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蔡增蕊)“走,到新疆去!”70多年前,一支英勇无畏的英雄劲旅,横穿沙漠,挺进新疆,屯垦戍边,为新疆如今的发展壮大贡献了力量,他们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日,追随革命先辈的脚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们带着呼吸领域最新的技术与理念来到了这里,为医学生答疑解惑,为基层传经送宝。10月24~27日,中华医学会呼吸青委进校园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在新疆举行,呼吸青委走进了新疆医科大学与当地多家医院,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共同主办。
10月24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共同主办,新疆医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协办的“呼吸青委进校园”活动走进新疆医科大学。在活动中,老中青三代呼吸人分享了学医、从医的亲身经历,以及对发展呼吸学科的思考,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医学生投身呼吸学科,共筑人类健康共同体。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指出,呼吸是最突出的生命现象,是生命之所系。人终生面临呼吸系统疾病的威胁: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儿童疾病中70%为呼吸疾病,80%以上老年患者死亡原因是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所致;传染病中最严重的当属呼吸道感染病;肺癌在我国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呼吸学科内涵丰富,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希望大家投身其中,成为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医生,成为有本事的医生,成为被社会和患者需要的医生。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表示,此次青委进校园活动是为了让更多的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年来取得的进展,了解该学科在我国呼吸疾病领域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吸引与鼓励更多医学生加入到呼吸队伍中来,期待大家能共同为呼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呼吸分会四十年来非常重视青年学者的传帮带,成为了专科分会中的标杆,培养出的大量顶尖人才也成为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委员、常委和主委。
“感谢呼吸青委们带着对呼吸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与师生共同探讨呼吸领域的最新进展,分享宝贵的临床经验,这无疑是对我校医学事业的有力支持与莫大鼓舞。”新疆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处王戈处长表示,此次青委进校园活动不仅搭建了一个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更为我校呼吸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疆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李风森教授指出,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赋予了新疆这片土地独有的魅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与呼吸健康紧密相关的问题,如慢阻肺病、哮喘、肺结核高发。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水平以及诊疗水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以及使命。“我们热忱地欢迎并鼓励各位学子投身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以及研究。”此次呼吸青委进校园活动分享了呼吸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及临床实践,必将让先进的呼吸学术成果惠及更多边远地区的人民群众,提升边远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全社会健康水平的均衡发展。”
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静教授主持。
在一代代呼吸人的薪火相传之下,呼吸学科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中华医学会老中青专家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和职业生涯,回忆了自己与呼吸病学分会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分享了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推动呼吸学科发展的感悟。
北京协和医院知名呼吸学科老专家100岁的罗慰慈教授和92岁的朱元珏教授,在视频中分享道,年轻医生应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更不能怕上级的质疑,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在诊断中必须认真细致,避免误诊。“我做住院医师时从来不怕上级医生,我认为诊断不明的地方就敢和他争论,呼吸专科医生最怕马马虎虎、不懂装懂。”“学医不要怕挨累,也别怕别人笑话,越仔细越不会吃亏。”他们表示,呼吸病学内涵广泛,涉及许多医学专业领域。选择呼吸医学意味着终身学习,充满意义,绝不会令人感到后悔。
“呼吸专科不仅是诊治感冒和气管炎的科室,更是医院几乎每个病区都不可或缺的支柱,因为许多患者的病情最终都涉及到呼吸功能。”
新疆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晓红教授介绍,她初入呼吸专科时,诊断疾病主要根据胸片、症状和体征,如今CT、支气管镜等现代技术已成为标配,这不仅提升了临床诊断的精确度,也为疑难病例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新疆的自然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了独特影响,如沙尘暴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和高发的结核病等,这为呼吸专科医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研究方向。
“做医生要有职业道德,要有人心,我们要抱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提供医疗服务。”杨晓红教授强调,一个好医生应德才兼备,既为患者设身处地着想,也具备优秀的临床诊疗能力。呼吸专科医生要持续学习,不断成长,在每天的临床工作中,认真对待每名患者的每个症状,对新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练好基本功,学好基础知识与技能,才有可能成为呼吸病学专家。
“哈佛研究显示,有长期清晰目标的人,成功的概率会显著提升,而随波逐流者的成功机会则相对较低。”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应颂敏教授指出,医学生在从医初期就应树立未来观,积极考虑自己在20年后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意识地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
医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高中,进入自主学习的大学,再到探索未知的研究生阶段,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数理逻辑、沟通表达等基础能力。应颂敏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使我们对现有成果提出质疑,并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推动医学不断进步。”
在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时,不要忘记从医的初心和最终目标,在从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术成就,还要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终身成长。“越是变化的时代,越需要长期主义。”他强调,做好每一天的积累,相信时间的力量,最终一定会收获满意的成果。
“介入呼吸病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介绍,呼吸医学目前包括11个亚专业,未来还会继续拓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介入呼吸病学是内科和外科技术的交叉,具有多种诊疗功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
“介入呼吸病学还有许多金矿等大家挖掘。”孙加源教授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介入呼吸病学进步。譬如,在支气管镜操作中,可以通过AI技术监控医生的检查操作,减少差异,提升准确性;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将AI与荧光成像结合,通过量化分析癌变黏膜表面颜色变化评估肿瘤恶性程度等。
孙加源教授强调,“要做对的事,做难的事,坚持深耕一个领域,解决临床的痛点,从而获得患者的认可,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崇高,就在于能帮助别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三位慢性病死因,我国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居多。张静教授介绍,吸入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相比口服或注射药物,吸入治疗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减少药物全身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对慢性气道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患者对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和正确操作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但我国实际应用情况不容乐观。研究发现,慢阻肺病患者中能坚持并正确使用吸入制剂的比例不足10%。张静教授强调,“让每位患者获得合适的吸入制剂并正确使用并不容易,我国有近1亿名慢阻肺病患者,若能将10%提升到20%,将使非常多的患者获益。”
除让现有的诊疗技术落地外,慢性气道疾病领域还有许多新技术值得探索。张静教授指出,“哪怕是很小的改进,都能帮助到大量患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成为一名能力全面的临床医生,这条路艰辛又漫长,但我们是为人民治病的,我们的工作非常光荣。”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罗建江教授介绍,医学模式经历了从神灵主义医学,到机械论医学,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这一转变体现了现代医学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注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他指出,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包括普通的感冒或肺炎,还涉及癌症、慢阻肺病、间质性肺病和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类型,这种多样性要求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对此,他介绍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专科在科研方面的进展,如建设生物样本库、数据库以及生物标志物筛查实验等,这些成果显著提升了学科的整体诊疗水平。
罗建江教授强调,“你们将成为推动呼吸医学发展的中流砥柱,希望你们刻苦钻研相关知识与研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党欢博士分享了自己在求学、支教、科研等经历,并表示,在老师们的培养下,他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思维得到显著提升,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呼吸疾病临床与研究工作,为推动医学进步贡献力量。
在答疑讨论环节,围绕选择呼吸专业的原因,病毒流行与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等问题,孙加源教授,张静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徐月清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陈颖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贾斌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琴教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邬超教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张晓谊教授等专家与现场学生展开互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大家加入呼吸医师队伍,携手共创呼吸医学的未来。
10月24~26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共同主办,新疆医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州人民医院、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呼图壁县人民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走进新疆,受到了当地医院与患者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自治区呼吸病学科建设日趋完善,建成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术团队,为全区呼吸病学专业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自治区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新疆医学会郭志龙副秘书长指出,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们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自治区呼吸病学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借助呼吸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专家力量,立足新疆,不断将最新的技术和疗法推广到天山南北各基层医疗机构,同时面向西北,辐射中亚,为更多患者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次中华医学会呼吸科技下乡活动的举办,汇聚了全国呼吸学界的精英,感谢大家能来新疆传经送宝。”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院、第四临床医院)韩荣党委书记表示,相信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指导下,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我们期待与各位专家一起,为推动呼吸事业的发展,为基层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次新疆之行,呼吸青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代医务工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主动担当。”新疆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李风森教授指出,此次活动是呼吸青委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基层,造福百姓的又一次重要举措。他们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及临床实践带到新疆,与基层医生的面对面进行交流,手把手传授,为新疆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将极大提升新疆呼吸学科的整体水平,为全疆各族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齐聚新疆,旨在将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带到基层,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于慢阻肺病、哮喘等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视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身为青年委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孙加源教授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基层医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呼吸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临床实践经验,持续助力基层呼吸慢病诊治水平的提升。期待与大家一起,为推动呼吸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医疗事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幕式由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罗建江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徐月清教授主持。
在呼吸科技讲堂中,孙加源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徐燕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李力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施熠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宏博教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琳教授、江西省人民医院喻杰教授作学术分享
呼吸科技讲堂由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魏雪梅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窦红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思成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白鸟湖医院陈丽萍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夏宇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陈颖教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邬超教授主持
新疆幅员辽阔,有人说来到了新疆,才知道中国之大。但也正因如此,新疆各地(州、市)医疗水平差异巨大,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条件也带来了一系列与呼吸健康紧密相关的问题,如慢阻肺病、哮喘、肺结核高发。
罗建江教授告诉《医师报》记者,在新疆部分基层地区,由于疾病诊治进展快速与最新的医学信息未能及时传递,缺少相关的检查手段,基层医生对于疾病规范化诊治水平不足等导致许多患者难以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因此,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带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孙加源教授强调。
在昌吉州人民医院义诊过程中,喻杰教授也发现,大部分患者遇到的都是一些常见病,但因地理位置偏远、医疗资源的匮乏,缺少自我管理,难以及时就医,很多患者出现并发症才来医院。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医疗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要性,“必须加强偏远地区的医疗知识科普教育工作。”
得知有“知名专家”来义诊,呼图壁县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早早地就与管床大夫提出请求,希望能见一见专家们。“好几位患者都提前做足了准备,带了自己所有的病历来找我们看。”刘琳教授介绍,大部分患者都是因慢性气道疾病来就医。
有位40多岁的哮喘患者依从性较差,经过刘琳教授耐心地为他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坚持用药的好处,他心悦诚服地说:“以后一定听医生的话。”“患教工作非常重要,要站在患者的角度,用他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刘琳教授强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刘宏博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代冰教授义诊时遇见的最多的是慢阻肺病患者。“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它能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健康知识带到偏远地区,提高当地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推广规范的诊疗技术,帮助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除了义诊,青委们还通过专题讲座、手把手指导等多种形式与当地医生进行交流。
“当地医护人员学习的劲头特别足。”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当地医护人员讲课时,徐燕教授看到的是台下一张张认真学习的脸庞。台下的医生说,能听到来自北京的专家讲课,对他们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倍加珍惜。
“像海绵一样拼命地吸收最新的医学知识”是很多呼吸青委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印象之一。李力教授跟《医师报》记者讲了一件事:在呼图壁县人民医院做了《从系列病例看肺结节识别和处理》的讲座后。当天下午、晚上,几名该院的医务工作者找到他,进一步深入交流他所分享的病例,原来他们在临床上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李力教授的讲座引起了众人的共鸣。“随着胸部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在基层不断提高,也给不少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然而目前基层医师对于肺结节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规范化诊治肺结节是至关重要的临床问题。”李力教授坦言。
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是呼吸科技下乡活动中一个极为经典的环节,非常受当地医生的欢迎。
一位60多岁的大爷几个月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夜间为主,看了很久仍不见好转。查房时,施熠炜教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马礼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蒋汉梁教授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始了问诊。
“您家种了多少亩地的棉花呀?”
“一万亩。”
“收棉花时,会去地里么?”
“现在都是机器收,很少去地里了。”
“家里养宠物么?”
……
这些问话不仅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也帮助医生们更快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判断患者的发病原因。查房结束后,围绕患者的病例,几位专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科室里每个当地医生都听得很认真。
呼吸青委们此次活动带来的不仅有技术与理念,还有对呼吸事业的热情。
徐月清教授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授课时了解到,该院呼吸科发展迅速,科室开放床位100多张,但科室仅有7名医生,日均负担很重,“基层呼吸专业医生非常辛苦,但大家凭借对呼吸专业的热爱,坚守岗位,并利用中医优势,对咳嗽、呼吸慢病开展特色中医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当得知是邬超主任将最先进的介入技术和呼吸转化研究带入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时,这种以学科发展为己任,对呼吸学科充满热爱的精神也给徐燕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维山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邬超主任,昌吉州人民医院刘书鹏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申志杨主任,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中医医院孟驰副院长,呼图壁县人民医院梅江书记、吕书宝院长、张子陆副院长都对此次呼吸青委们的到来非常重视,“呼吸科技下乡活动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有了你们的帮助,新疆医学才能发展得更好,更多新疆百姓才能从中获益。”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田向宇表示,此次在新疆开展的科技下乡活动是中华医学会迎接11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服务之行,也是一次感恩之行。一方面,本活动为当地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是中华医学会办事机构、专科分会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学习基层的宝贵机会。呼吸病学分会与科学普及部会长期持续地在基层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开展科技推广、健康帮扶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
在繁忙的活动间隙中,青委们还进行了爱国主义学习,参观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传承军垦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排版:管颜青
编辑:黄玲玲 蔡增蕊
审核:陈慧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