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昔年买棹过阊阖
未见苏城先见塔
许伟兴
这是一位乘船前往一座城市未进城时咏出的一首诗的开头两句。
诗人站在船头,欣喜地向着一座繁华的城市驶去,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打量这热闹街市,双目却被一座高耸入云的巍峨宝塔吸引住了。
那塔,是什么塔?
那城,是什么城?
这是清代一位名许传霈(浙江上虞人)的诗人顺大运河自南向北准备进苏州城,而那座塔名报恩寺塔,因报恩寺座落在城的北部,人们几乎在全城抬头北望可望见高达76米的宝塔,口口相传,俗话中便叫顺了“北寺塔”。
号称江南第一古塔的北寺塔八面九层,重檐复宇中国楼阁式佛塔。寺院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公无238-251年),据传三国吴主孙权为陈母所建报恩寺,始称通玄寺,唐初改称开元寺,后易名报恩寺至今。
进寺迎面弥勒座像,为近年所建。
进寺便见塔。当然,现代交通不必再坐船,尤其是寺院山门口即地铁出口,甚是方便。
我是在阔别多年特意在天气入冬后再游报恩寺的。因为我认为入冬鲜艳的红枫树叶,亮丽银杏的金黄,在它们的环绕衬映下宝塔更显得风味别具,且寺院的后花园----“梅圃”更是色彩斑烂,山水相映,塔影绰绰,更是赏心悦目。
这不,正当时,先欣赏一下金黄,艳红衬映的宝塔吧。
苏州老城区,如果是登临座落于北寺塔西不远的丝绸博物馆观景台,你极目远眺,周围都是低矮老房,少见零星新屋,北寺塔鹤立鸡群般傲视着。
为什么?
是北寺塔的缘故吗?说是,也不是。
是一座园林-----拙政园?
是一句诗-----即“未见苏城先见塔”?
苏州为尽可能保持己建城2500多年的历史风貌,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护城河内市域(姑苏区)的所有建筑层高不能超过北寺塔三分之一( 24米)高度,并拆除了一些超过此规定的建筑,保持一塔凌空独峙的天际线。让人倾刻沉浸于“未见苏城先见塔”的诗情画意中。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也为北寺塔留下这样隽永的诗句:“宝塔凌苍穹,金殿锁金龙”。
其实,这位曾经的苏州市长(刺史)白居易,任职不是太长,但他在离任回到北方后再也没回到苏州,但他写过这样一段绝美诗: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忘不了江南苏州城,当然忘不了北寺塔!
游览我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拙政园,却能夠发现私家园林的营造可以垒山凿池,建亭架桥,却不能建塔,但拙政园是一个例外,游园的人们从东园走过中园洞门,在倚虹亭处抬头望去,就能看到造园者的匠心独运,神来之笔-----不远处一座玲珑宝塔露出大半个身段,还在湖中现出波动倒影,唯美的画面令客人呯然心动!园内还藏着这么一座宝塔!
啊,不,这是园林营造师是借来的一座塔哦,那是一里多外的北寺塔!借景,造园技巧在拙政园被运用的出神入化!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辈子没在苏州当过官,却在苏州周边的杭州,湖州都任过太守,上任离任,船儿载着苏东坡经大运河六次经过苏州,每过一次,进城游览会友,有50多篇与苏州有关的诗篇文章流传下来,他与苏州有不解之缘。
宋熙宁六年(1073年),奉命赈济饥民经过苏州的苏东坡,恰遇北寺塔重建,许多人都将自己收藏的舍利捐赠给报恩寺,苏东坡憾无物可捐,为表虔诚之意,他将自己的私印及装私印的盒子赠予了报恩寺,成一段佳话。
扯开说两件与名塔有关的故事,上世纪有两座宝塔倒塌,又先后因重建而发现地宫,因此出土众多珍贵文物稀世珍宝。
一座是陝西法门寺,发现了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和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赐给法门寺的“武后绣裙”等珍物。
另一座是杭州西湖边的雷锋塔,重建时在地宫发现了供奉“佛螺髻发”的纯金,纯银等阿育王塔众宝物。
北寺塔是不是有地宫?如有,是不是有佛舍利及苏东坡私印?不也是国宝文物吗?
时过己千年,它们都安在?
假设哪一天苏东坡私印出土,还不立刻成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吗?蜂涌的参观者一定快挤破博物馆大门。
北寺塔西北院墙边,有一四角攒顶方亭,亭中保护着一方元代浮雕像碑。
《张士诚纪功碑》,其中还有不少故事。
上世记五,六十年代,家家必备的火柴,都印有各自的独特商标(也称火花),图案既有单独的,也有成套的,成为火花收藏者的追求对象。而苏州火柴厂以北寺塔为图案的售量最大,畅销于江苏省,尤其是江南地区。(图案采自网络)
不染尘观音殿创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代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建。因大殿全用名贵的楠木建成,于是俗称楠木观音殿。
殿前几棵银杏,吸引人们打卡。
金叶落,铺满地,唐装女,存靓照。
后花园梅圃。
持扇汉服女子。
小桥流水仍碧绿,仿佛冬还未入园。
水榭池水,一抹红叶。
塔影入园来,池水为之动
寺院黄墙把佛殿与“梅圃”隔开,各成天地,虽然我此次游甫入冬,也享受了禅意深深的似秋而冬的园景己是沁人,但,如果是其他季节来,春花夏荷,秋叶冬雪,各有意味的哦。
许传霈作《登苏城北寺塔》全诗:
昔年买棹过阊阖
未见苏城先见塔
今年寄迹北寺旁
日向斯塔对下榻
偶时塔影臥榻中
掩映斜阳西射红
旅人梦醒惊窗黑
不道寺塔道长虹
体会一下诗人苏州游的雅兴,苏州,应该是小住几日,看日出日落时塔影的变化万千,是吗?
来源:作者的“豪威”美篇
鸣谢:许伟兴先生赐稿分享!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