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作者(右)与上海利用锁具有限公司陆正明先生合影
近日,在上海利用锁具有限公司商用车锁事业部总监陆正明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东西里巷的“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这个固定展览安置于保留下来的原利用锁厂的一个旧厂房里,虽说展陈空间有限,但将有关利用锁厂的厂史文献、机器设备、生产工艺、各式锁具产品等,较好地得以保存。陈列馆分“科学救国”、“奔向延安”、“大国工匠”、“中华名锁”四个部分,有序而系统地展示了沈鸿及利用锁厂为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上海利用锁厂产品广告
据《上海二轻工业志》记录,1932年10月,有浙江海宁人沈鸿和他的几位友人张念椿、蔡润达和华子昌等,筹集了5000银元,在虹口胡家木桥路嘉德里8号开办利用五金工业厂(即利用锁厂的前身)。刚起步时厂子仅有10余人,专事“狗牌”225型弹子门锁、双舌套壳全铜挂锁和抽斗锁等锁具生产。曾用过外文Whippet为商标,后定名为“马牌”、“利用牌”。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发双头保险箱锁、信箱锁,并为当时上海特别市府开辟江湾新市区新建造的市府大楼、博物馆、图书馆、医院和航空协会等现代建筑群定制各类不同品种的弹子门锁。
1937年抗日战争开打后,沈鸿率7个青年工人随带车床、刨床等10余台通用设备,于当年9月先迁武汉,次年1月到达延安,不久沈鸿任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总工程师。利用五金工厂的制锁设备和部分职工则留在上海,经过一番动荡也有发展,1940年制造出国内第一代用总钥匙开启的组合门锁,安装在某富商公馆使用,次年又生产了长梗式自行车锁。40年代期间,该厂生产的各类锁具已达74种,是当时上海制锁工业生产品种最多的企业,利用锁厂的“马牌”门锁还销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出口数量非常乐观。
据《普陀区普陀路街道志》(1993年12月初稿,P3—17):利用锁厂1939年迁入戈登路(今江宁路)1059号,时工厂职工有139人,资方老板张念椿。但这次参观“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又见其介绍称:利用锁厂的留沪人员是1941年后在戈登路(今江宁路)恢复生产的。笔者对普陀区苏州河两岸的近代工业向有关注,从收集到的利用锁厂早期广告中看到,这家厂的厂址在江宁路1059号,大概在江宁路靠近新会路这个地方,从《普陀区志》上了解到:利用锁厂是1954年普陀区100人以上20家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的厂家之一。可能是因为利用锁厂1964年就迁出普陀,故在后来的修志中也一笔带过,没有更多的详细记录。
▲上海利用锁厂早期的铜钥匙
关于该厂究竟是1939年,还是1941年迁至普陀境内,看来还有待查证。在《普陀区志》中只提到:利用锁厂是1954年普陀区100人以上20家私营工厂实行公私合营的厂家之一。至于该厂何时迁出普陀前往宝山罗店的,《普陀区志》上也没说。从“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介绍中说:“ 1964年,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品需要,生产场地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利用锁厂从上海市区余姚路搬迁至宝山区罗店镇。” 这里,又产生出一个疑问,即1964年利用锁厂究竟是从江宁路还是从余姚路迁出的?因为这里牵涉到它是从普陀区还是从静安区迁至罗店的。如果是静安?那它又何时从江宁路迁移至余姚路的?
对普陀来说,从我收藏到的“公私合营上海利用锁厂出品234、235弹子门锁说明书”上发现:该说明书印于“1961年6月”,厂址注明:“上海(20)江宁路1059号”。由此而推断,利用锁厂1939年(或1941年)至1961年这个时间段,是立足于普陀,作为一家著名的上海民族轻工企业,在普陀留下了它的光辉足迹,且可圈可点。
▲上海利用锁厂早期出品的弹子门锁
接着我们来梳理一下,利用锁厂在普陀期间的作为与所取得的业绩。利用锁厂自1939年(或1941年)入驻戈登路(今江宁路)1059号后,因为有公共租界的庇护,一切顺风顺水,生产经营迅速得以恢复。40年代期间,该厂生产的锁具品种已经达74种之多,成为当时沪上制锁行业生产锁具种类最为丰富的民族制锁企业。在这期间,上海整个的制锁工业相当活跃,众多工厂、作坊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至1946年,上海有制锁工厂、作坊共有56家,从业人员891人。
解放前夕,利用锁厂职工105人,生产能力为年产1.4万把锁。建国初期,上海制锁行业得到飞跃发展,厂家达到112家,从业人员上升为1881人。1950年起,国家对有利于民生的企业大力扶持,利用锁厂的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在国家扶持下,利用锁厂的生产逐渐恢复。50年代初,上海利用锁厂生产出一批性能好、保密程度高的909型监狱用锁。1954年6月,利用锁厂参加上海第一批公私合营。在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时,上海的制锁行业共有工厂、作坊157家,从业人员4119人,归属上海市日用五金工业公司领导。同年9月,又单独成立上海市制锁工业公司,次年5月又重新并入上海市日用五金工业公司。1958年,上海利用锁厂形势喜人,又试制成功国产“红旗牌”轿车用锁、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工程配套的特制用锁。
▲公私合营上海利用锁厂出品的铜挂锁
如果说,上海初期生产的锁具只要做到开启灵活、插拔轻松、外观光洁、标志清晰即可。那么从50年代起,由于国营商业对产品实行订购包销,开始注重加强对收购商品的检验。由于当时制订锁的质量检验守则无一定规范,随意性较大。1961年,由上海市日用五金工业公司组织各所属厂制订了一批企业标准,锁的质量标准于1962年3月制订。随着对外贸易的逐步拓展,必须提高锁具的标准化水平。1963年,利用锁厂对各种规格的插芯门锁的零部件实行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并采用锁芯与锁头分别钻孔和锁头反向钻孔的新工艺,保证了弹子孔距误差精度,达到可以互换。1964年,该厂又将上下拨动保险钮改为旋转式保险钮,消除了因关门时的震动使保险钮滑落自动锁闭、室外人不能开门入内的质量问题。同年,利用锁厂对门锁钥匙槽、锁芯槽采用国际通用的S形槽后,可与国际通用互换。
60年代,上海利用锁厂为配合江南造船厂修复苏联“伊里奇”号轮船的需要,提供了新生产的82把船用锁和带总钥匙的夹房门锁,又为国际列车生产了乘务员室、卧房和盥洗室等9种专用锁,为航空工业生产登机门锁、驾驶室门锁和应急门锁等交通工具锁,以及单、双钥匙银库锁、恒温室和播音室等特种用锁。在“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中,利用锁厂列出该厂创下了中国十个第一:一、1932年,中国第一家应用弹子锁结构锁具工厂;二、1954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监狱锁;三、1958年,中国第一家为“北京十大建筑”配套用锁;四、1961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火车锁;五、1962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船用锁;六、1963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双钥匙银库、银箱锁;七、1965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汽车、轿车用锁;八、1975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消音播音室锁”;九、1976年,中国第一家开发生产“毛主席纪念堂”全套锁;十、1984年,中国第一家引进意大利“朱利安尼”全套现代制锁设备。在以上“十个第一”中,有一半的“第一”诞生于普陀。可以说,利用锁厂在普陀的日子里,为普陀争了光添了彩,让普陀为此而感到骄傲。如当年毛主席乘坐的火车专列上的门锁,即是利用锁厂生产的“马牌”高级门锁。
自利用锁厂迁至宝山罗店后,赓续前行,奋楫争先,为适应不同需要,研制新的高级专门用锁,促进了制锁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锁厂研制生产出106“上海牌”轿车门锁、地铁列车系列锁。1976年,利用锁厂又为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特制了27种、332把专用锁具,其中最大的特宽叶片双人开启的地下室大门锁,重82公斤,锁面板长1.2米,堪称中国锁具之最。与此同时,还投产了双保险、三保险和双舌双头多保险门锁。80年代开始,利用锁厂与时俱进,发展新技术,开拓新门类,依靠有着四五十年历史、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厂基础,继续生产中高档产品。如该厂由任国良等人设计、生产的具有“六防”(防锯、防钻、防撬、防拨、防盗和防卸)、“四保”(内保外、外保内、双舌保和活舌锁)的多功能门锁,就是老厂制锁技术、实力雄厚的体现。另外,由该厂投产的为宾馆配套的由总钥匙、组钥匙和分钥匙三组合的球型系列门锁。总钥匙,可以做到“一匙在手,千门能开”,以期达到宾馆管理的要求。再有,还投产了具有防火、防腐蚀等各种系列船用锁,一改我国过去“大船出口,小锁进口”的失衡局面。
据《宝山县志》记载:1954年11月公私合营后改名为利用锁厂。1964年从市区迁来罗店镇。到1987年,全厂占地2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23444平方米,职工82.1人。能生产四保六防复锁等综合门锁和用于飞机、火车、轿车的交通门锁,用于恒温、播音、仪表、银箱的专业门锁,以及为毛主席纪念堂定制的特殊锁。年产锁150万把以上,近年来引进国外专用设备,提高了工艺装备自动化、生产连续化、电子化的程度。1987年产值2640万元,利润481万元。1979—1990年,上海制锁公司所属企业共获部以上质量优质奖18项。其中利用锁厂的“马牌”双舌门锁、6685型双舌多保险门锁分别于1988年和1989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今天,我们对利用锁厂的关注,更多的主要集中在利用锁厂创始人沈鸿先生的光辉事迹上,着重对该厂(部分)迁往延安创业这段红色传奇的详述,而关于该厂留守上海及后续复业的细节,鲜少记录,导致今日对该厂完整的厂史有点含糊不清,叙说上有点脱节。这是因为沈鸿的光环太过强烈,以至于在罗店厂址上的这个展陈也定名为“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并被宝山区精神文明办定为“宝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作为红色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园地。报刊杂志对沈鸿事迹也多有介绍,如2012年10月《上海研究论丛》(第二十辑),赵青青、苏智良:《沈鸿与上海利用五金厂内迁实录》;2024年第四期《档案春秋》,陈麟辉:《沈鸿:从奔向延安的小老板到大国工匠》,包括1994年12月政协上海市宝山区文史委出版的《宝山史话》(工商经济专辑)等。沈鸿1931年冬创办了上海利用五金厂,至1937年9月离沪投奔延安,短短6年不到,其作为该厂的创始人及主要投资人,与该厂关系始终存在。1993年5月沈鸿荣归故里,回到利用锁厂看望大家,并为利用锁厂题写厂名。所以,对利用锁厂来说,沈鸿就是利用锁厂的一张名片,也是利用锁厂不朽的精神偶像、前进的动力。
▲ 中国机械工业的一代天骄——沈鸿
沈鸿,1906年5月19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府海宁县硖石镇一个经营竹器店的家中。1913年春进家乡米业小学就读。1917年秋因病辍学在家自学。1919年春经人介绍来沪进上海协太新布店当学徒,出师后升为店员。当上店员后的他,经常有机会代表副经理黄文卿参加商家联合会活动,有机会开始接触到社会,他的求知欲,也越发开始强烈起来。工余之后,他时常去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总商会图书馆、以及文化进步社看书学习。1929年夏,经郭秀石介绍有机会去杭州三友实业社纺织厂见习一周,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工厂企业。一年后,他开始帮助张念椿筹建光陆绸厂,开业后不久,因经营不善而停办。1931年春,他又帮助曹福田筹建橡胶膜品厂。两次的助人办厂,锻炼了自己的才干,结累了办企业的经验,于是在1931年冬,联系了张念椿、蔡润达和华子昌等几位友人,集资5000元,在虹口胡家木桥路嘉德里8号开办上海利用五金厂(即上海利用锁厂的前身),开始制造“利用牌”弹子锁。
▲194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陈鸿题词:无限忠诚”
▲1950年,沈鸿(第二排左四)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团。
谁都知道,开办一家厂容易,但要办好能坚持下来,发扬光大,是要下一番功夫和心血的。利用五金厂开出后,非常注重产品质量,靠薄利多销的办法,同美国锁厂YELE公司的竞争,最终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生意开始蒸蒸日上。可谁知,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利用五金厂横遭不幸,工厂受损严重而告歇业。是年9月,沈鸿把工厂的设备一分为二,将与制锁相关的设备留在上海寻找机会继续运作;自己则率黄海霖、陈孝良、曹金木、宋廷良、沈保泉、姜载愉、吴璜七名青年工人,加上机器制造设备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10部专用机床撤离上海去往武汉,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接洽,于次年1月经西安胜利抵达延安,沈鸿则成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实为兵工厂)的总工程师,开启了他的红色革命生涯。1942年,他在陕甘宁边区接受毛泽东主席题为“无限忠诚”的特等劳模奖状。1945年5月至11月,先后任晋察冀边区的龙烟铁矿公司代经理、兵工局华北企业部工程师。1947年4月光荣入党,次年8月转正。
▲1961年10月,沈鸿陪同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视察三门峡水电站机房。
▲1962年沈鸿在上海与万吨水压机设计室全体同志合影
1949年3月北平解放后,沈鸿调任中央财经委员会计划局重工业处处长。9月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在陈云建议组成的中央工业考察团任副团长,赴东北、上海、太原等地考察。1950年初,随周总理、李富春副总理出访苏联。1953年7月,调国家计委第一机械计划局任副局长。1955年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次年6月,作为上海代表,出席中共八大会议。次月,被任命为电机部副部长。1957年12月,调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1958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向毛主席写信建议自主制造万吨水压机,得到毛主席、党中央的批准。并随后兼任上海江南造船厂12000吨水压机制造的总设计师。1959年6月,调任农业机械部副部长。1961年冬,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3年12月,出席全国三届人大。1979年12月,李先念宣布机械工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沈鸿调任该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位没有学历的院士。1982年4月,出任一机部顾问。1988年6月离休。1993年5月,沈鸿回上海利用锁厂看望大家,并为利用锁厂题写厂名。面对他自己亲手创办的利用锁厂,自1932年离开后,60多年后的首次归来,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可以说,利用锁厂是他从一个民族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出发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磨炼、学习和思索,沈鸿同志从一个布店小学徒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机械专家,从上海一座弄堂小厂的厂长成长为新中国机械工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从一个朴素的爱国者成长为忠诚的、高尚的共产主战士”。( 李永新、赵舒天等编:《沈鸿论机㭜科技》(前言),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年5月第一版 )
1998年5月20日,沈鸿先生逝世,享年92岁。
▲罗店 “沈鸿与利用锁厂陈列展”门前的沈鸿雕像
陕甘宁“边区工业之父”——沈鸿(1906-1998)
1942年,利用锁厂创始人沈鸿在延安创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毛泽东为沈鸿题词:“无限忠诚”。
▲2022年起,罗店镇政府将利用锁厂老厂区整体规划、布局,历时三年改造成集文化、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东西巷里”文旅商城。图为上海利用锁具有限公司商用车锁事业部总监陆正明先生(图右)正在向本文作者(图左)、上海联利万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开彪先生(中间)作介绍。
▲作者亲笔签名的《沈鸿论机械科技》
图·文/黄振炳
来源:普陀收藏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