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懂课,做不对题,考不好试

文摘   2024-10-22 16:15   陕西  

作者:小海

系列:生活随感

出品:奇辑教育研究室


很多很多家长都曾问过一个问题:

孩子听课表示都能听懂,为啥一做作业就频繁卡壳,而且考试时候分数总是不理想呢?

宏观角度用一句话总结:如果不做特别努力的话,几乎所有人都应如此。这本就是正常的客观规律。
就好似倘若无人打理,家里一定会慢慢堆满灰尘、物理杂乱不堪。这不是谁的错,而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决定的,这也是客观规律。
相反,倘若谁家里始终干净整洁,这反而不太正常。肯定有一位成员,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做清理工作。是她(他)靠长期坚持,在独自对抗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侵蚀。
回到学习,如果我们想对抗“听得懂课,做不对题,考不好试”的客观规律,成为“听得懂课,能做好题,能考好试”的极少数好学生,那么除非你天赋卓绝,否则一定需要做些普通人意识不到、坚持不了的重要事情才行。

一、听得懂课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听得懂课,就是思维能力很好,就是学习能力很强,甚至以为就是完全掌握了。这是莫大的误解。
其实听懂课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很类似于看电视。正常情况下,只要不遇到下面这些特殊情况,多数同学都能大致听懂(至少是他们以为的“听懂”)。
1、之前缺的内容太多。
就像三年级孩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跳级到五年级课程里,人家讲“公因数、公倍数、通分......”这些名词是啥意识他都不知道,那肯定会听不懂。
这好似看连续剧,前面10集的铺垫都没看,直接从11集开始。那角色特征、人物关系、前情故事,这些一概不知,自然是很难看懂后面的。(脑残爽剧除外,这里建议用一些快节奏美剧类比)

2、课程难度太大,超越当下认知水平。
比如某些孩子课内还有点困难,有些家长就疯狂拔难度,用奥数竞赛课、高思导引去疯砸,这种肯定也是听不懂的。
这好似你给一个本该看《小猪佩奇》的孩子看《绝命毒师》,后者固然也是高质量的影视剧,但问题这超越孩子认知水平太远,定然接受不了。

3、老师水平太菜,把简单的问题讲得乱七八糟
不是孩子有多笨,不是课程有多难,而是老师压根就讲不明白,甚至自己就糊里糊涂地老讲错。这当然也是有的,但这类老师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存活,所以大家只要稍加甄别,还是不难避开的。
这就好像某些故事原本不复杂,但某些电影会用不太符合大众逻辑的方式去演绎,就很容易把人搞得云里雾里。比如《信条》和《穆赫兰道》这种电影,故意用各种手法去打碎时间线和正常逻辑,普通人自然会云里雾里。
所以,想让孩子听懂,只要避开上述三个大坑基本就可以。别太跳跃着超前,别太盲目狂拉难度,找到稍微逻辑性好些的老师,听懂就不是难事了。

二、做得对题
但是,你以为“听得懂课”就是掌握了?就能顺其自然做对题了?
抱歉,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除非是题目有巨大问题,否则是不可能的。
常见的习题问题有两种:

问题1:题目太简单。比如课本习题,远低于孩子的认知水平,这是为了照顾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而不得已的妥协。

问题2:题目太套路,比如某些奥数班的习题,老师上课讲什么,课后题基本原封不动,直接用套路、用公式就能做。这是为了自证教学效果、用短期成效忽悠家长的拙劣手段而已。

而真正高质量、有锻炼意义的课后题,都会有些梯度、有些变化、有些需要孩子现场分析思考的价值点,这才算达到了训练的意义。
我时常给高年级孩子讲,上课能听懂最多只占学习的20%-30%左右,虽然它是学习流程的起点,但远不是我们最终要到的终点。
从“听得懂课”到“做得对题”,中间至少还要补充下面这几个核心条件:

1、要保障一定的时间和题量,把基本功练熟。
有不少很聪明的孩子(天苗班里见的多一些),平时单上某节课的时候,我时常感慨这孩子反应真快、领悟能力真好,但一到做作业环节,就时常会有些哀叹。
部分孩子脑力好,使得他们在中低年级占尽优势。因为中低年级的题目复杂度不高,就算是某些小奥题,也只有一两个比较难理解的小弯而已,只要能想通,后面就畅通无阻。这是他们特别擅长的。
但到了高年级,做题的感受会差别很大。就不说别的,当下五年级(天苗班)已经学完小数、分数、方程系统,仅仅计算环节,就让不少同学捉襟见肘、难以招架。
因为高年级内容的复杂度太高,就算你懂,也需要很多基本功支撑才能顺畅解决,绝不是脑子一转就能得到结果。我个人感觉,不少相对很聪明的孩子,在这一点上明显有缺陷。
我的建议是,要保障基本的题量,把相对重要的基本功练熟、把常见的惯用题型了然于心,这样再去配合很高的脑力,才有去冲击难题的资本。
当然,这部分工作有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效应,也就是说,不做固然不行,却也不能沉迷于低效重复刷题,但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2、花一些精力去思考瓶颈题
像是我们的作业,最后总有一些题不太好做,它们既基于课堂讲的知识点,又和课堂讲的例题不太一样。这些题的训练重点,就不再是熟练度和基本功,而是更高一些的分析能力。
高年级同学,应该要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处理这些问题,答案不是目的,就算你做不到最后,但在这个过程中对态度意志、对耐心耐力、对阅读审题能力、对分析推理能力的训练,都有极高的长期价值。
如果说之前刷熟练度和基础题,是学习的第一境界。那去不断挑战一些瓶颈题、去训练这些高阶一些的能力,就是学习的第二境界。
第一境界主要耗费手眼和时间,而第二境界主要耗费脑力和精力。如果你想通往更高处,这二重境界缺一不可。

三、考得好试
作业能做得不错,考试就一定能考得好么?
很可惜的是,这也是幻想。这二者之间也差了很远的距离。
我举个例子。如果考试试卷和平时作业难度相似,据我们多年的统计数据,考试水平一定会比作业水平差不少。这倒不是说孩子平时作业造假,而是由几个客观原因决定的。

1、作业不限时间,而考试限制时间
时间不够,是很多考试的核心问题。
虽然题目相似,但平时做作业没有时间限制,做起来多么悠哉悠哉。比如有些同学,做两题吃个零食,或者遇到问题就喊妈,或者做一半累了就隔天再做......
而考试呢?是在紧迫的时间限制下,进行高强度的连续做题,还要保障正确率。这件事的难度,比平时做作业实在大太多了。
我有时都会疑惑,为啥家长会感觉不出来二者差别,天真地认为孩子作业会做考试就能考好呢?
比如一天做50个俯卧撑,这并不难,有空做点就好啦。但是要求你一口气做50个标准俯卧撑,这难度真就大多了,考察的能力层次截然不同。
再比如你一天累计走20000步,也就大约15公里左右。这虽然有些累,但成年人出去徒步旅游,多数还是很自然就能完成的。但如果要求你15公里负重越野跑,配速达到5分钟/公里,这任务如果不专门训练个半年一年,怕是你跑吐血也完成不了。
考试就是这种高强度的任务,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好的。

2、真实水平要远高于试卷水平
你说那为啥人家孩子每次都能考得很好?
是的,确实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但家长注意,这不是单靠“认真”二字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绝对水平的加持。
试卷考得好,必须要求能把全部题都做出来,还要能在指定时间内快速做完,还要确保每个题都不出失误。同时完成这些相对矛盾的事情,就必须要求考试要有极大的余力才行。
比如,试卷中最难的题,也不过是我平时很熟悉的中档题;试卷要求是90分钟做完,我50分钟就能稳稳做完。在充分的余力之下,才能兼顾到各种指标的平衡,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又稳、又准、又快。

3、做好改错和复习
作业肯定也会有各种错误,把这些错题资源完全吸收,这总需要二次、三次进行复习总结吧?
就算当时做作业还不错,但人总会有遗忘。这需要定期、尤其是考前做一次阶段性的总复习吧?
我觉得除非天才,正常人很难一遍就学会、学会就能举一反三、首次就不犯任何错误、且能一生牢固记忆不需复习
这要求我们,如果想在最终的考试中获得好成绩,非但要好好听课、做好作业,还要重视错题、认真总结,时间长了要适当复习、考前要专题复习,你很难跳过其中的步骤,直达高分的终境。




直播、录播课程咨询


黄红小语工作室
黄红,就职于西安高新第三小学,从事语文教育近20年。现任西安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联合体名师工作室语文主持人。 本公众号专注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剖析和践行,并分享家庭教育的方法。欢迎大家转发,请多提宝贵意见,不胜感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