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寄情
福满重阳
九九又重阳,秋风万里长,
登高、赏菊、插茱萸;
饮酒、思亲、放纸鸢,
寄托着更亘古不变的情谊,
包含着质朴而真挚的祝福。
项目背景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涵涵小朋友便迫不及待想要与老师分享她新学会的本领。
“老师,老师!”她喊着,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喜悦的光芒,“告诉你一件事情!假期里我学会了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你为什么要学习这首古诗呢?”
“妈妈说,马上就要过重阳节了,这首古诗就是写重阳节的。”
听到这里,老师不禁点头称赞,同时心中也涌起了一个念头。果然,涵涵的问题接踵而至:“老师,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什么时候过重阳节呢?”
她的话语中带着满满的求知欲,连旁边的小朋友也被吸引过来,纷纷附和着:“对呀,对呀,我也想知道!”
就这样,一个关于重阳节的课程悄然萌芽。老师和孩子们决定一起探索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在了解与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阳来历
基于孩子们对重阳节浓厚的兴趣,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搜集大量相关资料,深入探索重阳节的丰富内涵与文化底蕴。重阳节,这一传统佳节,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两个“九”字重叠,因而又有“重九”之美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阳数之极致,当两个“九”相遇,即九九两阳相重,便成就了“重阳”之名。这一数字不仅象征着至高无上,更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美满、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与学习,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尊重传统、热爱文化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重阳习俗
孩子们,经过我们共同的学习与探索,你们现在明白了重阳节的真正含义了吗?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重阳节是赏菊花的节日。
重阳节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
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也叫老人节。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啦,通过视频你还了解到重阳节的哪些习俗呢?
重阳节要吃甜甜的重阳糕。
重阳节要插茱萸。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可以爬山。
重阳节放纸鸢,纸鸢飞的越高,寓意越好。
孩子们运用气泡图的方式,将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气泡图中,他们以重阳节为中心,向外延伸出多个分支,分别标注了重阳节的起源、传统活动、象征意义以及人们在这一天所表达的美好愿望等内容。
老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比较连贯。在此认知发展阶段,孩子们对于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已有了初步且浅显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基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他们对重阳节习俗的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互动,教师不仅介绍了重阳节的传统起源,还详细阐述了诸如赏菊、登高、敬老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也为孩子们今后的文化学习和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想这样过重阳
在孩子们对重阳节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后,他们纷纷表现出对体验重阳节传统习俗的浓厚兴趣。面对孩子们多样的想法和期待,老师组织孩子开展了一场关于“我想这样过重阳节”的讨论会。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传统习俗,该怎样过重阳节呢?
老师,我们去爬山吧!就像古人那样,在重阳节登高望远。
我不想爬山,老师,不如我们放风筝吧。在蓝天白云下,看着纸鸢高高飞翔,一定很有趣。
老师,我想吃重阳糕。听说重阳节吃糕是传统,我们也要尝尝。
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想法,老师微笑着问道:“你们这么多的想法,该听谁的呢?”这时,一个孩子灵机一动:“老师,我们投票选择吧!”
于是,大家进行了一次自主自由的民主投票。在投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投票,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投票,最终经过统计,大家决定在重阳节这一天放风筝,也就是放“纸鸢”。
老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充分尊重并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在投票过程中,教师更是细心地引导孩子们用圆圈符号进行投票,这不仅增强了投票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感,也充分展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与理解。通过这场民主投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愿,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想法,培养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项目实施
我家里有风筝可以带过来。
我没有风筝,那我需要去买一个风筝。
我想做一个风筝。
我也想,可是我不会,风筝怎么做呢?
驱动性问题:如何制作一个风筝?
第二天,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观察风筝,老师准备了一个风筝。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里摸一摸,那里瞧一瞧。
你们发现风筝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我摸到了细细的棍子。
风筝的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呢!
我摸到了放飞线,有了它,风筝能飞起来。
通过讨论,孩子们一起梳理出了风筝的结构图,知道了风筝是由骨架、风筝面、放飞线、飘带这四个部分组成的。
在了解风筝结构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如何制作风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了解如何制作风筝,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制作风筝的视频,并将风筝的制作步骤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通过观察风筝,孩子们认识了风筝的结构,还了解了风筝的制作流程,为接下来制作风筝提供了经验基础。在观察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越发想要自己制作一个风筝。
子驱动问题1: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风筝?
“我想画一个蝴蝶形状的风筝”“我要画一个小鸟形状的!”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对风筝的造型有了初步的想法,三角形、蝴蝶、小鱼等卡通造型、漂亮的风筝,都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
妍可:我设计的风筝是三角形的,风筝面上有好看的花纹。
檬檬:我设计了一只蝴蝶风筝,它有一对翅膀,肯定可以飞起来。
奕轩:这是小鸟风筝,它是一只小燕子,穿着红衣服,飞起来肯定很高。
老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每个孩子心中想要放飞的风筝各有不同。正是因为幼儿对风筝产生了兴趣,才会化身为风筝设计师,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风筝。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时间。
子驱动问题2: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需要纸来制作风筝面。
我们还需要一些风筝线。
我们需要剪刀和胶带。
我觉得小木棍来当骨架比较好。
亦晗:我在美工区发现了宣纸,可以做风筝面。
艺馨:我在编织区找到了很多毛线,可以做风筝线。
希希:我在编织区发现了小木棍,可以用来做风筝的骨架。
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着可以用来制作风筝的材料,还将这些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发现了适合做风筝面的材料:宣纸、彩纸、卡纸,适合做风筝骨架的材料:吸管、竹签、木棍,适合做风筝线的材料:毛线、麻绳、鱼线。
材料和制作方法都已经准备好啦!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参与制作,积极探讨着初次制作风筝的材料。
我要用宣纸做风筝面。
毛线可以用来做风筝线。
吸管摸起来太软啦,我想用木棍做骨架。
用彩带做飘带肯定很好看。
孩子们积极的探讨着,最后决定了第一次制作风筝的材料:宣纸、木棍、彩带、毛线、宽胶带、双面胶、剪刀、麻绳。
材料准备就绪,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制作风筝,但是他们在固定风筝骨架的时候遇到了困难。
子驱动问题3:怎么固定风筝骨架?
怎么固定住骨架呢?
用绳子绑住就可以了。
可是我绑的骨架一直在动呀?怎么办呢!
我们来看看制作风筝的视频,学学如何固定风筝骨架吧!
羽兮:我学会了,就是把绳子从后面绕过来,再交叉绕回去,最后结就打好啦!
老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孩子们在固定风筝骨架过程中,存在绑绳子不够牢固,不会打结等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能够积极尝试,努力学习和实践骨架的绑法——十字交叉,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子驱动问题4:怎么固定风筝面和骨架?
哎呀,骨架不好固定在风筝面上,怎么办呢?
用双面胶粘一粘。
我还找到了透明胶带和胶棒。
我们来试一试,什么工具适合固定风筝面和骨架吧!
孩子们在尝试固定骨架和风筝面的时候遇到了问题,用胶带、双面胶、胶棒等依次进行尝试,发现胶带比较适合固定骨架和风筝面。虽然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碰到了各种问题,但是孩子们依然坚持着、不断尝试着,最终在小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初次制作风筝成功啦!
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第一次制作风筝的精彩瞬间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孩子们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探索与发现的过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与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孩子们设计风筝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供他们选择,还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与实践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与创意,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与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子驱动问题5:怎么让风筝飞起来呢?
第一次放飞
风筝制作完成了,孩子们第一次尝试放飞风筝,在放飞的过程中发现风筝总是容易掉下来,明明风筝面、骨架、放飞线这些部分都有了却还是飞不起来?
我的猜测:
成成:我觉得是毛线太软了,风筝才飞不起来。
泡泡:我感觉木棍骨架太重了,竹签轻一点,能让风筝飞起来。
我的实验:
子沐:我用麻绳当风筝线,发现麻绳不能让风筝飞起来。
桐桐:鱼线轻轻的,竹签轻轻的,很容易让风筝飞起来。
我的结论:
孩子们在第一次试飞过程中,发现用毛线做风筝线不适合放飞风筝,于是又搜集了适合做风筝线的材料:麻绳、鱼线,在尝试中发现鱼线适合让风筝飞起来;还发现木棍比竹签重一点,用竹签做骨架更容易让风筝飞起来。
康康:我发现鱼线很轻,很容易让风筝飞起来。
梓俊:换成竹签做骨架,风筝变轻了,风筝可以飞起来啦。
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第二次制作风筝的精彩瞬间吧!
风筝制作完成啦,终于可以试飞啦。快来看看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放飞风筝。
独立放飞
1.一手持风筝线,另一手托住风筝。
2.向前奔跑,将风筝向空中抛出。
3.松开手中风筝线,让风筝飞起。
合作放飞
1.两人一前一后抓住风筝线和风筝,向前助跑。
2.后面的孩子将风筝抛向空中。
3.前面幼儿在风中落下时,收紧线绳,让风筝上升。
第二次放飞
在第二次放飞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新问题:为什么风筝飞了一会就裂开了?
我的猜测:
瑞瑞:我感觉宣纸制作的风筝面太薄了,容易坏,可以换成卡纸或者彩纸试一试。
我的实验:
长缙:我觉得卡纸有点重,卡纸风筝飞不起来。
诺诺:我用彩纸做风筝面,发现没有破裂,彩纸风筝很容易飞起来。
我的结论:第二次试飞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风筝在试飞结束后,就裂开了,探讨发现宣纸太薄了,在风力作用下,容易裂开。为了找出适合制作风筝的风筝面,孩子们找来了卡纸、彩纸,分别进行实验,最后发现彩纸适合做风筝面。
七七:我用彩纸做风筝面,不容易坏。
甜甜:彩纸风筝比较轻,它飞的很好哦。
一起来欣赏下小朋友第三次制作风筝的精彩瞬间吧!
第三次放飞
更换了风筝面的材料后,孩子们进行了第三次试飞,又发现了问题:为什么风筝经常侧翻?
我的猜测:
诺诺:可能是风筝两边长得不一样,才会侧翻。
我的观察:
经过观察实物风筝以及风筝图片,孩子们发现风筝两边是一模一样的,在尝试对折风筝的过程中,知道风筝是对称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做一个对称的风筝。
我的制作:
我的结论:
在第三次试飞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风筝容易侧翻,通过观察探究风筝,发现风筝是对称的。对称风筝飞起来很高,不会侧翻。
粿尔:这次制作的风筝两边是一模一样的,飞的很高,没有侧翻。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第四次放飞瞬间吧!
知识小科普:扬力作用
风筝在空中受风,空气会分成上下流层。通过风筝下层的空气受风筝面的阻塞,空气的流速减低,气压升高;上层的空气流通舒畅,流速增强,致使气压减低;扬力即是由这种气压之差而产生的,这正是风筝能够上升的原因。
老师的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放风筝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教师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切入,借助风筝这个载体,顺应孩子的发现、困惑,引发幼儿的思考,加以适时的引导,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重阳祝福:放纸鸢
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的风筝也制作完成啦,你们想要和谁一起放风筝呢?
我要和奶奶一起放风筝,我们一起放飞福气。
我的风筝上画了送给奶奶的画,我要和奶奶一起放风筝。
“可引纸鸢云霄上,更有篱下菊花黄”。重阳放风筝,寓意“放吉祥”“放福气”,风筝飞得越高,福气越浓。在重阳佳节之际,孩子们将自己做的风筝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和他们一起放飞风筝,放飞祝福。
项目反思
1.幼儿引领探索之路,实践助力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的广阔舞台上,教师始终坚守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紧密跟随幼儿的步伐与节奏,耐心倾听他们每一个奇思妙想,勇于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前行。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不仅点燃了幼儿对学习的热情之火,更在一次次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让幼儿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团结协作,共同面对挑战。教师如同一位敏锐的观察者,总能及时捕捉到幼儿内心深处的探究渴望,巧妙运用驱动型问题,为幼儿指明清晰的学习与探索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先行,教师护航”的原则,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尊重与自由空间,既不轻易打断他们的猜想与论证,又在关键时刻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有效激发了幼儿对风筝制作这一传统技艺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直接而深刻的经验,还逐步养成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勇于探究、大胆尝试的良好学习品质,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深挖传统节日精髓,激发幼儿探索热情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本次活动以风筝探索为载体,巧妙地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融入课程之中,为幼儿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他们亲手制作风筝,从选材到组装,每一步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与智慧,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见证了其精细动作技能与协调能力的显著提升。而在探索如何让风筝高高飞起的旅途中,幼儿们不畏失败,勇于尝试,不断调整策略,这种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深刻体验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与快乐,实现了身心的全面发展。
图片 |张秀秀、侯玲娟
编辑 | 张秀秀
审核 | 陈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