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12686期‖湖北作家马江山:奶奶的月半粑

文化   2024-12-15 13:10   广东  
首都文学 — 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   管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宣传部
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胶东作家联盟
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

【作家名片】

马江山,男,90后,赤壁市实验小学教师,咸宁市学科带头人、咸宁市骨干教师、赤壁名师、赤壁市教学教研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全国组块教学联盟学校优质课一等奖、湖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一等奖、咸宁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设计)一等奖。曾在《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通讯》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多次在省级教研平台上主讲研讨课和进行经验分享。



奶奶的月半粑


【 散文 】



马江山(湖北赤壁)










在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些画面,即便它普通得不太起眼,却能成为脑海最难忘的影像。“月半粑”就是这样,它折射着往昔生活的艰难,更凝聚着奶奶那慈祥而又深沉的爱,每每想起,那些过往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我心中满是幸福的滋味。

老家地处移民小镇柳山湖腊里山村,门前是一方偌大的水坑。冬日里,枯黄的野草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毫无生机地倒伏着,远远望去,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破旧的黄毯子。不远处的柳山大堤角,偶尔会有几棵歪脖子柳树,伸展着光秃秃的枝桠,在冷冽的寒风中,显得孤独、萧瑟,似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不易。

小时候,家里的几亩贫瘠的田地难以养活家大口阔的我们,父母为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去了遥远的地方打工养家糊口。于是,我和弟弟便成了那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那时的生活,就仿佛是一场漫长的寒冬,寒冷、难熬。

我和弟弟随着奶奶寄居住在四叔的房子里。走进屋子,墙壁上的白灰早已斑驳脱落,露出暗黄的泥坯。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也是陈旧不堪,那张吃饭用的方桌,桌面因使用年限久了也显得凹凸不平,四条腿摇摇晃晃,发出“吱嘎,吱嘎”的哀叹声。昏黄的灯光从那盏布满尘埃的灯泡里散发出来,弱弱地照亮着屋子的一角。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遇到下雨天,屋内总是滴滴答答地漏着雨点,奶奶只能拿着坛坛罐罐寻点接水,那“滴咚,滴咚……”的声响在寂静的屋子里回荡。至今,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每天清晨,当那缕微弱的阳光艰难地爬上蒙着灰尘的窗户,洒在冰冷的地面上时,我总是从那张硬邦邦的木板床上醒来,肚子里早已“咕咕”叫个不停。那时,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离家不远的王柏家里那一碗五毛钱的热干面。那热干面的香气,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总能穿过曲折的小巷,透过那扇破旧的窗户,丝丝缕缕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挠得我心里直痒痒。我常常盼望着自己能坐在那简陋的小店里,看着老板熟练地将面条在滚烫的水里一捞,拌上可口的佐料,再淋上几滴香浓的芝麻油,撒上葱花,然后狼吞虎咽地吃下去,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啊。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只能乖乖地坐在那张摇摇晃晃的饭桌前,眼巴巴地看着奶奶端出一碗还冒着点热气的清汤面。那面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就是沸水煮就而已,偶尔也会有几点油星子和几片青菜叶子漂浮在上面。那时,奶奶总是把仅有的一点猪油小心地存放在一个小罐子里,每次煮面时,用筷子尖蘸上那么一点点,放进锅里,就算是给面条增加了些许调料。即便如此,也是奶奶尽了最大的努力,用她那粗糙的双手,为我烹制出的饱含着浓浓爱意的食物。

生活虽苦,却也有着别样的盼头,那便是每年春节过后,待到正月十五,在奶奶的“年小月半大”的唠叨中,开始制作月半粑了。



爷爷在世时,在菜园的边上种下了一小片丛竹,丛竹虽然长得不高大,但它的叶子总是那般宽厚,一丛一丛地生长着,在冬日的寒风中,依旧倔强地吐露着生机。那叶子,修长而碧绿,在一片枯黄的景象中显得格外醒目。奶奶管这叶子叫“粽叶”是制作月半粑的上好材料。

采摘粽叶时,奶奶弯下腰,动作缓慢却又格外仔细地摘下一片片粽叶,她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神情专注,仿佛在对待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摘好粽叶后,奶奶慢慢地走回家里,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将粽叶一片一片地用井水清洗干净。奶奶把粽叶浸泡在水桶里,井水顺着奶奶的手流淌到地上,溅起小小的水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点点光芒。

糯米是制作月半粑关键原料。那时,对于农户人家来说,糯米可是稀罕之物,因为产量不高,加之较早、中、晚杂交稻来说价钱稍高些。即使家里有点收成,也舍不得留下自己食用,大多是卖给了粮店。只能留下一些细碎的不饱满的糯米,过年过节时才能吃上。这可得费一番功夫奶奶先是把量的糯米掺和在杂交稻的细米中淘洗干净,然后将它们放在石臼里,用那根长长的木杵一下一下地舂。那“咚咚……”的舂米声,在小院里回荡着。糯米舂好后变得细碎了,奶奶再把它们转移到一个大木盆里,加入清水,开始慢慢地磨起来。那根磨棍在奶奶的手里有节奏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糯米就在石磨的碾压下,渐渐变成了细腻的米浆。

米浆准备好后,奶奶拿出一块干净的洁白的细纱布,把米浆一勺一勺地舀进去,再把纱布的四角系起来,扎成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样。随后,奶奶搬来凳子,站上去,将包袱的一头挂在房梁上,那白色的米浆水就开始慢慢地渗出来,一滴一滴地落在下面提前放好的盆子里,纱布里的米粒晾干后,就是制作月半粑的上好原料。这过程得花上些时间,奶奶就坐在一旁,手里纳着为我们做棉鞋的鞋底,时不时地去看看,眼神里满是专注与期待,仿佛那里面藏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经过一夜的沉淀,原料变得足够紧实了,奶奶便把它从纱布里取出来,放在案板上。反复搓揉按压,让糯米和杂交细米完全混合后,就开始正式制作月半粑了。奶奶先把沥干水分的粽叶平铺在案板上,那狭长的粽叶,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透着一种别样的光泽,仿佛已经在期待着即将被赋予的使命。然后,奶奶会用手揪下一块大小适中米疙瘩,放在手心里搓一搓,搓成一个圆圆的团子

要是准备放上黑砂糖的话,奶奶会先在糯米中间轻轻地按出一个小窝窝来,再从那个装着黑砂糖的小罐子里,用小勺子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小勺糖,缓缓地倒进小窝窝里,那黑砂糖就像细碎的黑宝石一样,躺在糯米团中间,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接着,奶奶会把糯米团慢慢地拢起来,让它们包裹住那一小勺糖,她的动作轻柔又谨慎,就怕那糖会漏出来似的。如果是制作不添加任何馅儿的月半粑就简单多了。奶奶就直接把四周的糯米往中间收拢,两只手配合着,一只手轻轻地托着,另一只手把糯米拢紧,边拢还边轻轻地转动着,让糯米团变得更加紧实圆润。

等糯米团整理好形状后,奶奶就开始包裹粽叶了。她先把粽叶的一端折过来,紧紧地贴着糯米团,然后另一端折去来,每一次对折都得把粽叶压得紧实一些,确保糯米团不会露出来。待包裹完好后,就该蒸月半粑了。奶奶会拿出那个用了好些年的大蒸笼,把包好的月半粑一个个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蒸笼里,摆的时候还会留出一些空隙,好让热气能均匀地在每个月半粑周边流动。



一切准备就绪后,奶奶便把蒸笼放到那口大铁锅上,锅里添上足够的水,盖上锅盖,就开始生火了。奶奶坐在灶膛前,往灶膛里添着柴禾,那跳跃的火苗映照着她满是皱纹的脸,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她却浑然不觉。一开始,灶膛里的火要烧得旺一些,让锅里的水尽快达到沸点。奶奶就不停地往里面添着干树枝,噼里啪啦的声响在厨房里回荡着,仿佛是在为这场美食的诞生奏响着欢快的乐章。厨房的墙壁被烟熏得黑乎乎的,灶台上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厨具,也都沾染着岁月的痕迹,在火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一种古朴而温暖的气息。

等到锅里的水烧开了,热气开始从锅盖的缝隙里往外冒,厨房里顿时弥漫起了浓浓的水汽和粽叶的清香。这时候,奶奶会把火稍微调小一点,让锅里的水保持着沸腾的状态,但又不会太猛,这样能让月半粑慢慢地、均匀地受热。在那蒸腾的水汽中,月半粑就在蒸笼里静静地接受着热气的洗礼,一点点变得更加软糯香甜。

待到春季开学前的那段日子,每天早上的餐桌便因月半粑而有了些许不一样的色彩。烤熟或者煮熟的月半粑,散发着淡淡的粽叶香,那香气弥漫在简陋的屋子里,仿佛能驱散些许生活的阴霾。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轻轻咬上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瞬间在嘴里散开,那滋味,让我觉得无比满足,能回味许久许久。我知道,这小小的月半粑里,藏着奶奶多少的心思和对我深深的疼爱啊。她虽不善言辞,却用这样的方式,在艰难的生活中,努力为我营造出一个个甜蜜的日子,让我能在苦涩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然而,无论我们多么节省,月半粑总归是有限的,总会有吃完的时候。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剩下的月半粑越来越少,奶奶便越发不舍得拿出来了,早餐又变回了那清汤寡水的面条。我那挑嘴的毛病就又犯了,常常任性地把筷子一放,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想吃一口。奶奶看着我,眼里满是心疼和无奈,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却也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地把面条端回厨房,偶尔,也会变魔术似的递上一块在灶膛里烤熟的月半粑。让我惊喜不已!

如今,我早已告别了那段留守儿童的时光,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在城里买了房子,也品尝过了世间各种各样的美食,却都无法替代童年那月半粑在我心中的位置。那小小的月半粑,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那段艰难生活的见证,是奶奶坚韧与爱的化身。它时刻提醒着我,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懂得了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爱,更要像奶奶那样,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能怀揣着希望,以一颗坚韧的心,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努力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月半粑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在过去的农耕社会中,月半粑不仅是节日食品,还具有实际的生活功能。又象征着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奶奶常说“恰(吃)了月半粑,一心种庄稼”,吃月半粑也预示着春节的结束和新一年农事的开始,祈求着新的一年将圆圆满满、顺顺利利。奶奶的月半粑如同神仙赐予的一块块圣果,在我童年的苦涩的日子里,留下的是无尽的甘甜,是萦绕心头、永不消散的幸福味道。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源自网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
中   达   毛   霞   兰永忠   詹华如
葛昌永   矫   健   许   晨   焦红军
卢万成   汪光房   冉晓光   匡文留
李不嫁   赵乐成   黄定有   黄运河
 
编委会主任:黄革波
副主任:牛合群   李显德
  委:
罗   燕   沈   默   张承明   卫小慢
纳兰雨辰   张金忠   童长宇   毛羽翼
李建军   黄   攀   魏   锦   姚正超
罗宏甫   惠随琳   王海滨   赵   岚
齐平春   甘正云   郑汉民   张田进
檀   荣   王治兵   吴佳友   张文萍
杨   强   姚晓培   温立兰   梅   红
魏家国   罗道毅   姚   森   杨小娟
 
  编:   
  编:沈   
常务副主编:张承明  王海滨  赵 
副主编:卫小慢   纳兰雨辰
 
外联部主任:罗  燕
 
刊名题字:张怀江
本刊摄影:童长宇   黄西良   郑汉民
法律顾问:

主   管: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宣传部
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
             胶东作家联盟
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顾问:矫    健   许   晨   金   黎

作家顾问:

卢万成   焦红军   徐锁荣   张国领

张怀江   焦辰龙   方华强   马西良

刘方计   张有文   黄定有   孙    俊

吴殿彬   罗旭初   张承明   牛合群

顾盛衫   孙治民   陈绪伟   翟    良

中   


诗人顾问:

王德兴   李不嫁   匡文留   冉晓光

朱相如   于大卫   蔡同伟   孙德斌

饶    彬   姜海波   汪剑平   汪再兴

沈学印   刘向东   闫小杰   党    辉


海外顾问:

纳兰明媚(澳洲) 童  童(荷兰)

肖红英(日本)   赵    晴(日本)

王景贤(日本)   赵文颖(美国)

马    彦(韩国)   冯梦雪(美国)


社       长:纳兰雨辰

副  社  长:罗    燕   张泉水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常务副主编:

成永青   刘建军   罗    燕   姚晓培

副  主  编:

赵德民   杨晓奕   鲁从娟   王明珠

李雪莲   史立荣   付金华   于金玲

卫小慢   焦淑斌   代庆香   刘雪梅


刊名题字:张怀江
法律顾问:周迪军




【签约作家/诗人】  

【签约作家/诗人正在进行中……热爱、支持,并有签约意向的作者,请联系主编,索取表格填写,待审核通过后,制作电子“签约作家/诗人”证书发给签约者。相关签约事宜,请联系咨询。


(按签约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谢书梅   许建忠   姚晓培   钱宏基

黄世海   陈绪伟   陈   默   王学伟

谢瑞山   陈   文   蒋启华   甄西同

李忠继   贾继山   牛学林   何世宗

刘文选   谢林龙   周国元   杨兴荣

张   峰   李英献   张德祥   韦联博

刘明华   杨伟平   张鸿飞   崔洪国

武杰民   贺清明   董咏梅   冉晓光

李玉芳   汪幼琴   王辉成   胡佳清

李德铭   周晓峰   杨迎勋   王美霞

何   波   韩文杰   袁   涛   张东军

张   伦   张泉水   刘全福   白菊敏

鲁从娟   王登平   姚永平   王   莉

石安芳   程银昌   陈泰才   单克锋

陈炼百   郑亚东   孙凤亭   童长城

郭建中   张承明   黄西华   黄   攀

惠随琳   付江月   黄西良   詹华如

郑汉民   李建军   陈必辉   李晓丽

杨昀燊   杨拥军   扈向礼   李国强

付   刚   黎小红   石胜元   何爱军

李俊花   罗颂华   胡少鹏   罗来德

欧资洋   钟常贵   闫小杰   王亚宁

周善祥   姚玉芳   刘会来   汪光房

张金忠   罗   燕   刘小瑗   卫小慢

钟钰生   薄纯洁   石会文   冯舒玲

谢兴俗   毕爱芳   任秉伟   鲍厚成

刘   瑶   党   辉   龚   炜   毕士军

齐少栋   谭乐营   李   军   张田进

黄定有   孟   萌   王昌平   马丙丽

张耀宇   孙海艳   王艾存   赵翠娥

张正乾   陈汉忠   刘   玥   梁仕国

尹道强   杨博辉   张宏睿   张家伟

尤小红   尹晓晖   周   双   胡忠喜

梅   胡建林   梁雨豪   惠   武

彭冬林   温立兰   王建民   付爱玲

华长江   邹梁章   凌军强   燕开良

路   刚   杨小乐   胡祝贤   张承军

徐景艳   陈光荣   杨纯峰   姚凤霞

黄文翔   胡旭太   苏起鹏   骆大章

陈月平   燕   婧   余观祥   朱大杨

李世斌   杨天锋   韩建军   吕开峰

张国立   麦健华   席   波   赵俊弼

陈建素   李直东   乔志军   胡贤丽

刘良芝   秦等梅   骆   芳   张   霞

(添加中……)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黄铁成

本期执沈    默




首文文学
《首都文学》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等作品。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