿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