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群鱼欢跃时,他在塘边笑

企业   2024-09-18 20:00   海南  


到塘边看养殖户大哥的“靓鱼”


“你们怎么又来了?”

“你们问了这么多鱼塘情况能不能研究出治疗孢子虫病的药?”

养殖户大哥打趣的说道,脸上却难掩一丝忧虑。

孢子虫悄无声息地侵蚀着石斑鱼的健康,让鱼儿的肠道不再强健,营养吸收成了奢望,导致它们停止生长,甚至翻塘,尤其是对那些脆弱的鱼苗,更是致命的威胁。

养殖户大哥细心的查看石斑鱼的状况


历经数季的深度调研,我们已然成为塘主大哥的烦恼倾诉对象,虽然鱼市起伏不定,但尚未磨灭大哥对于养殖的热情,养殖户大哥时而抱怨养殖之难,但转眼又兴奋地展示着新购的鱼苗,“呐,你看,我新订(购)的鱼苗靓不靓?”

还是会在每天早上来到鱼塘,期待的提起昨晚已经装满饲料沉到塘底的料盘,从料盘里抓出一条不太“合群”的鱼进行细致的观察,像看自己的小孩一样查看鱼的健康状况

还是会开着后座满载饲料,车把手挂满调水产品的摩托车来到鱼塘,关上打氧机,打开饲料袋,把新的生活希望在一声声塑料瓢碗与饲料桶的敲打声中洒向鱼塘。


养殖户正提起料盘查看鱼的生长情况


清晨六点,正是冠南地区大部分养殖户开始今天第一次去鱼塘的时刻,这时候就要准备今天要用到的调水产品和耗费的饲料,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而智渔er们也开始了一天的调研准备,“今天林香和江青去这边,友华和韩慧去收鱼那儿,孙孟去昨天还未完善问卷的养鱼大哥那,于程可以开着小电驴到海边看能不能比较难碰到的养殖户......” 负责调研的有春有条不紊的安排着调研,于是到了公路边,大家都各自出发,开着玩笑说我今天肯定能收集到更多的答案,而我也希望满满地奔向总是找不见人的海边。

从公路进去鱼塘的路口


在鱼塘蜿蜒的塘坝上骑着小电车,希望能快点碰到还未进行调研的养殖户,我们不仅要眼力好,更要耳力佳,以捕捉那喂料时特有的敲打声。遇到新的养殖户,还需我们主动破冰,准备的开场白总是发挥不上,尽管开场白常被“今年鱼不好养”这句共鸣所取代。养殖户大哥总是疑惑我们做这些为了什么,但还是支持着我们的调研,努力回想着问卷设置的问题。养殖户大哥也有着自己的小得意,会给我们分享他曾经产量最高的鱼塘,打开手机给我们看他育出过最漂亮的鱼苗,鱼苗成群的在池塘里跟着他的号令游着,骄傲得意。


养殖户大哥正在一边给自己育的苗喂食,

一边拍摄分享给朋友



和养殖户大哥“算账”


在冠南地区养殖有着一种说法,“养鱼得五成就是赚!”意思是只要有一半的鱼能上斤卖出,就算养得好的,合适的行情之下就有的赚。和养殖户大哥林坚讨教养鱼成本的时候,把大哥惹“急了”,拿过我的笔和记录板就给我生动的上了一堂经济课,写了一本养鱼的经济账。林坚大哥从94年开始从别的地方回到冠南养鱼,从一口塘养到了八口,从青斑和龙胆,再到杉虎斑,直到现在大家都普遍养殖的珍珠斑,见证了冠南养殖业的养殖品种变迁。

“你们做这个调研,问了这么多养殖户的养殖鱼塘情况,分析出来现在是什么原因导致鱼难养了吗

“还没有仔细分析呢,不过我感觉是气候的原因,林大哥你觉得呢?”我好奇的反问林大哥,希望在他这能得到答案。

“导致养鱼难呢,第一看重的就是苗种,第二个就是担心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第三就是怕各种病害和寄生虫。

苗种是第一位,为什么呢?“身体底子不好啦,那养出来的鱼就等于白费了呗!”

“养鱼难啊!”林坚大哥感叹道。

但不管鱼多难养,还是能看到他们对于养殖业的坚持,不仅是在养鱼,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经营

于程在跟养殖户交流问卷上的问题


“像我现在这样养的这塘鱼就亏本啦,今天的石斑鱼价才22块钱一斤。”

据我观察,养殖户大哥的回答都会秉持着中国人内敛谦逊、不轻易言财的传统。

于是,我半带疑惑地向养殖大哥探询:“大哥,你这鱼怎么会亏呢?不是养得好好的嘛,成活率也不错呀!”

“刚刚算的只是养一只鱼的成本......”

“水电费呢,没算呢!”“搬塘费用也没加上去!”“塘租大头我都不想说啦!”“再继续养下去我是不是还有饲料成本呀......”

大哥看到我的欲言又止,“是不是说加起来都超过鱼价了?” 一句话,既道出了养殖的艰辛,也巧妙地化解了我的尴尬。

在养殖过程中,各种我们外行人不了解的其他成本如水电费、搬塘费用、塘租及持续的饲料投入等,往往让养殖利润变得微薄甚至陷入亏损。即使面临亏损,依然选择重头再来,而这种乐观的心态调整是面临极端天气或市场剧烈波动的养殖户最重要的支撑。

养殖户给“养一条鱼的成本”算了算账



定期换水,福泽各塘


在调研的细致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位养殖户大哥正忙碌于鱼塘之中,他正奋力将沉重的水管拖向鱼塘中央,准备进行换水作业。见状,我们立即上前搭了把手。大哥边忙边笑着解释道:“明天就是大潮日,为了换水,今晚得提前排出一部分水。”

完成水管的铺设后,大哥并未急于开启水闸抽水,而是转身走向沟渠旁,细心地观察着水流情况。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大哥便向我们透露了冠南养殖地区一个独特而温馨的习俗:“在这里,我们有个不成文的约定,那就是当有人正在从沟渠抽水补充塘里的水,周围的养殖户都会尽量减少自己的排水,生怕自己排出的脏水影响到其他鱼塘的水质。”

大哥认为,这样的相互体谅,让养殖环境更加和谐,也让大家都能受益


智渔同事在塘头询问养殖户(右)最近行情


在冠南地区的石斑鱼养殖实践中,鱼塘管理的一大关键便是定期换水,以确保水质优良。靠近海岸的鱼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界的潮汐力量,通过因地制宜的引水系统,在涨潮之际,只需简单操作,拔开水管塞子,便能借助水位差,让清澈的海水自然涌入鱼塘,实现了经济快捷、就地取材的换水方式。

然而,对于远离海岸的鱼塘而言,这样的便利则无从谈起。它们不得不依赖更为复杂且成本高昂的方法——铺设长距离管道至海边,并借助抽水泵的强大动力,将海水抽送至鱼塘。这一过程不仅耗资不菲,涉及人工安装、机械设备运行以及材料购置等多重费用,更让养殖户们头疼不已的是后续持续的抽水电费支出,这无疑是对他们经济承受能力的一大考验。

为了缓解这一经济压力,冠南地区的养殖户们展现出了高度的合作与智慧。他们达成共识,共同出资建设一根主管道,连接至海边,再由各鱼塘自行铺设软管接入主管道。这样,每当需要换水时,只需简单连接软管,即可共享海水资源,大大降低了每个养殖户的单独建设成本


养殖户光着膀子、跳入鱼塘,

将抽水管与放置在鱼塘中间的抽水泵连接


但现如今由于养殖密度大,随之而来的换水频次增多,鱼塘水携带大量的有机物质,对环境也是不小的考验。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养殖与不断扩增养殖面积,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已不堪重负,原本能净化水质的海草床经不住日益加重的水质污染而退化,这片海域的自净能力大不如前。这个困境,是养殖户们与大自然博弈的结果,也是我们为实现“年年有渔”和可持续发展而要一起突破的困境


养殖户给鱼塘边装点一些盆栽花草


在养殖业的博弈进程中,养殖户们的环保意识正一点点加强,他们正积极寻求破解环境困局的新路径。往昔,直接将洗塘产生的泥水排入潮沟,不仅玷污了周边水域,还加速了环境的恶化。而今,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多家养殖户达成共识,拿出某一两口鱼塘作为共用的沉淀池,或者以村为单位,用了一块村里闲置的荒地建造出一个新的沉淀池,大家共同分摊作为沉淀池的塘租、或缴纳一定的处理费给被占用池塘的养殖户及村集体,从而实现集中处理洗塘产生的淤泥和污水。

不少养殖户欣喜地发现,经过统一处理的洗塘泥水,不再像之前一般排入潮沟进入大海,缓解了大海的压力,从海里抽到鱼塘的水更好了,也降低了鱼的发病率。将泥水引入沉淀池进行充分沉淀与统一处理,一方面,它避免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直接排放入海,维护了海水的清洁;另一方面,沉淀池中淤泥的自然沉降过程,使得上层清水得以分离,进而可以被循环利用于农田灌溉,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


我们邀请水生态修复专家到沉淀池实地商讨优化举措



干好养殖还需多方合力


然而,此举亦非尽善尽美,仍有若干挑战。近期,我们在与海南大学专家合作的水质监测工作揭示,部分沉淀池存在氮磷等营养盐超标排放的风险,在极端天气如暴雨和台风期间,有限的沉淀池容量导致脏水外溢,再次威胁到周边生态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正在和当地村民、环保公司讨论可能改进的措施:首先,提升沉淀池的过滤效能,通过增设过滤坝并优化布局,实现分区管理。在沉淀池内外种植耐盐植物,不仅美化环境,还能利用其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盐,增强净化效果。其次,引入曝气及化学净化技术,针对未能及时自然净化的水体进行强化处理,确保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有效应对水流冲击,减少污染风险。未来,地方政府和社区也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动员和引导养殖户科学管理和维护沉淀池


洗塘工人正在对抓完鱼的鱼塘进行冲洗

洗塘水被抽到沉淀池流出


当天色逐渐变暗,鱼塘又重归宁静,鱼塘里的氧机开始工作,塘头的养殖户也结束了今天的喂养,调研人员们又到了在饭桌上分享今天经历的环节。调研了解到,有的养殖户居然可以养到7成的存活率,养殖技术高超;而有的却在发愁今天的鱼怎么一直不吃料,抬了两包料到塘边又只能抬回去仓库。而我们总是能发现有一个共同点,虽然对于养殖环境的抱怨,鱼苗涨价的发愁,鱼价降低的无奈,还是会乐观积极的继续养殖,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坚持,也才有了过年时饭桌上“年年有渔”的相互祝福。



不久之后我们还会回来,希望能看到每条鱼都是健康的生长,鱼苗车前养殖户开心的接下一桶桶的鱼苗,收鱼车前鱼筐上称时的喜笑颜开,每天早上提起料盘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鱼。更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所提炼的生产一线集体智慧,能够像一把钥匙,解锁那些隐藏在养殖难题背后的秘密。


养殖户正把刚刚运来的鱼苗卸下车

养殖户正在将鱼分类卖鱼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冠南的养殖业能摆脱困境,养殖户不再为了鱼苗、水质发愁。收鱼的日子,将是养殖户最期盼的时刻,而我们也会努力做到,开展调研的日子,也如收鱼之日般,一样的被人期盼。


本项研究在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海南大学等专家的指导下,在卡特彼勒基金会支持下展开。感谢海南省公安厅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文昌市农业农村局、文昌市生态环境局、文昌市会文镇政府、冠南村村委会等单位大力支持!




  作  者 


林于程

一位自工程领域跨越至渔业蓝海的“跨界探索者”。穿梭于鱼塘之畔,与养殖户并肩同行,致力于共同推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


点击了解更多

潭门 会文 荣山寮

赶海 延绳钓 幽灵渔具

罗非鱼 白海豚 大黄鱼 石斑鱼 生蚝

气候变化 可持续渔业 让渔回家



转载声明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

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排  版丨玉米脆脆鲨


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智渔
国内首家关注渔业、渔村和渔民的公益组织,从政策、经济、技术、文化等多角度推动滨海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充当不同系统间的“翻译”、“桥梁” 和“协作者”,为政府提供渔业治理决策参考,替行业设计绿色解决方案,向公众传播蓝色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