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劳迪那·梅赫 | 在高墙林立的世界,选择造桥

健康   健康   2024-09-05 12:01   广东  

🌲☀️

今年四月,动静自在读书会·第十一季正式启程。这一季,我们特别策划了「中医在海外」系列讲座,分别邀请了四位来自法国比利时、日本的中医前行者,分享他们认识中医、学习中医、运用中医的故事。
4月18日,作为系列讲座的第一场,我们邀请了法国医生克劳迪那·梅赫,分享她在世界各地学习中医、传播针灸的经历。

梅赫医生学医与行医的经验长达半个世纪。10岁那年,她目睹了一位针灸师治好了父亲的哮喘,从此在心中埋下了中医的种子。从医科大学毕业后,辗转多地学习中医,曾跟随雅克爷爷学习古典针灸,也曾在北京与李辛老师一起工作,共同写作了《回到本源》一书。

退休后,她在法国创办了“蓝之树”学会,旨在让东西方自然医学传统得以保留,让更多人受益。梅赫医生为“蓝之树”学会确立的宗旨是:造桥,而不是造墙。

“成为一名医生,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梅赫医生在讲座中说,“医生,要把病人当成一个生命,去看到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问题的人。

以下是本次讲座的文稿。全文约4800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3分钟。回听完整版讲座请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


克劳迪那·梅赫医生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大家分享我学医的经历。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10岁那年,爸爸的哮喘就是被当地一位针灸师治好的。我非常惊叹针灸的治疗效果,也因此想要学医。

长大后我先是学西医,1979年从巴黎西区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通过西医的治疗方式帮助了很多人。

但与此同时,我觉得西医在治疗某些病症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身体上的疼痛和一些女性疾病很难根治,服用消炎药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等等。这也使我想要寻求一些不同的医疗方式。

后来我跟随爱人的工作去了文莱,在那里开始接触针灸1985年,我又到新加坡针灸科学研究院继续学习,但那时还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患者,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在橘子上练习扎针直到1986年,我来到上海参加一个针灸课程,也是在这里接触到许多人,扎扎实实地学了三个星期1994年时,我又在伦敦完成中草药的课程学习

克劳迪那·梅赫医生

刚到文莱时,我用针灸帮人治疗,效果也常常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当时有一位朋友,来找我之前,曾用了五年时间治疗不孕不育。而我用针灸给她治疗了一个疗程,她就怀孕了。
之后我又去了苏格兰,加入当地一个专门治疗长期疼痛患者的诊所。这些患者在来到诊所前,已经尝试了无数的办法都没有效果,最后才来到我这,我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发现针灸能够快速缓解他们的痛苦,但效果往往不会太持续。这也促使我思考:怎么做才能提高患者的整体能量水平?
不久后,我带着这个思考搬到伦敦,并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中草药学习,草药学习增加和补充了我原本对于医学的理解。现在回忆起来,学习过程既艰辛又充满乐趣,我非常努力地学习它,可能在此之前我都没有这么努力

欧洲药草

尽管中草药在治疗中非常实用,但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草药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想要在国外的医疗环境中使用它也并不容易。像在叙利亚、俄罗斯等地很难购买到中草药,或是因为草药的味道问题,使它在临床应用上受限。
直到2002年,我在北京遇见李辛老师,彻底改变了我对于传统中医的认识

梅赫医生与李辛老师


我从李辛医生身上学到的,是他看待病人的方式。如何观察,如何通过草药来调整人体的气机变化。当草药进入身体之后,是开还是阖?升还是降?走还是守?

这把我过去学到的那些关于针灸和草药的知识,全部整合到了一起。就像拼图,让我一步步接近传统中医的源头。

之后,我和李辛老师还合作写了一本书:《回到本源》,书中描述了他看病和行医的方式。这本书也让我领悟到中医的本质:我们治疗的不仅是症状,而是整个人。

所以对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次伟大冒险的开始。非常感谢李辛医生,为我打开了这样广阔的视野和思路。

梅赫医生与李辛老师一起写书

除此之外,还要感谢我的古典针灸老师雅克爷爷,他让我从西方人的视角理解了中医的一些关键概念。

雅克·皮亚鲁先生(Jacques Pialoux),仁表先生

后来我回到法国,在Régis Blin医生创办的法国传统能量医学院继续学习。这四年里,我从之前想要去治好这些病症、治好人的不同症状,到开始看见完整的人,去观察不同人身上的能量运动。

就像数学公式,要找到关键所在,将复杂问题简化成最本质的点,从而改变治疗效果。

不然就会在症状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这个身体怎么会有这么多症状?我到底该追着哪一个打?就像李辛医生说的,你要搞清楚谁是第一医生。病人自己才是他的第一医生。

当我把病人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即使是头痛,通过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以中医整体观去看待这个人,尽可能多的了解他生命的不同面向,比如居住环境、心理状态等。从在这个层面,也有非常丰富的治疗手段,将我逐渐带到问题的核心。

比如我之前遇到一位帕金森病人,他身体已经显示出各种不协调的症状,但这有可能要追溯到他20年前,饮食或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只是这个问题一直被忽略,才有了20年后他躯体呈现出的这个长期积累的症状结果。

作为医生,我们的一个准则是:不要给病人带来伤害。

在治疗时,我们要考虑这个治疗给他身体带来的伤害更多?还是益处更多?要看到整个人,帮助他的身体恢复平衡,而不是跟着病症跑。

我后来虽然继续从事西医,但我发现西医将疾病分得很细,各科之间缺乏联系。西医在急性损伤的急救方面可以迅速见效,但在慢性病或在恢复身体机能平衡方面,中医或其他顺势疗法可能更为擅长。


2009年左右,我回到瑞士,在哥伦比亚预防医学中心工作。

当时每个小组有4-5位医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给病人做治疗。用的方法也很丰富,有正骨、按摩、草药、心理治疗、精油、肌肉测试等,还有身体扫描仪器,可以扫描到人体的能量分布。这些治疗方法让我大开眼界。

当病人来到这里,会由一位主治医生负责,在看诊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某种治疗方式,还会有这个领域更专业的医生加入进来共同治疗。

另外医生们每周会有一个专题讨论会,针对本周遇到的不同病症,所有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提出意见和治疗方案,也能帮助患者排除不需要的治疗方式。

预防医学中心的图书馆对病人开放,大家可以在这里看书、讨论,扩展他们的思维,获取一些更全面的知识,也能从不同角度看见自己。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太快了,很少有时间能慢下来,想想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每周能抽出点时间,跳出原本的生活框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现在的自己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本心?

2015年李辛老师与梅赫医生徒步

比如我做了一件事,如果自己觉得很愉快,很开心,这个事情就比较适合我,也会让我的整个人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我做的不愉快,就要质疑了,这个事情适合我吗?人在消极、懈怠的状态里,很难去做一些对自己真正好的事。

我们应该有一个意识,就是经常留一些时间给自己。人如果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下,身体、精神也会比较健康。

当了那么多年医生,我意识到最重要的事情,是和病人的交流过程中,能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信息。比如用针、用药或其他治疗方式,其中蕴含的能量在我们交流结束后,也依然在流动和生发。

所以看清病人身体这个第一医生需要什么,再去选择合适他的方式,这点很重要。

在预防医学中心工作了八年之后,我选择了退休,开始更多的参与教学,我想要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我的学生,学生也可以给我他们关于这些信息的反馈。

教学,是我用一种新的方式在这个领域继续。

梅赫医生在课堂上

后来我跟李辛老师在欧洲举行过一些小型研讨会,我们会去谈及中医,谈及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会去静坐,感受一些更深层次的能量。

这些研讨会就是我们法国蓝之树学会的前身。


在西方,人们对于草药的使用更看重其化学成分的组成。而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天能和李辛老师,和好朋友一起从能量的角度再去看看这些草药。

这个心愿直到2016年,终于得以实现。

当时李辛老师希望在欧洲有一个教学点,于是我就在家附近,成立了蓝之树学会。初衷是想让法国和中国的医学有更多交流,或者说让东西方的医学有更多交流。

欧洲药草课

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我的房子旁,有一棵美丽的大老酸橙树,它给了房子灵魂,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灵感。
李辛老师在树下打坐(图片来源:李辛的空间)
我想把李辛医生对于中医的理解,这一套传统中医的方法引进到这边来。也会和很多专家学者一起讨论这些古老的医学知识,用一种更科学的眼光重新看待它们。
我们涉及的课程有饮食、中医、心理学等科目,来学习的大多不是专业医学院的学生,课程能够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对健康的理解。
蓝之树学会的交流活动
这样的教学交流每个月一次,持续到现在。后来因为疫情,和李辛老师的沟通讨论都放在了线上。我们下一次的对话就很有意思,是李辛医生和一位法国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交流。
这位老人家现在还在四处教学,《回到本源》的法文版序,就是他写的。他说他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像李辛老师这样一位医生。
艾萨克·牛顿有一句话“人们花很多时间造墙,却花很少的时间造桥”,而蓝之树的口号是:“造桥而不是造墙”。我希望在“蓝之树”学习的医学从业者和爱好者们,都能成为造桥的人。
现在蓝之树学会主要就在做三件事情:
①帮助这些传统医术进行传播,让更多人受益。
②让李辛医生有机会在欧洲开展他的教学。
③每个月在当地举办一些交流活动,组织当地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讨论。

这些年我开始参与一些针灸无国界的服务工作,我们做的不仅是去治疗病人,其实很多时候是在教这些病人,或者说教当地人怎样去自我调理。

我去了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待了三四年,在埃塞俄比亚待了十年,那里有一个我们的教学点,教了很多当地的学生使用针灸。因为很多穷人是没有钱到医院或者诊所看病的,这种成本不高的治疗方法就能很好地帮助到他们。

梅赫医生在针灸无国界

在教学时我会特别强调:你要学习针灸的整体思维。比如先让病人填一个《传统中医临证思维训练表》,接下来分析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如果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我可能就在一个经络上扎针。如果是复杂的问题,我要在三个经络上扎针,最多也不会超过六根针。这整个背后的医学理解,其实都源于李辛医生和雅克爷爷当时教授给我的内容。

我尽量把这些简单的,容易上手的方法教给他们。希望我们离开以后,那些看不起病的人也能有照顾自己,照顾身边人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心愿。

梅赫医生在针灸无国界义诊

如果有人饿了,你给他一条鱼,他会吃一天。如果你教他如何钓鱼,他能吃一辈子。我们想要授人以渔。

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帮助我们的中国人。当时有两个埃塞俄比亚医生和一个印度医生,中国志愿者资助他们去中国学习,还给我们捐了很多针,可以拿到当地医院去用。这些都是非常实在、珍贵的帮助。

非常感谢所有参与其中的人。

医生,真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职业之一。成为一名医生,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5年李辛老师与梅赫医生在南法徒步

最后我想跟大家说: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医生,要把病人当成一个生命,看到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问题的人。无论你学的是中医还是西医,或其他医疗方法,技术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保持技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技术所用。

身为医者,最重要的是可以真真正正帮助一个人,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就像李辛老师经常说的,要把自己当成一面镜子,当病人来到你面前时,你的状态里也能完完全全地映照出你面前这个人,和他的波动。这点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成为很好的医生,去帮助更多的人。这就是我能对大家说的❤️


-END-

编辑 | 陈沉

片 | 克劳迪那·梅赫
相关阅读

点击图片可查看

点击 阅读原文 回听完整版讲座

动静自在
迈向一所线上中医学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