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惊起千层浪,中国金融界又迎来了一场震动。这颗惊天巨雷,比已经暴雷的恒大还要恐怖,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3.72万亿。这就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金融财团——中植集团。
中植集团,自1980年以来,由一位普通的工人解直锟创立,从一家区印刷厂逐渐发展成为涉足地产、金融、矿产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企业。2021年,根据公开数据,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3.72万亿。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看似稳固的企业,却已经深陷债务危机。
此次危机的爆发,可追溯到2021年12月18日,解直锟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离世。这位中植集团的创始人,虽平时低调,但他的离世却将这个庞大的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因其遗产的分配问题,引发了市场对于中植集团财务状况的疑虑。
进入2022年,各种关于中植集团理财产品逾期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流传。7月19日,一则消息更是震惊市场:中植集团已全面暂停债务兑付。这不仅让投资者们慌了神,也让整个金融界为之一震。
据一名自称为中植恒天财富的工作人员透露,本次事件涉及投资者15万人,企业客户近5000家,债务违约规模达2300亿。这是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史无前例的大型债权违约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中植集团与恒大有着相似之处。两家公司都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焦点。然而,它们也都在最辉煌的时刻,突然陷入危机。
解直锟曾表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也深深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机遇。”然而,这个曾带领中植集团走向辉煌的时代,如今却似乎要将它推向深渊。
在解直锟离世后,中植集团未能找到明确的转型方向,加之市场环境的变化,让它陷入了困境。而此次债务违约事件,无疑是对中植集团的一次巨大打击。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植集团的危机并非偶然。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一直在尝试转型,涉足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稳定的盈利模式。同时,公司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面对此次危机,中植集团表示将积极应对,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尽最大努力保障投资者的权益。然而,市场对此并不乐观。许多人认为,中植集团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恒大,面临破产重组的命运。
这场3.72万亿的惊天巨雷,不仅让中植集团陷入了困境,也对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它提醒我们,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需要敏锐的商业眼光,更需要稳健的运营和合理的管理。
最近“中植系”四家财富管理公司-恒天、新湖、大唐、高晟
中植系的“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不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不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严格监管,这类公司可以给客户销售多种多样的投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私募基金、信托理财、境内外保险等等。
而这次暴雷的标的就是这4家财富管理公司发售的定融理财产品,大概约2300亿规模,最终没有办法兑付,然后就暴雷了,很多高净值客户损失惨重。
定融是指特定的融资对象进行融资,其操作,是融资方通过在地方金交所备案,然后向特定投资人私下发行。如果没有金交所备案,就会被定性为非法集资。
定融的出现,本是国家为了活跃地方经济,为难以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企业提供另外的一条融资渠道,但是企业利用宽松的融资环境,大幅举债而出现兑付困难,也成为当今经济环境中一大问题。
正常情况下公司进入证券交易市场发行债券,有严格的管理流程,为标准方式发行,即为标准产品,标准产品是有清晰的抵押物,监管严格,风险也较低。
而定融,属于企业私下募集资金,为非标准产品,所以定融又被称为非标准公司私债,私债的备案机构是金交所,甚至是所谓的“伪金交所”,所以很难起到监管作用,这种私债的风险性自然就比较高。
为什么风险这么高,还会有人买?
按照这些财富管理公司说法,定融这种公司私债省略了中间环节,“没有所谓的中间商赚差价”,回报率很高,据统计,从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31日,网上销售的定融产品超过千只,发行期限1至2年,利率在8%至10%不等。
所以高回报就一定是和高风险挂钩,中植系的暴雷在于这四家财富管理公司的底层投资资产都是劣质资产,投资运作能力很差。
这次暴雷事件导致15万名高净值投资人2300亿债权权益受到影响。据说最大的客户投资了50个亿。小客户投资也在百万以上。
中植系暴雷这个事情,说小了,是给广大投资者敲响警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投资金融资产需要关注底层资产,收益越高风险越高;说大了,可能对中国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这说明一个问题,资产千万不要错配,任何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一定是要把安全性的资产放在最底层的,如果将大部分资产投入风险性资产,那么我们未来的生活靠什么保证呢?有了安全资产打底,剩下的钱就算投入高风险资产,赚钱了咱开心,如果损失也不至于影响咱未来的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