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五周年,这是属于我们的篇章!

文摘   2025-01-06 17:19   重庆  


引 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


内陆开放,通道先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川渝两地要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中欧班列(成渝)的诞生,正是川渝两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开放领域的生动诠释,也是两地携手开放打响的“第一枪”。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和成都国际铁路港,是川渝两大铁路枢纽节点,也分别是中欧班列(渝新欧)和中欧班列(成都)的始发地。如今,两大站点每天都会发出同一个品牌的列车:中欧班列(成渝)。


从2021年开行至今,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量、质量等多个指标位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中欧班列跨区域协作的典范。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班列名称最开始只是一个纪念性称谓。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两大枢纽站的负责人意识到迎来合作“最好的时机”。双方在当年3月4日召开了一次“云会议”,并于当天实现“云结盟”,在通道建设互认等多项事务上达成共识。


当月16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组织团队前往成都国际铁路港调研。


当月27日,两大枢纽站在重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要在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大领域推动20项具体合作。也是在当天同一时间,两大枢纽站分别开出一趟中欧班列,标志着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合计开行了1万列。为纪念这一刻,双方在各自的列车上统一挂上一条“成渝携手共建西部枢纽,助推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横幅,并统称这一趟班列为中欧班列(成渝)。





正式开行

这个称谓,蕴含了双方合作的决心与信心。后来的故事,也水到渠成——川渝两地口岸物流部门、中欧班列相关运营平台强化沟通,让合作上升到更高的维度。


2020年3月—11月,川渝两地口岸物流主管部门和平台公司频繁见面磋商,签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在统一运行、定价机制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同年12月4日,两地口岸物流主管部门联合致函国铁集团,恳请支持成渝中欧班列合作发展。当月8日,国铁集团复函,支持两地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并从2021年1月起,合计开行数并发布相关指标数据,支持当地政府与国铁集团共建联席会议机制。


2021年1月1日,经国铁集团同意,中欧班列(成渝)正式开行。这个曾经由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共同创立的纪念性称谓成为现实。至此,中欧班列(成渝)正式诞生,成为全国首个由两座城市共同运营的中欧班列品牌。


据统计,中欧班列开行以来,成渝中欧班列合计开行超过3.6万列。其中,中欧班列(成渝)自2021年统一品牌以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开行量占全国近30%,运行线路超过50条,可辐射亚欧近40个国家超100个节点城市,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输货值最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



无独有偶,双方深化开放合作的另一条“路径”,就是西部陆海新通道——


从路线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三条主线路都与川渝两地有关,分别是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通道。


从定位看,《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重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都是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双方在通道建设方面均承担着重大战略任务。



在此背景下,双方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深化合作——






2021年12月,重庆和成都同时首发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两地成为全国首批开行中老铁路班列的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标志着川渝两地在积极推动西部内陆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深化区域协作,促进跨区域物流、贸易、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双方还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改革创新方面“携手与共”,比如川渝协同在全国率先开展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试运,推动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创新,推动国内首笔“一单制”数字提单动产质押融资业务落地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西部陆海新通道“13+2”共建省区市(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广东湛江、湖南怀化)共创的“陆海优品”品牌中,川渝两地的特色产品也不少。比如,重庆城口九重山矿泉水、酉阳茶油、云阳阳菊、德元酸梅汤,四川的张飞牛肉、双流兔头、峨眉山竹叶青等。







通道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支撑。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川渝两地“串联”起来时,两地携手打造的内陆开放高地便有了载体。


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川渝双方提出,后续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开放大通道为牵引,围绕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和面向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组织中心的目标,以基础设施“硬联通”和综合服务“软联通”为具体任务,共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在“硬联通”方面,川渝将立足“东南西北”四向通道建设——向南,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推进重庆至宜宾至西昌、攀枝花至大理等铁路建设,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形成服务中缅、中老的物流新通道;向西,共同谋划渝自雅铁路,打通川渝联通西藏、辐射南亚的新线路;向北,共同争取兰渝高铁建设,释放兰渝铁路货运能力,提升中欧班列干线运能;协同推进成都至格尔木铁路开工建设,联结中吉乌通道;向东,共同推动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整治项目,完善坝上滚装运输节点,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在“软联通”方面,川渝将开展三方面协作。在通道运营组织方面,双方将深化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共建,巩固全国开行领先地位,共同争取中亚班列图定计划、拓展中欧班列南通道;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同推动中老泰马班列降本增效,共建共享海外仓等境外资源;在数字陆海新通道方面,以铁海联运一码通应用场景为基础,强化跨区域数据共享,提升物流时效;在提升服务方面,共同搭建从订购到交货的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铁路单证物权化试点等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强化金融、商事、法律等领域合作,力争形成川渝合作更多标志性成果。






摘编自《重庆日报》,原作:日报首席记者杨骏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国际物流城升级版;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起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庆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地;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