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学生的成长与成就?
是天赋异禀,还是后天的努力?
是教师的悉心教导,还是家庭环境的熏陶?
答案既简单又深刻——先有态度和习惯。
这两者构建了学习的基石,进而决定了学生的能力和分数。
01.习惯
塑造未来的基石
良好的习惯是塑造未来的基石。
良好的习惯能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功,而不良的习惯则可能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于学生而言,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关于习惯的培养,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点击阅读→《教育就是,抓习惯,反复抓,抓反复》
它关乎学生的自律性、时间管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他们会主动预习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他们会积极思考,勇于提问,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相反,一个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自律而荒废学业,因为害怕困难而选择逃避,因为缺乏自信而放弃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样的学生,即使暂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很难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持久的竞争力。
02.态度
成长的内在引擎
态度,是驱动我们前行的内在动力,它如同人生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在学习的旅程中,积极的态度是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纵观班上那些拥有积极态度的学生,他们对待学习充满热情,面对困难从不轻言放弃,他们相信努力的意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极限。
历史上无数的名人成长故事都验证了这一点。
比如,我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
王羲之之所以能够在书法领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书法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练习态度。
相传,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曾经日复一日地在池塘边练习写字,以至于池水都被染黑了。
这种对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练习态度,正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内在动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那些学习态度端正、积极向上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够更快地掌握知识,更深入地理解问题,更高效地完成任务。
这是因为,积极的态度让他们在面对新知识时更加主动和自信,他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去实践,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03.能力与分数
水到渠成的结果
当态度和习惯先行时,学生的能力和分数自然会得到提升。
这是因为:
积极的态度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让他们在面对新知识时更加主动和自信;
良好的习惯则能够确保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高效和有序的状态,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这些能力的提升,又会进一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我们才说能力和分数是态度和习惯水到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