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变形记》,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孩子们很感兴趣。但怎样写才能写得吸引人呢?今天上作文指导课,我用了半节课给孩子们读了一篇“范文”,节选自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
……
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绝非贪馋的结果,而是从“能吃便吃”的观点出发。咱家思忖,主人也许会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厨房里,于是,便向厨房走去。
黏在碗底的还是早晨见过的那块年糕,还是早晨见过的那种色彩。坦率地说,年糕这玩意儿,咱家至今还未曾沾牙哩。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馋人。咱家搭上前爪,将黏在表面的菜叶挠下来。一瞧,爪上沾了一层年糕的外皮,黏糊糊的,一闻,就像把锅里的饭装进饭桶里时所散发的香气。(猫的动作描写很传神,一定是用爪子挠菜叶,不是用手,咱们这次的作文是变形记,一定要变彻底。抓住触觉和味觉来写年糕,想必吃过年糕的同学都有同感吧。)咱家向四周扫了一眼,吃呢,还是不吃?不知是走运,还是倒霉,连个人影都不见。女仆不论岁末还是新春,总是那么副面孔踢羽毛毽子。小孩在里屋唱着《小免,小免,你说什么》。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写女仆和小孩的表现,为下文做铺垫。)刹那间,咱家虽说是猫,倒也悟出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果然是一只有想法的猫。)
其实,咱家并不那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细看它在碗底里的丑样,越觉得馋人,根本不想吃。这时,假如女仆拉开厨房门,或是听见屋里孩子们的脚步声向这边走来,咱家就会毫不吝惜地放弃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个人也没来。不管怎么迟疑、徘徊,也仍然不见一个人影。这时,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到底吃不吃啊,这只猫好纠结啊,心理描写很细腻。)
咱家一边盯住碗底一边想:假如有人来才好呢。可是,终于没人来,也就终于非吃年糕不可了。于是,咱家将全身重量压向碗底,将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长。使出这么大的力气叼住,按理说,差不多的东西都会被咬断的。然而,我大吃一惊。当我以为已经咬断而将要拔出牙来时,却拔也拔不动。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齿又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是陷得更深;越咬,嘴越不中用,牙齿一动不动了。那东西倒是很有嚼头,但却对它奈何不得。美学家迷亭先生曾经评论我家主人“切不断、剁不乱”,此话形容得惟妙惟肖。这年糕也像我家主人一样“切不断”。咬啊,咬啊,就像用三除十,永远也除不尽。正烦闷之时,咱家忽地又遇到了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感地预测吉凶祸福。”(听到此处,班里的孩子已经笑得前仰后合,作者夏目漱石把猫吃年糕的动作刻画得惟妙惟肖,画面感极强,鼓励孩子们已经自行脑补了精彩的动态图。)
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但因年糕黏住牙,一点也不高兴。牙被年糕牢牢地钳住,就像被揪掉了似的疼。若不快些咬断它逃跑,女仆可就要来了。孩子们的歌声已停,一定是朝厨房奔来。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任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算了。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咱家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急剧地画了个圆圈儿。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然而,牙齿依然嵌在年糕里。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齐来吧!谁知这下,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总觉得咱家已经不是猫了。(我边读边做动作,情不自禁。仿佛自己变成了猫,先是用单个“爪子”抓,后来左右“爪”交替抓,年糕依然不动。心烦意乱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可以直立了。天哪,大作家的文字太神奇了。孩子们听得更入迷了,完全被猫吸引。)
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不论如何,不把年糕这个妖怪打倒,决不罢休,便大鼓干劲,两爪在“妖怪”的脸上胡抓乱挠。由于前爪用力过猛,常常失重,险些跌倒。必须用后爪调整姿势,又不能总站在一个地方,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儿跑。就连咱家也能这么灵巧地直立,于是,第三条真理又蓦地闪现在心头:“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此之谓‘天佑’也。”(上天保佑的意思。)幸蒙天佑,正在与年糕妖怪决一死战,忽听有脚步声,好像有人从室内走来。这当儿有人来,那还了得!咱家跳得更高,在厨房里绕着圈儿跑。脚步声逐渐近了。啊,遗憾,“天佑”不足,终于被女孩发现,她高声喊:“哎哟,小猫吃年糕,在跳舞哪!”第一个听见这话的是女仆。她扔下羽毛毽子和球拍,叫了一声“哎哟”,便从厨房门跳了进来。女主人穿着带家徽的绉绸和服,说:“哟,这个该死的猫!”主人也从书房走出,喝道:“混账东西!”只有小家伙们喊叫:“好玩呀,好玩!”接着像一声令下似的,齐声咯咯地笑了起来。我恼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这回领教了。总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个五岁的小女孩说什么:“妈呀,这猫也太不成体统了。”
于是,势如挽狂澜于既倒,又掀起一阵笑声。
(侧面描写,从女孩、女仆、女主人、主人的不同反应来表现猫的不同寻常。)咱家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终于,“天佑”不知消逝在何方,咱家只好哑口无言,直到演完一场四条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剧。主人觉得见死不救,怪可怜的,便命女仆:“给它扯下年糕来!”女仆瞧了主人一眼,那眼神在说:“何不叫它再跳一会儿?”女主人虽然还想瞧瞧猫舞的热闹,但并不忍心叫猫跳死,便没有做声。“不快扯下来它就完蛋啦。快扯!”
主人又回头扫了一眼女仆。女仆好像做梦吃宴席却半道被惊醒了似的,满脸不快,揪住年糕,用力一拽。咱家虽然不是寒月,可也担心门牙会不会全被崩断。若问疼不疼,这么说吧,已经坚坚实实咬进年糕里的牙齿,竟被那么狠歹歹地一拉,怎能受得住?咱家又体验到第四条真理:“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
(这真是一只爱思考的猫,年糕没吃上,总结了四条真理。)咱家眼珠一转,四下一瞧,发觉家人都已进内宅去了。遭此惨败,在家里哪怕被女仆者流瞧上一眼,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索性去拜访热闹街二弦琴师傅家的花子小姐散散心吧!于是,我从厨房溜到房后……
(猫吃年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读者仿佛都变成了这只淘气又可爱的猫,跟着它体验了一把吃年糕的难忘历程。)
读完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文字,又向孩子们推荐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故事,估计孩子们也很喜欢。昨晚儿子已经看完了。
下课了,有孩子跑过来说:“黄老师,下次还能再给我们读一些这样的文章嘛?太好玩了。”
“当然可以,我也觉得很过瘾。刚才在教室朗读,比昨天在家默读更有感觉。”
课堂上,孩子们好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笑过了。
生动、鲜活的文字太有感染力。
向经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