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区尾水治理到底怎么搞?

企业   2024-08-07 22:27   海南  





前言

PREFACE


近年来,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不仅成为我国各地生态环境整治的关键一环,更是渔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绿色升级的重要抓手。然而,尽管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各种技术标准和推广案例,现实中我们看到,依然有很多基层管理部门和养殖户提起尾水治理一筹莫展。动辄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的尾水治理项目在建成验收后却沦为“摆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要么是前期技术方案设计脱离本地生产环境,要么就是没有考虑后期运维地只顾建设,“治水”无法为基层管理者和养殖户们创造真正价值,只是一项“应急任务”,自然难以持久......


然而,在海南,有这么一个小村落的尝试犹如“一股清流”,似乎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治水”动力不足、不可持续、技术华而不实等诸多问题。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对其他地方又有哪些启发?请跟我们来一探究竟。




“空壳村”治理尾水的系统性思维


文昌市东阁镇的天伦村位于该镇最北部,是一个有着革命老区、历史悠久的村庄。下辖18个自然村,拥有土地面积约16500亩。近几十年来,这里因周边地区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业的兴起,逐渐形成了3500多亩的鱼塘,且因村内地势平坦,池塘大多连片分布。养殖尾水往往直接排放到文昌三大河之一的文教河以及宝芳水库,尾水中携带过剩营养物质,对这些重要水域造成污染。

而另一方面,因村内水利沟渠设施不够完善,该村有近2000亩农田因为缺水而闲置。同时,长期以来,天伦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稳定的产业支撑,是当地出名的“空壳村”。

时任东阁镇党委政府的干部,2014年至2018年是天伦村驻村工作队的成员,经常在一线跑,对村里的鱼塘养殖情况、水源和土地情况都非常熟悉。他们手里总是攥着一张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天伦村各种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也经常在地图上写写画画,喜欢“看图说话”

之前,镇村两级政府都在为天伦村如何发展而研究村里那些“撂荒地”,也曾有企业想要租200亩来发展种植业,只可惜缺少合适的水源而放弃。恰好这时市里要求各地加强治理养殖鱼塘排出来的尾水,党委政府干部琢磨着,如果能把这些排出来的水通过什么方式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供给下游的农田,岂不是“一举两得”?!

文昌市东阁镇天伦村养殖尾水连片区治理示意图

(制图:林于程)


有了思路,镇政府立刻着手调查天伦村沟渠布局的情况,请相关技术部门给天伦村绘制了高程地图。有了准确的一手信息,且不是单纯站在水产养殖治理的角度,而是站在整个村的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禀赋的角度,转换视角,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再来设计尾水治理方案。



利用沟渠洼地—连片区“毛细血管”


起初,东阁镇政府也咨询了不少专家团队,包括某团队也为天伦村连片区设计尾水治理方案,但因建设成本太高、占地面积较大而未被采纳。村镇干部结合天伦村南部鱼塘周边本就有一些水利沟渠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哪些沟渠可以继续利用,哪些需要新增或扩容。原有的沟渠,有些因年久失修,流通不畅,有些则从洪涝期防止“溢流污染水库”的角度考虑需要封堵,增设闸门。

“三池两坝”设施选址是关键,如果占用太多原有鱼塘面积,势必增加建设和运维成本,施工期间也往往因耽误养殖户正常生产而遭遇养殖户的抵触、不配合。但若没有足够的面积,又难以保障尾水被充分处理。为此,东阁镇选择让尾水在各种沟渠、洼地中流过或暂存,相当于延长其自然沉淀、利用光合作用消除部分污染物的时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设施本身的占地。最终,该方案只用少于100亩的处理设施可覆盖3500亩鱼塘,设施用地占比不到3%。尾水治理设施用地跟养殖户租赁,也选择相对居中、地势低洼的地方。

最终,天伦村充分利用原有的三条水利沟渠,一方面整理和封堵原有沟渠、防止污染进入主要河流及水库,另一方面,新建部分沟渠与闸门,收集各鱼塘尾水流入“三池两坝”,经处理后流入下游2000多亩的搁荒地,进行灌溉盘活。


2023年10月,智渔、技术方与东阁镇镇政府

商讨天伦村连片区尾水治理方案


村集体经济通过“治水”来“造血”


虽然建设成本控制了下来,但大家都对于设施的长期运维都没有底。

经过多方研讨,镇政府听取了智渔的建议:一、针对企业担心很难从养殖户收取运维费的问题,智渔建议把尾水处理设施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营,并负责跟养殖户收取运维费,这既为村集体创造一定收益,又解决村里部分劳动力就业,而企业则专注于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避免跟一家一户沟通,降低整体施工和运维成本。二、针对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方、使用方、运维方各应承担怎样的责权利,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运维管理机制,智渔建议签订“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户”三方协议,并结合环保技术企业的意见、其他地方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水产养殖生产规律与习惯等多个维度的情况,智渔为东阁镇设计了一份尾水处理设施运维操作说明,作为三方协议的一部分,将机制具体化、可操作。


2024年3月,智渔走访天伦村村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


镇政府通过向市农业农村局申请200万元专项资金,村委会投入壮大村集体资金50万元、和“空壳村”提升资金30万元,终于在2023年末启动连片区尾水治理设施项目。设施还未建成时,天伦村村委会成立的公司——文昌东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按每户每年每亩缴纳120元的标准,收齐了近四十万的第一年运维费。而村委会刨去来年设施运营所需投入和设施用地租金后,预计三至五年内可收回投资。各方看到了此种模式的可行性,对推动尾水治理落地有了更大的信心。

这个模式中,我们认为,镇政府的站位尤为重要,它扮演好养殖户、村集体和技术企业之间的“中间人”角色,主导建立完善相关管理运维办法,做好投资建设的谋划布局和监督实施的工作。


一对一沟通,给群众“算好账”


确定好技术施工和运维方案后,镇里立马着手组织动员养殖户积极配合参与。他们先做村委书记的工作,也让村干部理解这件事的关键逻辑和对村集体的好处。

天伦村的郑有利书记告诉我们,目前大部分农村产业可涉足的很多种植、养殖业都有较高风险。而这一次,当镇里向他介绍有可能把尾水治理作为村集体经济的一种业态,跟他算清楚这里面的生态账、经济账、社会账时,他很认同,马上与镇里共同谋划养殖连片区的尾水治理工作。

正在修建的尾水处理设施“出水口”


做通了村书记的工作,再做村委和党员的工作,再到其它养殖户......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开现场会,一对一的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对于不理解的养殖户,镇政府和村委干部会深入塘头,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动员,仔细说明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例如,提醒养殖户,海南省尾水排放标准将于2025年1月实施, 偷排被抓将面临较高罚款,而现在做连片区的尾水集中处理,正是让养殖户们能合理合法地进行排水。了解到养殖户都有卖鱼抓鱼时运输不便的“痛点”,村委会还承诺,后续将养殖连片区的道路一起升级。几轮沟通下来,大多数养殖户都签署了协议。



群众动员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韧劲,我们在走访广东某村的尾水治理示范点时,村干部也讲述了同样的工作手法。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和村里的所有养殖户达成共识,他们当时也是采取村长——村委——党员——群众层层沟通的方式,用了4个月的时间,镇领导、工作队、村委平均每周2次的现场会议,与养殖户面对面沟通,最终与所有养殖户达成一致。这样的方法能有效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当看见或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问题,便容易相互理解和达成一致。




从“单方投入”到“共同创收”


今天,东阁镇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看到了天伦村这种模式的好处,天伦村干部很开心的告诉我们,那些挨着天伦村鱼塘的邻村养殖户也想让天伦村把自己的鱼塘一并纳入“连片区”,东阁镇干部很自豪地说,“目前已有200亩的撂荒地被外来的公司承包种上了玉米,还有1700亩的撂荒地正在谈合作”。

智渔也在不遗余力地对外宣传东阁天伦村的模式,逢人便提“东阁模式”,引起了岛内罗非鱼上下游企业、岛外广东顺德、南海等地政府和国企的高度兴趣,他们纷纷表达想来东阁镇学习参观。


智渔向海南勤富水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代表

介绍天伦养殖连片区尾水治理模式


天伦村通过“水库+生态沟渠+‘三池两坝’+撂荒地整治”的这样一套组合拳,初步创建了有效处理大批量养殖尾水的全新模式,有机结合“净污排水”与“农业用水”,将治水融入集体经济,拓展了乡村振兴和渔民致富的渠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上农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公共治理与公共服务的融合创新。


结语


当然,这依然是一个“动态工程” —— 部分资金尚未下发到村,影响工程进度;“三池两坝”的大规模集群效应也未形成,仍需进一步积累实操经验,逐步形成链条化、体系化的系统工程;科学测算尾水排放量、设施处理率和灌溉量之间的平衡;提升配套设施水平,将“治水”和全域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举措融合起来,方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美丽乡村的愿景。


不论怎样,智渔相信,有了前面的经验,更多像天伦村、东阁镇这样的基层管理者,以及长期依靠水产养殖为生的老百姓,和下沉广大农村市场的技术服务商,终会在问题的现场共同找到解决方案!




hi~ 还有你想看的







END


点击了解更多

潭门 会文 荣山寮

赶海 延绳钓 幽灵渔具

罗非鱼 白海豚 大黄鱼 石斑鱼 生蚝

气候变化 可持续渔业 让渔回家



  者丨马   
排  版丨刀   刀


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等对智渔提供支持



智渔
国内首家关注渔业、渔村和渔民的公益组织,从政策、经济、技术、文化等多角度推动滨海渔业社区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充当不同系统间的“翻译”、“桥梁” 和“协作者”,为政府提供渔业治理决策参考,替行业设计绿色解决方案,向公众传播蓝色生态文明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