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复杂先心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无导线起搏器置入1例

健康   2024-12-13 18:01   北京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本文刊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11): 1321-1323

作者: 黄凤岚  吴宗磊 高欣 戴世煜 王莹琦 于晓红 郭然 刘莹 王照谦 高连君 刘金秋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摘要
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心内膜垫组织发育不全所致的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心内结构复杂,十字交叉结构消失,可能合并心脏外大血管发育畸形,心脏置入型电子器械置入难度较大。目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置入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有限。该文报道1例成功置入无导线起搏器的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合并下腔静脉狭窄、艾森曼格综合征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器械置入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
正   文
患者女,41岁,因“胸闷、气短30余年,头晕1周”于2021年8月入院。患者出生后即发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拒绝外科手术,5年前活动耐量明显降低,因艾森曼格综合征不建议行外科手术治疗。1周前头晕,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66次/min,频发室性早搏8 127个,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阵;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时间高度房室阻滞,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心率39次/min。查体:体重指数17.4 kg/m 2,血压125/70 mmHg(1 mmHg=0.133 kPa),口唇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P2亢进;双下肢无水肿,杵状指趾。入院查血气:酸碱度7.439,氧分压51 mmHg,血氧饱和度87.9%;血常规:血红蛋白192.0 g/L;超声心动图( 图1 )示左心房内径39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5%,右心房四腔心内径46 mm×57 mm,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0 mm,右心室收缩压101 mmHg;提示先心病,房间隔缺损(约32 mm,原发孔型,房水平双向分流),室间隔缺损(约3 mm,室水平左向右分流),二尖瓣前叶裂并中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近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和三尖瓣在同一水平,右心系统及左心房大,右心室壁增厚,重度肺高压,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可疑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点击查看大图)

患者入院后行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术(Micra VR,美敦力公司,美国),术中股静脉造影见下腔静脉入右心房处有轻度狭窄( 图2A ),superstiff钢丝可顺利通过,顺着钢丝轻轻推送大鞘及鞘芯至右心房上部近上腔静脉,撤除钢丝和鞘芯,保证大鞘通过了下腔静脉狭窄,患者有后背轻度不适,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平稳;递送系统进入大鞘后,回撤大鞘至下腔静脉,递送系统跨过三尖瓣,推送递送系统至心尖,回撤后顺时针旋转,抵住中下室间隔,右前斜30°( 图2B )、左前斜45°( 图2C )造影确定室间隔位置后,推送递送系统直至尾端弯曲成鹅颈形状后释放Micra。测试参数:阈值2.25 V/0.24 ms,感知18 mV,阻抗1 080 Ω,5 min后阈值1.8 V/0.24 ms,感知18 mV,阻抗1 060 Ω。牵拉试验确定有3个钩齿在随心脏跳动伸缩,测试参数:阈值1.5 V/0.24 ms,感知18 mV,阻抗1 060 Ω。起搏频率90次/min,夺获自身心率,起搏电压1.5 V/0.24 ms,观察5 min,没有起搏失夺获,继续以1.5 V/0.24 ms起搏,轻轻撤除拴绳过程中没有起搏失夺获情况,正位( 图2D )、右前斜30°( 图2E )、左前斜45°( 图2F )造影见Micra位置稳定,未见心包积液,患者无不适主诉。重新程控测试参数:阈值1.38 V/0.24 ms,感知20 mV,阻抗910 Ω,设定起搏电压3.0 V/0.24 ms,起搏频率50次/min。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术后心脏CT示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同房室瓣,十字交叉消失,右心房和右心室扩大,无导线起搏器位于右心室低位间隔( 图3 )。术后每3个月定期随访,随访的14个月期间,起搏比例9.7%~36.0%,参数稳定。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讨    论

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由胚胎时期心内膜垫组织发育不全所致的先天性心脏病,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心内结构复杂,十字交叉结构消失,4个心腔相通,左右心的血容量均增加,造成全心增大、肺动脉压力升高。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10年生存率约为85% [ 1 ]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类型。本例患者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腔静脉狭窄、艾森曼格综合征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成功置入无导线起搏器。患者阵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计起搏比例不高,可选择传统双腔起搏器或无导线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操作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感染风险小 [ 2 ]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避免了导线脱位、断裂、囊袋感染、上腔静脉分支的静脉血栓及栓塞、严重的三尖瓣反流等,但仍可能出现心脏穿孔、心包填塞、Micra脱位等并发症。Micra CED研究显示,与置入经静脉VVI起搏器的患者相比,置入无导线VVI起搏器的患者2年的整体慢性并发症明显减少( HR=0.69) [ 3 ] 。本例患者存在室间隔缺损,一旦Micra脱位,有随血流入左心系统和体循环的风险,但Micra术后脱位的概率很小,术后30 d脱位比例为0.13% [ 4 ] 

另外本例患者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发育体型瘦小(体重指数17.4 kg/m 2),传统起搏器置入后囊袋有破溃隐患,上腔静脉入路是否存在解剖异常也未知。患者存在三尖瓣近中度关闭不全,一项纳入72例患者的研究显示导线置入术后1周和1年的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分别为9.7%和22.2%,导线置入可能加重三尖瓣反流 [ 5 ] 。虽然无导线起搏器置入过程中亦有可能损伤三尖瓣而导致严重反流,但通过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这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存在心内分流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为每年0.5%~0.7%,置入经静脉导线可使存在心内分流的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增加2倍 [ 6 ] ,因此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置入经静脉导线的血栓栓塞风险相对更高,置入无导线起搏器可能是合适的选择。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无导线起搏器置入经验有限,本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未检测到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术中造影发现下腔静脉狭窄,提示可能同时存在大血管走行异常,术前需充分准备和预判,除了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脏CT或核磁共振成像很有必要,术前血管入路的走形和狭窄情况需清晰,心腔内的操作需轻柔。此外,重症患者无导线起搏器释放前需要准确定位,如参数满意应避免反复释放。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置入无导线起搏器是否需要短期抗凝,目前尚无相关研究,Khairy等 [ 7 ] 建议短期应用华法林。术后短期抗凝可能是合理的,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对这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血栓栓塞、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治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编辑:范姝婕


审核:范姝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出版平台”投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1期至2026年6期重点号安排


征文启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12期“遗传性心血管病”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第1期“高血压流行病学”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2期“主动脉疾病”重点号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第3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残余风险管理”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第4期“瓣膜病介入治疗”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5期“冠状动脉腔内影像与功能学”重点号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第6期“心血管转化医学”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第7期“心肌病与心包疾病”重点号

征文启事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5年8期“肿瘤心脏病学”重点号

更新-如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文章

如何在万方数据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文章

如何在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文章







投稿网址

www.editorialmanager.com/cardiodiscovery





作者须知

https://edmgr.ovid.com/cardiologydiscovery/accounts/ifauth.htm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关注中华心血管病微杂志,随时获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的相关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