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一)
余 杰
躺在病床上的阿海喃喃地想说话,老伴连忙问道:有啥事情?
阿海摇摇头,许久才说道:想……儿……啊!
说完,阿海沉睡了。老伴习惯地为他盖上被子后,离开病房到外面去透透气。
昏睡的阿海仿佛在眼前呈现出这样的一幕画面:
一辆警车开到家门口。
走进家门的四位警察给儿子和媳妇戴上了手铐。
阿海和老伴连忙阻止警察,口中不断地喊道:你们为啥要带走我们的儿子和媳妇?
警察冷冷地说:他们犯了诈骗罪!
诈骗?阿海和老伴惊讶地望着儿子和媳妇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来。唉,儿子啊儿子,那一刻阿海死的心都有。
想想自己与老伴好不容易从农村回到城里,挤在一间亭子间里结婚生子。好不容易把儿子养大成人,难道这一切都化为泡影啦?
阿海的眼前呈现的是儿子懒懒散散的模样。儿子好不容易混了一个中专文凭,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超市收银员的工作,好不容易在年近四十的时候找了一位安徽姑娘结婚了,眼下一切都完了。
阿海记起了朋友们的劝告:你不能再这样宠着孩子了,会惯坏他的!但是阿海却认为这不是宠啊。有了儿子以后,阿海的心里总是有个心结:不能让儿子再受自己年轻时候的苦!想想自己的一生,小的时候家里穷,到了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等到上学读书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大革命,不读书了。再不久全部到遥远的农村去了。唉,那个日子真苦啊。每天下地干活,累得跟孙子似的。好不容易熬到大返城了,终于回家了。这样的日子能忘记吗?还有呢,回城以后自己进了一家工厂干活,没有文化啊只能当辅助工。每天搬运垃圾,给师傅们端茶递水的。累死累活还不说,有时还要被车间主任训话。才干了十年,厂子倒闭了。阿海下岗回家,在家门口摆起地摊勉强度日。后来找到一份搬运工的活儿,干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力不从心了,只好躲在家里养老了。
不能啊!自打有了儿子,阿海的心里别提多么开心了,儿子啊,传宗接代的儿子成为他心中的宝贝。阿海咬定一个目标:不能让孩子再过自己曾经的苦日子。
唉,儿子不争气啊。到了今天连个孙子都没有。阿海的心里别提有多么难受了。一气之下,阿海心脏病发作住院了。
阿海搞不明白,儿子和媳妇辞去了超市的工作,整天躲在家里摆弄着电脑。阿海不懂电脑,搞不明白这个玩意是干什么的。他也懒得去搞明白,自己才小学毕业,那些外国字看不懂。他懒得问儿子和媳妇,反正看他们有收入,小日子过得还可以的。媳妇隔三岔五买个名牌包包,儿子喝着茅台酒。阿海心想,只要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就行了。就是这小俩口不愿意生个孩子。跟他们提起此事,他们总是敷衍阿海:知道了,等忙完这一阵就给你生个大胖孙子。
真没想到他们是诈骗!阿海有些晕了。
病房里安安静静,阿海戴着氧气面罩躺在病床上。许久,阿海醒了。他看着老伴,手抖抖颤颤地摘去面罩,张大嘴说了三个字——要孙子!
阿海喘了一口气,走了。
快过年了,老李特意跑到养老院来看望曾经一起上山下乡的老刘。
夕阳下,老刘蜷缩着身子坐在养老院花坛边的长椅上。他目光呆滞望着老李,许久才张开嘴:你来了!
老李握着老刘的手问道:近来还好吗。
老刘点了点头。
老李无语。他明白对于这位曾经在同一屋檐下,同吃一锅饭的知青朋友,更多的话语都是无用的。能够来看看他,也算老李尽到一份老知青的情谊而言。面前的这位老刘,如今已经是孤身一人了。早年从农村回城后,老刘进了一家国有企业当上了钳工。那时,老刘有些得意啊。堂堂的国企,一份技术手艺,月工资41元,令人羡慕啊。那时老李进了一家里弄生产组,每天围着大娘阿姨们转,拿着一天9毛钱的工资。
真所谓世事难料啊。老刘没干多久就患病了,得了一种奇怪的肝病。老刘开始请长病假,一直在家里休养。企业倒闭后都无人问津,为此老刘十分苦恼。好在老李混得有点出息,从生产组走出来的他,到区级机关工作了,已经是一位处级领导了。老李见状帮着老刘联系了许多单位,最后将他的关系挂靠在一家企业,总算解决了老刘一份最低工资,还有一份最低的养老金。
这辈子老刘没有结婚。自从生病以后稍微有些好转的时候,老刘也曾想着找个老婆,总归要成个家吧。那会儿老刘想,哪怕是找个外来妹也行。可是,哪个姑娘会找一个病怏怏的人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刘不敢有这份痴想了。他常常哀叹自己是生不逢时啊。一个人坐在家里唉声叹气,喝着闷酒,抽着劣质的香烟。家里那台9寸电视机始终不关,陪伴着老刘没日没夜地生活。
等到可以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还是老李帮着办完了全部手续。当老刘得知自己的退休工资可以拿到2500元的时候,他激动地哭了:没有想到啊,退休的这份工资比我的病假工资还高啊。老李心头一阵难受,比一比自己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的工资是老刘的几倍。不公平啊!
不久,老刘居住的地方要拆迁了。他立即托老李帮着找了一家郊区的养老院住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就这样了,在养老院等死吧。老刘无儿无女,居住的房子是父母留下的。为了那笔动迁款,他与几位兄弟姐妹发生了争执,差点打官司到法院。住进养老院的那天,是老李送他进来的。老刘拉着老李的手哭泣道:好兄弟,帮个忙吧。对我的兄弟姐妹们去说,动迁款我一分都不要了。我就在这里等死了!
老李难过地注视着老刘。
老刘流着眼泪说:人情淡薄啊!还好有你这位好兄弟,要不然我这辈子该怎样活下去啊!
离开老刘的时候老李说,好好活着!今年的大年夜,我陪你过!
“老王,这回上哪儿去旅游啊?”
“新疆!”
“哇,好远啊。”
“自驾游!”
老王和爱人得意地向邻居告别,背着照相机拉着旅行箱走了。
退休后的老王一年中难得在家几天,老两口走南闯北到处游山玩水。是啊,老王活得够潇洒了。作为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在回城后,老王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爱人是一起上山下乡的,在大返城的前夜他们结婚了。刚回城,儿子出生了,喜得老王乐开了花。现如今儿子在一家上市公司当上了老总,儿媳妇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不用老王操心了,所以旅游成为老王生活的全部。他常说,趁着走得动的时候抓紧时间啊!
年近七十了,老王游山玩水的兴致依旧不减。这次出发前,儿媳妇关照他,最好不要自驾游。因为在最近一次体检的时候,儿媳妇发现老王的心跳有些问题,儿媳妇希望他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老王得知后对儿媳妇说,你看看我吃得下睡得着,小酒可以喝三两呢。没事,等这趟旅游回来后再说吧。
约上两位好友,四个人出发了。
当天第一站休息在合肥。老王预定了一家五星级宾馆,休息了一会儿就一起到附近的一家餐馆就餐。
老王端着酒杯对好友说,咱们慢慢开,等到了新疆我第一站就想去看看喀纳斯,据说那儿美极了。现在啊,我就是新疆和西藏没有到过。下决心在近几年一定要去新疆西藏看看,了却一份心愿吧。
开心的一刻,老王一杯又一杯喝着五粮液小酒。爱人在一旁劝道:少喝点啦,明天还要开车的。听说喝酒后隔夜也能查到酒驾。
没事的。
第二天起了一个大早,他们出发了。
朝着新疆继续前行。一路上老王边开车边哼着小曲,时不时还要对沿途的风景点评一下。
终于,他们的车到了新疆。住下后老王还是喜好喝上一口小酒。那天老王说,我的天啊,那些当年从上海到新疆建设兵团的知青真的不容易啊,这么远的路。想想我们当年上山下乡到江西,已经累得吃不消了。不容易啊,这帮子上海赴疆的老知青!
喝着喝着老王感觉有些头疼,老伴劝他早点休息。
梦中的老王想起了在劳动局门口的那一幕。一群从新疆回来的老知青们举着牌子喊着口号,在他们的四周是一辆辆警车严阵以待。他们干嘛呢?原来是要求享受与这个城市同等的养老待遇。那天,老王在他们身边不敢多语。想想自己是国企的高管,共产党员,生怕说漏嘴被边上的警察发现。再看看那些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老王的心里一阵难过。当年动员人家去新疆的时候说得多么好啊,现在呢……。梦中,老王大叫了一声,喘了一口粗气。
第二天一早,无论爱人怎么叫唤老王,都不见他回应。
猝死!老王走了。
一大早小强的娘就忙着做早饭。她对睡在床上的老公说,待会儿起床后锅里有泡饭,我给你买来了一根油条。说完她急匆匆地出门了。
小强娘要赶到十里外儿子的家里。儿媳妇怀孕,过几天要生产了。说起儿子,小强娘有一肚子的气。四十多年前小强娘与丈夫一起从农村带着儿子回到了城里,三个人蜗居在一间亭子间里。那会儿日子虽然过得苦一些,但是凭着两个人在国营单位的收入还是可以混混。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夫妻俩都下岗回家了。怎么办呢?老公在小区里当保安,小强娘当上了钟点工。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可是他不争气啊。儿子读完初中就再也不愿意上学了,开始在社会上瞎混。一会儿到汽修铺干零活,一会儿到饭店去当服务员。总之,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要不然就躲在家里玩游戏机,靠着老俩口微薄的收入过日子。最气人的是儿子有时会泡在游戏机房里几天不回家。老公多次大骂儿子,可儿子就是死皮赖脸地不理不睬。最近,儿子所在的饭店倒闭了,唉,这日子真的难过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强娘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老公前两年患了糖尿病,卧床不起,只好辞去了保安的工作。幸好两个人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有了一份退休工资。小强娘对儿子说,你总要好好找份工作啊,我们总有一天要死的,到了那时你靠谁啊!劝归劝,私下里儿子张口要钱,小强娘边埋怨边掏钱。
去年,已经四十岁的儿子突然带回一个姑娘。儿子告诉小强娘:这是我的老婆!
老婆?
小强娘惊讶地望着眼前的姑娘。
那位姑娘开口了:妈,你好!
小强娘一听是外地口音。
行吧,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总算有个老婆了,可以成个家了,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过日子了。
小强指着身旁的姑娘说,妈,她怀孕了!
小强娘一愣摇摇头说,好吧,那你们啥时候办结婚呀?
儿子说,办什么办,就那么回事情了。
小强娘晕了。这就什么事呀!没法子,只好随他们去吧。私下里小强娘问儿子说,你们打算怎么过啊?
儿子告诉她,已经租了房子,自己过。但希望老娘帮着付房租。
小强娘再次晕了。她对儿子说,你爸你妈就是这点退休工资,你看看以后的日子叫我们怎么办啊!
儿子说,你们俩每月也有七八千退休工资了。我呢,现在在超市上班,每月才四千元。你儿媳妇怀着孙子了,只好在家里歇着。你们不管我们,谁管!
小强娘无语。
儿子说完理都不理走了。
唉,小强娘长叹了一口气:那你们晚点生孩子啊。再来个小孙子,这日子怎么过呀。五口人,就这点收入。你们最好不要生娃啊。
说归说,小强娘遇到街坊邻居的时候还是会笑呵呵地说,我儿子结婚了。对,明年我要抱孙子了。
【未完待续】
余杰,男,生于1952年12月25日。现居上海。
1970年4月从上海向东中学(原南洋女子中学)69届初中毕业,到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上山下乡。1979年2月返回上海,进入上海第三机床厂当工人,后在宣传科工作,1986年入党。先后担任企业党委委员、党办主任、支部书记、车间主任、厂长等职。2002年参加上海临港新城(现为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担任港城集团行政总监、党办主任。2012年底退休后在浦东新区国资系统发挥余热,从事基层党建工作至疫情爆发为止。自2007年起在网络上刊发有关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文章约450万字。
《城市记忆》系列热文
➤弄堂
➤有轨电车
➤小书摊
➤跳马
➤垃圾桥
➤大饼油条
➤灶头间
➤过街楼
➤剃头
➤照相
【小说】5号里的故事
第一章:上山下乡那年
4、荒人滩的闹剧
5、无事可干的我们
23、一针见血的二房东爷爷
第二章:大返城那年
第三章:动拆迁那年
117、再见,5号里
回城以后……——在车间
梦之城——临港新城开发始末
梦之桥
知青文汇
➤墓碑
➤偶遇记
我的后知青时代生活
➤理发小议
➤社会即景录
➤人在旅途
➤走在历史的凹陷处
➤当我们老了
➤致我们消失的青春
➤从社区出去,再回社区去的话题
➤怀念那个春天的年代 ——八十年代初期看过的话剧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