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施肥、不除虫,中年转行种水稻 | 动静自在FM

健康   2024-12-12 12:03   广东  

37岁那年,老姜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外贸生意,经常往来于日本和国内,也是那一年,他确诊了直肠癌。

尽管如今回头看,他认为那只是“一个小病”,却依旧改变了他的工作、生活,甚至是人生轨迹。

手术后,老姜云游全国,走到云南楚雄时,喜欢上了那里的山清水秀,于是住了下来。做点什么呢?没有农业经历的老姜租下了一块地,开始了种地生活。

老姜在云南楚雄时的一大队农场

生病过后,老姜十分抵触使用农药和肥料,就在这时,他读到了福冈正信的《一根稻草的革命》,由此受到了启发。

三年后,老姜回到了苏州的老家,开始正式种植水稻。他不除虫、不施肥,从10亩地开始尝试,规模最大时曾做到350亩地。

2020年,距离老姜初次种地已经过去了十年。这一年,他收到了日本岐阜县美浓加茂市农业科的邀请,作为一名技术专家,前往当地指导自然农法的水稻种植。

老姜在他的水稻田
在本期播客中,当我们聊到老姜种出的稻米,他情绪高昂,称赞自己的稻米“从内部有光芒散发出来,如钻石一般”。
多年耕种,老姜有了不少思考与感悟:
“施肥是不必要的,哪怕是有机肥”;“我不反对机械化,相反,我大力支持机械化”;“世界上只有虫,虫是不分益虫和害虫的”……
如果你也对以上观点感到好奇,欢迎你关注我们的小宇宙账号,或扫码收听本期播客。




嘉宾简介.

老姜

自称自然农法“激进派”。自2012年起,专攻自然农法水稻种植,曾受邀在日本指导水稻种植技术。

Part1.

自然农法就是要种出“人的食物”,而非“虫的食物”

老姜:因为生过病,所以我很关注食物的好坏,很在意自己种出大米究竟是不是对身体有益。自然农法把食物分为了“人的食物”和“虫的食物”,我们自然农法的目的,就是种出“人的食物”,而不是“虫的食物”。

老姜在云南的荞麦田

老姜种出的水稻


Part2.
技术与挑战:老姜与他的“超级深水”
老姜:第一年种水稻,我是没有除草的,产量非常糟糕,最终一亩田只能产出五六十斤稻米,以失败告终。
到了2019年,开始采取“超级深水”的方式,选用大秧和深水为稻子创造了先发优势,除草就不再成为一个问题。那时候,稻田的产量也稳定在700斤以上,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过程。
另外一方面就是肥力,大家学中医都知道,人有气,土地也有气。打通土地的中焦,让地下的物质源源不断地交换上来,土地的肥力便会得到供应。
老姜的深水良田
接替老姜的“二代目”——子龙


Part3.
我始终有一个信念:稻子远比人类强大
老姜:产量只是一个单维度的对比,但如果从多维度来看,我们的稻米是更有优势的。
比如说,如果是台风天气,施肥的稻子会被打倒。如果台风持续时间长,那么被打倒的水稻在水里都会发芽,这会大幅度影响收成。但是,我们的稻子面对台风是吹不倒的,就算是吹倒了,它也会站起来。

稻纵卷叶螟大爆发,上图为其他稻田,下图为老姜的稻田

老姜种植的水稻,拔出来以后的根部如篮球大小

日本某网站展示,一般水稻与自然农法种植出的水稻根部对比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名词解析


写在最后.

本季读书会,动静自在编辑部特别设计了这档播客节目,作为我们共读书目《一根稻草的革命》在当下世界的延伸和拓展。

每期,我们将邀请一位跳出常规,忠于自我,用心深耕土地与日常生活的“耕种者”,与两位主持人聊天,分享他们真实的经历、实践与思考。本节目每两周更新一次,也欢迎大家在小宇宙订阅本播客,便于获取更新通知。

如果你此刻想到了一位朋友、家人,可能对本期播客感兴趣,也请你将本文分享给他。

如果你对本期节目中的的分享心有所动,想说点什么、或者想问个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下一期播客的最后回复大家,一起把讨论延续下去。


- END -
编写丨无二
图片丨老姜

动静自在
迈向一所线上中医学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