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6日)上午,经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举荐,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重庆市委党校本地接待的“阿拉伯国家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考察研修团”抵达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考察我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内陆开放的方法路径和具体成果。
据悉,本次研修团由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国际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和智库学者组成,包括约旦、巴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曼、巴勒斯坦、埃及、摩洛哥,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中东和北非公共行政研究网络、阿盟阿拉伯行政发展组织的代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领导刘晟等陪同考察。
为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成果,日前,国家行政学院首倡提出的“中阿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合作网络”在首都北京启动。当时,与会阿方嘉宾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就,纷纷表示愿积极参与合作网络共建,携手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阿中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端的合作,往往会落实在一线的平台。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和重庆陆上开放门户,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首发中欧班列,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以铁路为中心的多式联运枢纽体系,让重庆和中国对外连接的通道更多更畅、口岸更丰富,而“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使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成果不断惠及沿线国家和地区。
据中国史书与阿拉伯史籍记载,中阿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丝绸之路,通过“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促进了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等地文化技术发展进步,阿拉伯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也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在今天,这样的交流渠道,已演变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为代表的跨境多式联运。
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其中也包含东南亚、中东和南亚地区的主要港口。事实上,自通道诞生以来,园区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就不断加深。如2018年7月,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平行进口车在园区整车进口口岸开箱,率先采用“信用证结算+海铁多式联运”,突破中国内陆与中东等地区传统T/T结算模式。2022年9月,面对巴基斯坦境内洪灾肆虐,园区始发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巴基斯坦)班列,经过铁海联运,将救灾物资运抵该国卡拉奇港,送去了重庆人民对巴铁的深厚友谊。
本次考察,研修团在园区先后参观了重庆市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团结村重庆集装箱中心站和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从“一带一路”的整体格局到跨境班列现场作业,再到通道与物流的运营组织,由此对重庆整个跨境多式联运运作体系的全面把握,结合零距离的真实体验,现场就迸发出许多合作的构思。
——大到通道网络覆盖,细到具体货物品类和市场主体,研修团与园区和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团结村中心站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传统物流渠道的改变,将带来更便捷的经贸往来,随着陆海联通,中国内陆的重庆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据公开数据,中国已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累计实施了200多个大型项目,合作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随着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埃及鲜橙、叙利亚玫瑰制品、突尼斯橄榄油等阿拉伯国家特色产品正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而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中国智造”也走进越来越多阿拉伯人家庭。考察现场,不乏有嘉宾表示,回国后将通过各种渠道向当地推介园区,力争促成实质性合作。阿拉伯谚语有云,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相信这自古而来的阳光也将在园区乃至重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