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故事】上海宁国路小学已经107岁了 | 樗栎qxl

旅行   2025-02-01 00:01   上海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一直想找个机会写一写我的母校上海宁国路小学,苦于一直找不到资料。事情就是那么巧,昨天我在浏览微信公众号时,正好看到一篇由老校友郑巍写的一片文章《童年,小学里有一座教堂》,说得正是我们共同的母校——上海宁国路小学。而且郑巍还画了一张当时学校的草图,我记忆的大门一下子被打开了,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我的母校宁国路小学原是1919年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创办的沪东儿童生活团,又名三育小学。设在宁国路458弄沪东堂,1951年改名宁国路小学。


我的母校地处上海下之角的杨浦,又破又差,没有围墙,教室和居民住宅混居,连正规的操场也没有,所谓的操场全是石头。当年我就一直羡慕别人的小学为啥那么好!我们的学校尽管很破,但老师对我很好,我现在还记得教过我的三个班主任,她们是一二年级班主任马老师、三年级班主任廖老师,四五年级班主任秦老师,还有我们的大队辅导员潘老师,因为我一直担任校大队宣传委员,负责学校的黑板报,当时学校的黑板报就在操场领操台和油印室之间的墙上。

我的母校尽管很差,但也出过名人。1951年,5岁的陈逸飞进入宁国路小学就读,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也开始更广泛地接触艺术,逐渐靠近艺术。学校经常出黑板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陈逸飞经常有机会参加黑板报制作。尽管我也同样负责出黑板报,但是我画画没有天赋,成不了画家。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简称安息日会。宣统元年(1909年),安息日会为在上海建立传教领导机构,用12,000两银子(折合美金7,000元)购买上海东部公共租界内宁国路两旁购置农田50亩,营造办公楼、住宅、里弄楼房,以及学校、印刷厂、教堂等建筑,于民国元年(1912年)全部建成。包括沪东教会,三育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兆报馆,传教士住宅17幢和本国职工住房若干,兴建住宅生里、德兴里、晋城里、河间里等6条里弄。

总会办公楼好像就是少年宫的小洋楼,以前我一直在少年宫做外宾接待员,地点就在这栋楼

1912年宣告成立亚洲总会(后改为远东总会),伊文思任会长,管辖中国、印度、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国的传教业务。同时成立中国区会(后改名为中国联合会),下辖华北、华南、华中、华西、东北五个传教区,美国人安德纯任副会长。由此,这里成为美国安息日会在中国传教的枢纽,长达40年之久。





民国20年(1931年)美国总部认为,安息日会在华传教历经多年发展,颇具规模,决定将远东总会迁往菲律宾,将中国区会升格为中华总会,任命美国人米勒耳为第一任会长。中华总会下辖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蒙古、新疆以及香港、澳门、台湾,中国版图所及,不论当时政府能否行使主权,悉行纳入传教范围。民国26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总会匆忙迁港。后因在港遥控不便,且宁国路地处租界,民国28年初又迁回上海。为保护教会,雇德籍教士艾方伯驻守宁国路。原宣传“战争是世界末日预兆”的《时兆月报》,竟不刊载中日战事。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2日侵华日军占领中华总会,传教士史约翰等被押送集中营。美国安息日会全球总会训令重庆组成临时中华总会,设上海办事处,由重庆遥控。

抗战胜利后,中华总会会长美国人柏仁生率40余名传教士来华,准备派至全国各地,同时整顿传教机构。总会设教育、家庭布道,医药、书报、安息日学、传道协会等六部,辖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华中五个联合会(含港、澳、台)。并设中华三育研究社、时兆报馆、时兆圣经函授学校、预言之声社、上海卫生疗养院、远东中学等六个直属单位。在全国各地设立教会290余处、有教徒22万余人;办有15所高、中等学校,100余所小学,14所医院。《时兆月报》发行量11余万份,时兆圣经函授学校招收函授生10余万人,并在上海租用电台,传播福音。

时兆报馆是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 Day Adventists)于20世纪上半叶在上海设立的印刷机构,它的设立与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在华的传教活动息息相关。根据该会信仰,除组织教会宣传耶稣的救恩、劝人悔改、破除迷信等观念外,该会还办理了医疗、教育以及印刷机构来传播、灌输人生服务的知识及保健原理。该会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医疗机关卫生疗养院有12家,教育机关三育研究社(三育研究社主要是培养传道人员,三育是指灵智体并重,智仁勇兼备,三育研究社于1949年停办。三育研究社包括三育初级大、中、小学,首任校长为美籍人士梁思德,位于当时的宁国路458号。毗邻位于宁国路515号的时兆报馆及宁国路526号的安息日会中华总会,设立在上海的时兆报馆是该会在华唯一的印刷所,为该会文字布道事业的中心。


时兆报馆是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所建的印刷机构。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出版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重要工作。

1894年孙中山和宋耀如彻夜初谈革命后,宋耀如为革命印刷宣传资料,经常要倪珪贞赶到时兆报馆等处协助装订。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所属上海卫生疗养院(在长宁区哈密路)当年为张学良戒毒。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所属上海卫生疗养院护士


来源:今日头条“樗栎qxl”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阿拉老底子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不忘昨天, 激励今天, 走向明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