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乐东尖界和莺歌海,是智渔与本土摄影师孙诺结缘的起点。孙诺怀着对家乡深切的感情拍摄了大量乐东沿海渔村的照片,举办了《渔岸非渔》《尖界是个什么界》《盐泽》等系列摄影作品展,正是这些摄影展促成了后面我们的合作,以及“让渔回家”项目的诞生。
乐东尖界、莺歌海也是海南小型渔业的典型代表,牛车拉渔、小舟冲岸、陷阱网捕等传统渔业生产方式依旧充满活力,是研究海南传统渔业的重要样本。
与此同时,滨海旅游公路和莺歌踏浪驿站的开通,为传统渔村注入了新的元素,交通要素的提升让游客能更方便的到达,如何利用与开发传统渔业文化和资源,赶上当下滨海旅游的热潮,也成为了以尖界、莺歌海为代表的乐东沿海渔村面临的新挑战。
《向海而生——“让渔回家”乐东特展》融合本土摄影师和社会组织关切的视角,通过影像的力量,深入挖掘并展现了当地的“盐文化”与“渔文化”,依托环岛旅游公路驿站,倡导保护和传承自然与人文多样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自东向西穿过三亚,
进入乐东地界,
很快在一个叫“莺歌海”的镇子,
就来了个近乎90度的拐弯。
这里的地表温度比三亚还高。
也难怪,这里就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
“莺歌海盐场”
充分的光热,含盐度高的海水,
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产盐条件。
除了棋盘似的盐田,绵长的海岸,
去年底这里添了个新地标——
环岛旅游公路莺歌踏浪驿站。
作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首批八个重点驿站之一,
莺歌踏浪驿站是环岛旅游公路
全线开工时间最早、规划面积最大的驿站。
莺歌踏浪驿站船屋民宿依湖而建(图源:网络)
从驿站出来,
跨过旅游公路,
就是一个渔村——
尖界
一个农渔结合的海边小村,
牛、羊和渔民分享着这片海。
在海南,或许仅有这一处的渔民,
把自己的船涂成五彩斑斓的颜色。
而水牛拉车至今仍是
莺歌海镇渔港里的每日一景。
出生乐东的摄影师孙诺,
十多年来,背着相机,
用镜头观察和描述这些冲岸小舟、忙碌渔民,
和正在消失的渔村。
“这些地方,有的从嘈杂、拥挤、破败,
慢慢地、悄悄地,变成忙碌的工地,
再到整洁、安详、亮丽的现代都市社区”
——海南大学的周洁老师慨叹,
好友孙诺“不务正业”地
用镜头还原了人与海的关系。
孙诺也为莺歌海盐场留下了一组宝贵的影像记忆:
烈日下劳作的盐工,
额头被海南的太阳直接雕上印记;
茫茫盐田,古朴厚实,风带着古老的咸味......
当我们带着孙诺这一套
从2008年就开始记录家乡变迁的照片集
找到莺歌踏浪驿站的运营方,
没想到,很快大家就达成共识,
“让渔回家”映像展之乐东特展
将作为75周年国庆献礼,
由企业、社会组织、艺术家联袂呈现。
2024年10月1日,
《向海而生——“让渔回家”乐东特展》
在莺歌踏浪驿站正式开展。
来自岛内外的游客,
和来自莺歌海镇及周边渔村的当地居民一起,
共同见证了影展启幕。
随后持续近一个月里,
驿站迎来送往八方游客,
这个独特的摄影展也成为
展示海南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一个重要窗口,
增加了公路旅游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透过影像,那古老的捕鱼技艺,
沧海桑田的盐场,不仅没有被遗忘,
人们从一张张照片中感受到
渔民的坚韧不拔和海洋的无限魅力,
仿佛展开了一幅幅鲜活、热情的渔业、
渔村、渔民生活画卷。
更有意思的是,
很多镜头中的渔民、村民也来看展了!
人们还拉上了家人、亲友、街坊邻里,
尤其是到了晚上,
很多周边的居民会特地散步到驿站来看看,
这大概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看一场摄影展。
此展就设在刚刚建好、还没装修的
驿站能源补给中心二楼,
一派“工业风”的毛坯空间里,
设计师巧妙利用建筑空间本身的结构,
分成了三个主题板块,
分别呈现“莺歌海”、“尖界”、“盐场”的故事。
莺歌海,海纳百川,
鸡鸭鹅、牛羊猪和渔船、网笼,
演绎“生生不息”的海滩盛景。
与莺歌海的渔民不同的是,
尖界的渔民用钓具和刺网,
一般出海时间不长,
捕捞的渔获物量不多,但更新鲜。
而且,岸绳拉船是船归后必做的事,
尖界的船,不停在海里,停在岸上。
渔民也总是用黑色的纱网遮盖好船,
避免它被日晒雨淋。
曾经两头尖尖的木船,
现在都改成了玻璃钢做的平头船。
但不变的是,每艘船回岸后,
依然是众人合力、人推纤拉地把船拽到岸上。
莺歌海盐场,
如今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
很难再看到当年这种制盐的场景了。
盐场的工作非常辛苦,
一袋盐重达一百斤,
曾经都是靠肩扛。
过去的盐场就是一个“小王国”,
有自己的学校、医院、食堂等,
能够在里面谋到一份工作,
是令周围人羡慕不已的。
本次展览由海南发控旅游驿站开发有限公司主办,
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海南鼎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
为免费公益性展览,将持续到10月30日结束。
未来,智渔还将在环岛旅游公路沿线,
与各方合作举办更多“让渔回家”映像展,
让我们看见更多渔村、渔业、渔民,
也让他们看见自己——海的守望者
......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自开通以来,沿途驿站的运营水平成为海南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海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如何在驿站运营中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并将文化遗产转化成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产品和服务,是驿站运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驿站多位于自然风光优美的地区,驿站成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践行全民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
莺歌踏浪驿站《向海而生——“让渔回家”乐东特展》就是这样一个成功样板,展现了企业、社会组织、艺术家等多元跨界的力量,如何共创集艺术、科学、文化和公益为一体的内容产品。通过影像艺术作品,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观看、思考和交流中增强了参与感和体验感,也显著提升了旅游公路驿站的品质,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期待有更多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愿意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企业,关注海洋文化的艺术创作者,和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合作,讲好我们与海洋的故事,重塑人海关系!
hi~ 还有你想看的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
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等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