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料理时代》佳句摘录

文摘   2024-10-20 09:31   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  “淡”,似乎是一清如水,却又如此如炎火燃烧。

2.  有一天,面对淡淡清粥,直到生命回头看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  植物是这样香的,不同的季节,每一种有每一种不同的香。

4.  因为太多欲望的杂念,我许久忘记了单纯的、专一的气味,然而搜集信息的时代处处时时都是杂念,如何回到单纯专一?

5.  我们视觉上的青、赤、白、黄、黑,我们味觉极易的甘、咸、辛、酸、苦,都会自然调和平衡。母亲常说“五味杂陈”,她说的像是味觉,仿佛又更像人生。

6.  认识植物、动物,只有靠知识,知识只是概念,用来考试可以,用来生活,就可能处处行不通。

7.  素静,并不容易。也许素静是守一种本分,不贪妄想,也就素静了。

8.  每一种不同燃料的炉具,都有各自的特色,做出来的饭菜也有不同。

9.  对火没有耐心,也难理解生命的“煎”和“熬”的隐忍。

10.   应该庆幸,经历过缺乏的时代,有机会对此刻拥有的充满感谢。守本分便没有太多妄想。

11.  人失去了自己立足的本分,木火土金水的运转流行,不会是助力,反而变成障碍。

12.  没有冰箱的年代,保存食物的方法,滋味悠长。

13.  时间,也许是修行的关键。

14.  好的味增汤,不浓烈,也不清淡,平时安静,像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晚春》《早安》,每部都好,每次看,都还是热泪盈眶。他的电影寻常,人家总吃的秋刀鱼、味增汤。

15.  味觉不圆满,好像做其他事也都轻浮虚伪。

16.  菜市场像我最早的学校,跟着母亲,东看西看,很好玩,也学了很多。那种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没有压力,也许才是真正的学习吧。

17.  大概深受母亲影响,我敬重能把平凡日常做好的料理,平凡日常,也才是天长地久。

18.  没有日常生活,其实很难真正爱一个地方。

19.  呼吸不均匀,切不成细细豆干丝;呼吸不均匀,也画不出“李公麟”。画画、做菜,都是要气定神闲,看到画得胡乱的临摹稿,毛毛躁躁,我就想还是应该进厨房,从基本刀工开始。

20.  她说“火候”需要时间,不领悟时间,“火候”就拿捏不好。

21.  福分太多,福分太贪,就觉得糟蹋。“糟蹋”的意思是好东西不珍惜,所以,直到今天,偶然吃牛排、佛跳墙、鱼翅、龙虾,我还是欣喜雀跃。

22.  这样好的水土,这样好的四季雨露,风餐美丽温和的阳光,天地的福分都在眼前,这些蔬食身上。

23.  这样的手工,才有精致料理。我们现在少的,往往不是珍贵食材,而是手工的耐心细心。手机的时代,一头栽进自己虚拟的世界,讲究的手工已是天方夜谭。

24.  宋人推崇“平淡”二字,回到生活本质,“淡“像经历过一切之后重新认识的平凡简单,是音乐里的“无声”,也是绘画里的“留白”。

25.  “淡”这么静定,这么包容,这么不喧哗,一口清泉好茶,南禅寺的“汤豆腐”,冷观堂终生余韵。看断桥的残雪。弘一临走,信手纸上的四个字“悲欣交集”,“悲欣”至极,原来可以这么简淡。

26.  大概从小跟着母亲在市场市场兜转,最早是我觉得亲切的人,都是这样的脸孔与身体,这样和蔼可亲而且诚恳的性格。菜市场里的摊贩,也许是母亲带领我做的最早庶民的功课。

27.  母亲从做饭做菜,教会了我尊重五行的平衡运转,教会了我品味甜、酸、咸、辣、苦、辛,甚至霉、臭、淡,各种滋味。我尝试放在九宫里,是我味觉里的系谱,也是我敬重各式各样人生的系谱。

28.  母亲敬爱的庶民,无论在哪里都一样,依靠着择叶菜、磨米浆、蒸年糕,期盼风调雨顺。战争过了,“死者长已矣”,幸存的人就好好跟日子说“早安”。重整废墟,做一餐饭,一家人可以围坐着说着“幸福”。

29.  “拿捏“不是知识,更多的提醒是自己的体验 。

30.  五行的料理,强调的是当地当季。是我的身体渴望与土地对话,渴望与季节对话。吃当地当季的食物,也就是知道身体和自然的对话,“自然”是土地,也是季节。




黄红小语工作室
黄红,就职于西安高新第三小学,从事语文教育近20年。现任西安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名师工作室语文主持人。 本公众号专注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剖析和践行,并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欢迎大家转发,请多提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