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作家名片】
【 随谈 】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民间有“长到夏至短到冬”的说法,就是说一年当中夏至这天白昼时间最长而冬至这天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冬至可以说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新的转折点,自此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四时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春节,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同样的一个冬至日,习俗却因南、北方地域不同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在我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而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在我们这边的冬至也有祭祖的习俗,不同的是祭祖的时间不是在冬至日当天,而是在冬至日的前一天进行,为什么时间不一致?请教了很多岁数大的老人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只知道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是这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个人觉得是与“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有关,冬至跟过年一样都是比较喜庆的日子,因为祭祀祖先需要焚烧纸钱,所以放在这天可能不太吉利,所以干脆把祭祖的时间往前挪一天,这样既能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也避免了在冬至这个“大吉之日”焚烧纸钱的忌讳(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先来谈谈本地冬至祭祖的习俗吧,在我们泰州海陵这边冬至被称为“过冬”,过冬祭祖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因为祭祖需要焚烧纸钱,所以这个祭祖仪式又称为“烧冬”,为了这个“烧冬”祭祖仪式家里的老人们总要提前忙上几天,买锡箔、折元宝、装红袋(当地风俗用红纸糊成的开口袋子,用于装锡箔折叠的纸元宝),然后就是挨个打电话给子女们并不断地嘱托能回来的都要回来……
等到了“烧冬”这天,菜市场是比较忙的,天不亮家里的老人就起床去买菜了,因为祭祖不只是烧点纸钱就行了,还要忙上一桌饭菜来祭祀祖先,鱼、肉、豆腐、凉粉、百叶(豆腐皮、千张)、青菜等等,忙完一桌菜老人们来不及休息立马开始查点碗筷,祭祀几位先人就要准备几副碗筷,然后就要打电话催着还有谁答应回来还没到的,等人员都到齐了就可以正式开始祭祀祖先了。
祭祀是中国人的一种信仰活动,源于天地和谐共生的信仰理念。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就是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产生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也流传下来了各种祭祀活动。个人认为正常的祭祀活动都是出于信仰和敬畏,不能片面说成是迷信活动的表现。祭祖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无论南方北方都是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祭祖作为对祖先崇拜和怀念的重要形式,个人觉得“家有孝子,不绝其祀”不是所谓的封建糟粕和“愚孝”,而是由上下五千年传承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祭祖文化是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基石。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人们信息沟通带来了方便快捷,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渗透、网络宣传、心灵鸡汤可谓是鱼目混珠,为此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寻根祭祖等家文化的传承,并将家文化在内心深处烙上鲜明的中国印。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古人还喜欢将重要节气的天气和其他节日联系起来,这些都是古人经过长期的积累总结出来的经验(先不论准确与否),这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盼。
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随着交通的便捷,南、北方许多不同的习俗也在相互交融,南方人将一些习俗带到北方,北方人也将一些习俗也带到了南方,南、北方从习俗的交融正逐步延伸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的互融,纵观中国历史大凡出现南、北方文化、经济的大交融、大融合,必将开启繁荣昌盛的盛世篇章。
当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这个冬天甚至来年早春可能会比较“冷”,我们要充分做好“御寒”的心理准备。“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抱团取暖,相信春暖花开的日子指日可待。生活需要学会自我调节和充满幻想,没有那么多的一帆风顺,积极的心态可以战胜绝大多数的困难。冬至一阳生,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循环又开始了……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愿君三春暖,生活更美满!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签约作家/诗人】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执编:沈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