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杜杨方红 林莉 李意捷 上海市松江一中
体育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够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更好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上海市松江一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研组借助新教研项目,开展“课内外联动提升体育作业实效”的系列教研活动,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一)选题背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修订版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而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途径不仅包括体育与健康课,还有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育社团活动,等等。因此,在“双新”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补偿体育专项课堂中学生体能一般的短板呢?松江一中尝试借助课内外联动的方式、利用课外碎片式的时间、设计结构化的体能锻炼计划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培养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内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松江一中课内外联动的教学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和体育晨会等联动过程的研讨与实践之后,课外体育作业是目前还未深入探讨的部分。课外体育作业是“教会、勤练、常赛”理念落实的“路径”,是一体化体育课程推进的“窗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帮手”,是全面育人的“桥梁”,是家、校、社区协同育体的“抓手”。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因此,本学期体育教研组将围绕“课内外联动提升体育作业实效”这一大教研主题,持续开展一系列、深层次的新教研活动。
(二)设计思路
从确立教研大主题至今,松江一中已经设计并实践了一系列、层层推进的教研活动(见表1)。教研内容皆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或通过学生问卷调查而来的真实问题,以团队的智慧进行问题与策略的探讨,每次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记录和评估,在教研活动之后都会由核心团队进行归纳总结、设计出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流程并提出期望。
(三)设计要素
松江一中关于“新教研”校本化的实施如图1所示,在推进的过程中,组建了校长领衔、各中层干部指导的学校管理团队,有校内外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的学科实践团队,以及包括教研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的核心团队,围绕大主题,开展了若干次递进式的教研活动,并在每次活动后,利用活动评估单进行评估,反馈该次教研活动的质量,并提出对下次教研活动的期望。
深度教研模式下的教研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活动环节需始终围绕大主题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工具量表,并及时进行评估与总结反思。在“课内外联动提升体育作业实效”为主题的一系列教研活动中,选取第四次分主题“初探个性化体育作业”的教研活动为例。
(一)活动环节层层递进
回收教研组全体教师填写的活动研讨记录单、活动总结反馈单、活动要点记录单,归纳总结关于个性化体育作业设计的要点:①以专项来进行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布置;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③注意课内外的合理联动;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⑤寻找不同学科关联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
深度教研模式不仅依靠教师团队的智慧,同时也是教师个人智慧的展现。“初探个性化体育作业”的教研活动中,制定体育作业实施办法环节首先由一位教师抛砖引玉,在此基础上,再由团队进行补充与研讨。
(1)一专项一教师制,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专项任课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班级的情况每天分层、分类地进行安排(见表2),每天的运动时间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参与情况,记录每天练习的成果,每日体育作业打卡统计,并做到过程性统计和情
况周报。
(2)加强师生沟通
严格按照要求每天在APP上布置作业并提前发送至各自班级QQ群内供学生进行预习,也可以自行录制或利用网络平台查找切实可行的教学视频,并及时将具体视频或链接发送至各自年级QQ群内,供学生们进行参考、模仿、学习。
(3)关注特殊学生
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经常不上报不打卡的学生,了解其不能完成体育作业的原因,及时帮助、指导和督促其参与学习;体质特殊的学生需及时与班主任、家长沟通,制定适合其锻炼的课外体育作业。
(4)及时有效批改作业
APP教师端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体育作业时的视频,因此要及时、有效地“批改”作业,检查学生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如遇动作质量较差的学生,需及时与其联系沟通;统计每日各班学生体育作业的参与率和完成率,每周、每月进行评选公示,表扬优秀班级,督促后进班级,形成良性竞争。
(5)注意信息的上下传达
每周各备课组召集体育委员召开例会,每月发放一次问卷调查,反馈锻炼效果,逐步提升运动内容比例,更好地与课内进行联动。另外,要与学校、班主任保持良好沟通,每周结束时,将学生锻炼情况记录表及文字总结发给备课组长处;备课组长汇总并上报组长处,并听从意见,进行下一步教学;组长注意收集教师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保证教学秩序正常,做好“学生—体委—体育组—学校”之间的沟通。
我们梳理活动总结反馈单中本次活动未解决的问题等,总结教研组全体教师对于本次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和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对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展望——“是否可以将体育作业做得更细化一点,在完成基础的、以专项班为单位的体育作业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能情况和个性化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体育作业”。另外,初步完成工具表,进行下一次教研活动的初步设计。
根据《2020修订版课标》中“要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的要求,下一阶段可以进行体能锻炼计划制定程序与方法的教学,并要求学生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份体能锻炼计划,任课教师进行批改,帮助学生完善计划,在减少任课教师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
(二)工具量表因地制宜
深度教研的一系列工具量表可根据教研目的、学校情况以及学科特点等方面进行修改,以期达到校本化、学科化。在“初探个性化体育作业”的教研活动中,为了解体育教师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思考到达了何种程度,松江一中教研组将“自我反思表”进行赋分(见表3),该表取自“活动质量评估单”,并进行了稍许的变动,从“对活动结果有思考”“对问题解决过程有思考”“对活动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计划”三个维度出发进行赋分,分数越大,反思越深刻。
(三)评估反思及时有效
评估作为深度教研六要素之一,是推动教研活动往深层次递进的重要一环,而及时、有效的评估与反思能够为后续的教研活动指引方向。
在“初探个性化体育作业”教研活动之后,核心团队成员利用“活动‘三度’评估单”进行分析和评分,教师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初探个性化体育作业”非常认可,认为它是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松江一中校训“谨慎养德、刻苦治学”在体育学科的写照之一;教研内容完整,与教研大主题贴合,过程流畅;本次活动是松江一中体育教研组内活动,大会之后有核心团队的小会,每位教师都能在活动中发言,部分意见聚集,极少数教师可以运用工具参与研讨。评分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ABC是教研组长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期望质量,OA、OB、OC长度之比为1︰2︰2,▲AnBnCn是教师个人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评估。可以看到在活动高度和广度层面,每位教师都给予了较高的分数;但是在参与度层面,评分不高。
本次活动的期望目标是:“解决遗留问题,初步形成个性化体育作业方案,搭建适合不同学生的体育作业内容框架,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本次教研活动过程中,松江一中体育教研组每个教师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较之前的教研活动有了思考的习惯,教师从“听指令工作”向“思践合一”转变。
教师使用活动质量评估单进行本次教研活动的反思,如表4所示,本次教研活动内容简洁且完整,核心任务是个性化体育作业的初步规划,重点突出、流程清晰,但形式单一,以组内讨论为主,参与教研的教师大多数人能够针对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个性化体育作业”进行发言,极少数教师能依据活动研讨记录单记录下的证据发表观点。
使用赋分后的自我反思表进行参与教师的个人反思,结果如图3所示。教师对活动结果与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比较深刻,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平均分都超过3.5分,但对于活动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计划均分普遍较低,低于3分,而每次的均分根据当次教研活动主题的不同反思会稍有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松江一中体育组教师对既定的结果有一定的思考习惯与意识,但缺乏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的相应计划,后期的教研活动应多安排关于计划设计的研讨交流。
(一)实践效果
提高了学生体育作业积极性。在一系列的行动之后,学生在线上统计数据中的参与率和完成率都有显著上升。
提高了学生体育作业主动性。学生自主参与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并且能够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部分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还能够主动进行个性化的锻炼。
促进学生科学锻炼习惯的养成。在每周的晨会课上,关于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体育健康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锻炼观。另外,通过长时间、系列化的体育作业,同学们还能够主动与教师交流、探讨、完善锻炼计划,并提高最终的完成质量。
教研活动更规范。深度教研系列化的活动,使得相应的教研活动有层次、有目标、有深度,像螺丝钉一样层层递进。深度教研工具量表的使用提高了教研的规范性与质量,关于教研的流程也更加清晰,使得每次教研都有记录、有依据、有结果。
提高教师教研的热情。层层递进的深度教研活动使得参与教师有足够的空间表达观点,组内资源得到盘活,教师参与研讨的百分比从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0%,每个教师都能够抒发己见,教师教研的热情有所提高。提升了教师“研”的素养。深度教研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教研的设计与主题的关联程度较高,教师思考的维度也更广阔、对策更精准、语言更凝练,从“教”到“研”,每位教师的素养都得到了提高。
(二)思考与展望
在深度教研提升体育作业实效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深度教研工具是重要的抓手,教研组将其进行部分修改以便于数据的统计与量化,而如何使其学科化、校本化还需要经过多次的实践与研究;另外,体育较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工具量表修改得更贴合体育学科,以及通过工具量表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推动教研发展仍需进行讨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