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文学》12684期‖签约作家张田进:家乡教育的先驱

文化   2024-12-15 00:45   广东  
首都文学 — 纯文学的聚集地

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   管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宣传部
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胶东作家联盟
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

【作家名片】

张田进,网名岁寒三友,湖北省枣阳市太平镇人。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枣阳市张慕骞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首都文学》编委、签约作家。文学、文史爱好者,曾在教育刊物上发表过教学论文。在《鄂北红色文化选集》一书、《枣花》《首都文学》等书刊发表过文章。近些年重家史、乡情的记述。



家乡教育的先驱


【 散文 】



本刊编委   张田进(湖北枣阳)











【编者按】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总有先驱者以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照亮前行之路。张诚珠爷爷便是这样一位家乡教育的开拓者。

生于清末民初的他,受时代进步思潮洗礼,思想开明先进。他倾其所有,出地、出资,在家乡核心位置建起五里桥小学堂。从最初简易的门朝西教学用房,到逐步完善的四合院格局,这所学校承载着无数希望。

爷爷办学不为名利,依据学生家庭条件收取学费,对贫困者免费。学校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或在异地大展宏图,或于本土发光发热。它跨越近百年风雨,历经创办、辉煌、兴盛、规范直至停办,虽旧校已不复存在,但它在家乡教育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永不磨灭。

张爷爷的事迹,虽无详尽的文字史料,却在乡邻的口口相传中熠熠生辉。他的奉献精神,成为家乡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重视教育,砥砺前行。



爷爷张诚珠,又名张吉良,出生于清朝末年的1900年前后,卒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思想解放,积极进步。能与时倶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并具有超前意识。

我是爷爷的次孙,与爷爷没见过面。实事求是地说,爷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孙辈都不知道。哥哥张田清,姐姐张田英、张田琳、张玉琳,对爷爷也没一点印象,这说明爷爷“出门”很早。

在我青少年时代,那些知道往事,了解爷爷的长辈们,常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称赞他这好那好。我听多了,就记下了,这并非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爷爷在家乡的口碑好,表现在很多方面。他的一生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出地、出钱、出资,建村寨炮楼、门楼;另一件事是献地投资,建五里桥小学堂,也就是五里桥小学的前身。

中国民间小学的普及,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后,人们受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的影响,开始在广大乡村兴办新式小学堂。

上世纪的20—30年代,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村落中兴办新式小学堂的热情高涨,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随着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的融合,民办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私营企业家,开始投资建立中小学校。一些有家国情怀,乐于奉献的乡绅富豪,也积极投资办学。

太爷(曾祖父)张有瑞和爷爷(祖父)张诚珠父子,就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受先进思想理念的影响,慷慨解囊,投资奉献,兴办学堂。在自家的地盘上,自己投资,建起了五里桥小学堂,开始了早期的启蒙教育,为家乡培养人才。

校址位于五里桥行政村的核心位置,也就是村中心十字路口的东南角,紧挨路口。十字路向东,延伸至五里桥三、四组,再折向北,到东刘(一组)、西刘(十一组)。十字路向北,直接延伸到陈庄行政村。十字路向西,延伸到本村的韩冈、乔庄村(八、九、十组)。十字路向南,延伸到五里桥村五组、六组、七组(柿园村)。

校址,在清末和民国时,是祖辈的土地和树林,这块土地与东边的祖宅紧密相连,面积很大。西边是一口长方形的堰,南北长约80米左右,宽约50米左右,是学校西边的天然屏障。据说,堰和学校旧址,原本都是我家祖上的地。是祖爷(高祖父)张大政、太爷(曾祖父)张有瑞他们,专门设置的一块为村民们脱坯、起房盖屋的用地。几代人,家家户户,都在这里脱坯盖房,久而久之,就人为的形成了一口小堰,俗称“脱坯坑”。

民国时期20—30年代,太爷和爷爷父子两代人,把宅基地上能用的树木放倒,盖了一排门朝西的教学用房。这就是最早的五里桥民办私立小学堂,只招收一、二年级两个教学班,稍后又招了一个复式三年级班,爷爷聘请老师并自兼校长。根据学生的家庭条件,适当地收点学费,交不起的免费。

门朝西的私立小学堂建成后,为家乡培育出了几批人才,声誉不错,受到了乡、县政府的肯定,继而定为在册的民办初级小学。后来,在爷爷的主持下,通过个人捐款,适当摊派等方式,按原建校时的规划,又建了门朝南、门朝东的两排教室。解放后,大队又在南边,砌了院墙,盖了大门。至此,五里桥小学四合院,正式形成。

我上世纪60—70年代,在旧学校上小学时,是南北朝向的四合院学校。所谓四合院,就是一排门朝南的房子,一排门朝西的房子,一排门朝东的房子,南边一道院墙(正中一个大门),中间一个大院子。这所学校,于上世纪80年代初,拆迁后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

改革开放初,枣阳教育实现了“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桌、有橙)。原五里桥学校,因房屋破旧不堪被拆除,又在十字路的西北角划块地,新建了五里桥学校。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乡村教育“撤点拼校”的实施,五里桥小学也与所有的村级小学一起停办,学生都汇集到寺庄(办事处)中心小学就读。新学校这所宝贵的教育资源,现在成了五里桥村“两委”的办公室。

据说,在旧学校门朝西教室的原址上,长着一棵巨大的楸树,直径约2米左右,树高近20米。与村南五六队祖坟地的一棵同样的楸树,一南一北,遥相辉映。不但是五里桥的“姊妹”地标树,还是周围鹤立鸡群的地标树。爷爷是“忍痛献爱”放倒了这棵“宝树”建校,为家乡培养人才。乡亲们因没有了这棵大树,也深感惋惜。这棵巨形的树冠,如同一把巨伞撑在半空中,非常壮观。叶大花大,花大花艳,每一朵粉红色的花,就象一朵大绣球花悬在树枝上,一朵挨一朵,密密麻麻地镶嵌在枝叶之间。楸树的花不仅美观、壮观,而且花期很长,形成巨大的花伞悬在空中,花香弥漫,浸人心脾,仰望赏心悦目。这棵树放倒后,它的木料,就盖了半排房子。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门朝西教室的过梁就是楸树过梁。坐在教室里仰望,只见巨大的楸树过梁横跨在两墙之间,宏伟壮观,很气派。

爷爷献地、捐资、捐款创办的五里桥小学堂,是五里桥公立小学的前身,是家乡教育的摇篮,是家乡近现代基础教育的里程碑。为家乡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宝贵的人才,他们有的走出家乡,在全国各地发展,成为栋梁之材;有的在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成为行业的精英。还有周边村的一些精英学子,都是从这所启蒙学校走出来的。父亲张明顺的初级小学,就是在自家的小学度过的。后来又考上双河学校(原来的兴亚学校),完成了高小学业。

五里桥小学自始至终,从爷爷创办到停办,从民办到公办,从旧址到新址,跨越了上世纪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阶段。创办于20—30年代;辉煌于40—50年代;兴盛于60—70年代;规范于80—90年代;终结于知识信息化时代。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完成了她的历史史命,永载家乡史册。

这件事,是爷爷不平凡人生中的丰碑,对家乡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尽管旧学校已消失在历史的时空;尽管旧校址上已形成了多家住户;尽管我们家乡村没有《村志》、没有历史资料的记载。但是,我与爷爷所处的历史时段并不太远,上两代人是亲历者、直接传承人,他们的讲述就是历史。一代代人的传说,是传承的一种方式,也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首文2024冬季刊选稿

尊敬的老师、作者,感谢您选择《首都文学》平台来推送作品!经本刊后台初选,您的此篇作品经本平台先行推送后将列入2024年首文纸刊冬季刊备用稿。上刊与否,以最终定稿后的目录为准。欢迎您继续赐作支持首文(多次推送的作品将择优上纸刊)!







  声  明 

     本期所发作品为作者原创文学作品,由作者授权本刊首发,并对文中所涉内容负责。为尊重作者,维护原创,其它媒介转载或使用,请在本刊后台留言或联系本刊主编应允,合法使用将给予人性化开通白名单。因本刊发文具有连续性,若非违法违规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删除任何一期发文,其它公众平台因需要要求删文,经作者同意后需向本平台支付300元断号费、编辑费、“原创首发”转让费;作者个人要求删除已经发布的作品,需向本平台支付200元断号费、编辑费、违约费。谨遵网约,谢谢合作!

本期采用图片由作者提供,特此致谢!

欢迎关注《首都文学》


      《首都文学》微信公众号,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报告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

      本刊每周三期,不定时发布。

        要求投稿须原创,切勿一稿多投,严禁抄袭、套改他人文章,文责自负;投稿前请自行审定,杜绝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随原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文章标题三号黑体字,内文小四号宋体字;现代诗3—5首、古体诗词6—10首起投(长诗可单首),诗歌文字全部左对齐;书法、绘画、摄影作品10—20幅;散文、小说、民间故事等单篇不超过5000字,每段空两格,优秀作品不在限制中。

      赞赏随心随意,赏金与作者对半分成,低于20元不发放,用于平台维护。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投稿后请加主编微信:13905352890

       微信公众号:sdwx1015(欢迎赐稿!)

《首都文学》纸刊编委  

(排名不分先后)



顾问:
中   达   毛   霞   兰永忠   詹华如
葛昌永   矫   健   许   晨   焦红军
卢万成   汪光房   冉晓光   匡文留
李不嫁   赵乐成   黄定有   黄运河
 
编委会主任:黄革波
副主任:牛合群   李显德
  委:
罗   燕   沈   默   张承明   卫小慢
纳兰雨辰   张金忠   童长宇   毛羽翼
李建军   黄   攀   魏   锦   姚正超
罗宏甫   惠随琳   王海滨   赵   岚
齐平春   甘正云   郑汉民   张田进
檀   荣   王治兵   吴佳友   张文萍
杨   强   姚晓培   温立兰   梅   红
魏家国   罗道毅   姚   森   杨小娟
 
  编:   
  编:沈   
常务副主编:张承明  王海滨  赵 
副主编:卫小慢   纳兰雨辰
 
外联部主任:罗  燕
 
刊名题字:张怀江
本刊摄影:童长宇   黄西良   郑汉民
法律顾问:

主   管: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宣传部
主   办枣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   办:首都作家联盟
             胶东作家联盟
承   办:《首都文学》编辑部



《首都文学》微刊编委  

(排名不分先后)



名誉顾问:矫    健   许   晨   金   黎

作家顾问:

卢万成   焦红军   徐锁荣   张国领

张怀江   焦辰龙   方华强   马西良

刘方计   张有文   黄定有   孙    俊

吴殿彬   罗旭初   张承明   牛合群

顾盛衫   孙治民   陈绪伟   翟    良

中   


诗人顾问:

王德兴   李不嫁   匡文留   冉晓光

朱相如   于大卫   蔡同伟   孙德斌

饶    彬   姜海波   汪剑平   汪再兴

沈学印   刘向东   闫小杰   党    辉


海外顾问:

纳兰明媚(澳洲) 童  童(荷兰)

肖红英(日本)   赵    晴(日本)

王景贤(日本)   赵文颖(美国)

马    彦(韩国)   冯梦雪(美国)


社       长:纳兰雨辰

副  社  长:罗    燕   张泉水

主        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   温雄珍

常务副主编:

成永青   刘建军   罗    燕   姚晓培

副  主  编:

赵德民   杨晓奕   鲁从娟   王明珠

李雪莲   史立荣   付金华   于金玲

卫小慢   焦淑斌   代庆香   刘雪梅


刊名题字:张怀江
法律顾问:周迪军




【签约作家/诗人】  

【签约作家/诗人正在进行中……热爱、支持,并有签约意向的作者,请联系主编,索取表格填写,待审核通过后,制作电子“签约作家/诗人”证书发给签约者。相关签约事宜,请联系咨询。


(按签约先后顺序依次排列)



谢书梅   许建忠   姚晓培   钱宏基

黄世海   陈绪伟   陈   默   王学伟

谢瑞山   陈   文   蒋启华   甄西同

李忠继   贾继山   牛学林   何世宗

刘文选   谢林龙   周国元   杨兴荣

张   峰   李英献   张德祥   韦联博

刘明华   杨伟平   张鸿飞   崔洪国

武杰民   贺清明   董咏梅   冉晓光

李玉芳   汪幼琴   王辉成   胡佳清

李德铭   周晓峰   杨迎勋   王美霞

何   波   韩文杰   袁   涛   张东军

张   伦   张泉水   刘全福   白菊敏

鲁从娟   王登平   姚永平   王   莉

石安芳   程银昌   陈泰才   单克锋

陈炼百   郑亚东   孙凤亭   童长城

郭建中   张承明   黄西华   黄   攀

惠随琳   付江月   黄西良   詹华如

郑汉民   李建军   陈必辉   李晓丽

杨昀燊   杨拥军   扈向礼   李国强

付   刚   黎小红   石胜元   何爱军

李俊花   罗颂华   胡少鹏   罗来德

欧资洋   钟常贵   闫小杰   王亚宁

周善祥   姚玉芳   刘会来   汪光房

张金忠   罗   燕   刘小瑗   卫小慢

钟钰生   薄纯洁   石会文   冯舒玲

谢兴俗   毕爱芳   任秉伟   鲍厚成

刘   瑶   党   辉   龚   炜   毕士军

齐少栋   谭乐营   李   军   张田进

黄定有   孟   萌   王昌平   马丙丽

张耀宇   孙海艳   王艾存   赵翠娥

张正乾   陈汉忠   刘   玥   梁仕国

尹道强   杨博辉   张宏睿   张家伟

尤小红   尹晓晖   周   双   胡忠喜

梅   胡建林   梁雨豪   惠   武

彭冬林   温立兰   王建民   付爱玲

华长江   邹梁章   凌军强   燕开良

路   刚   杨小乐   胡祝贤   张承军

徐景艳   陈光荣   杨纯峰   姚凤霞

黄文翔   胡旭太   苏起鹏   骆大章

陈月平   燕   婧   余观祥   朱大杨

李世斌   杨天锋   韩建军   吕开峰

张国立   麦健华   席   波   赵俊弼

陈建素   李直东   乔志军   刘良芝

胡贤丽   秦等梅   骆   芳   张   霞

(添加中……)



本刊法律顾问:

        耿洪波(纸刊)   周迪军(微刊)



本期荐稿:罗    燕

本期执沈    默



张田进 往期作品  



首文文学
《首都文学》立足京城,走向全国,放眼世界;面向作家诗人以及文学与艺术爱好者。主要刊发诗词歌赋、散文随笔、精短小说、民间故事等作品。 投稿邮箱:shouduwenxue@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