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何毫不避讳警察的政治性?

职场   2024-11-18 08:00   广东  
点击“律师视野”    快速关注我们

来源|知更说法
作者|知更说法

警察的政治性源自其角色始终代表并执行国家权力,体现为对合法暴力性权力的占有、影响、控制和垄断。马克思主义警察观认为,警察与国家同时产生,警察的根本属性自其诞生之日起便未曾改变,无论社会制度如何变迁。警察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警察的政治性具体体现在其行使的行政执法权和刑事执法权上,即人民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政权的暴力国家机器。警察不仅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更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政权稳定的工具,其政治性贯穿于各项执法活动中,彰显了国家在权力分配中的主导地位。
警察的职责决定了其与政治不可分割。尽管西方许多警官坚持认为警察应保持政治中立,只执行公众的意愿,不服务于任何政党,但这一理想化的观点在现实中难以站得住脚。英国警务学者罗伯特·雷纳指出,警务的政治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尽管现代社会中行政与政治的分离使得警察的政治性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或稀释,但警察的政治角色依然存在并且不可忽视。

1975年,英国发起的“法律与秩序”运动清楚展示了警察对政治的干预,这进一步揭示了警察所谓的政治中立或独立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警察仍然在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警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文化与利益集团的影响。在西方国家的警务发展史中,警察受利益集团和政党影响的案例屡见不鲜,尽管警察通常否认这一点。主流政治文化,尤其是统治阶级认可的政治文化,深刻影响着警察的角色定位,特别是对警察领导人员的遴选及期待,不符合这一文化的人难以进入领导层。此外,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游说等手段影响国家政治生活,警察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集团的干预,表现出或明或暗的政治性。作为社会角色的一部分,警察的职务角色与其其他社会角色密切交织,难以严格区分。
警察对特定人员或阶层的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因其工作性质经常与犯罪、违法或社会边缘人员打交道,警察在合法与非法、善与恶、美与丑之间形成对立。这种偏见并非单纯来自法律规定,而更多是一种长期的政治影响。例如,美国警察对黑人的偏见已有悠久历史,且矛盾日趋紧张。

在我国,尽管法律一再强调保障人权、禁止刑讯逼供,但警察仍常有将犯罪视为绝对恶的倾向。要消除这些偏见,需要长期的努力。警察的这种“理性失灵”根植于其角色认同,尤其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这种偏见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倾向,本质上是长期政治影响的客观反映。
尽管西方主要国家的警察角色政治性与其政治生态、社会形态和法制状态密切相关,却通过不同方式隐藏警察的政治性。在英国,自1829年近代警察创立以来,警察的政治性引发了质疑,尤其在上世纪50年代。为缓解这一紧张,英国通过增加警察服务职能,将政治性隐藏,提升了警察的公众信任感。美国警察深受英国影响,经历了“政治时代”等阶段,尤其在上世纪初期,警察高度政治化,成为政治工具,失去民众支持。随后,美国发起“脱警化运动”,通过强调执法与服务职能,使警察与腐败政治脱离,展现出中立的专业形象。尽管英美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淡化警察的政治性,也无法彻底改变警察角色的政治本质。
我国历来明确承认警察角色的政治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警察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警察的政治属性。从中共创建警察的历史就可以看出,警察始终与党的领导和阶级斗争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警察在维护新生政权、肃清反革命分子、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立法也进一步肯定了警察的政治性。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我国警察的政治性表现不再局限于阶级斗争,而是融入了更多民主因素,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警察角色实现了政治性与法律性的有机结合,进入了一个既具有政治性又符合法治要求的多维世界。
警察作为公众最为熟知的社会角色之一,充当着警察与社会、警察与公众之间的纽带。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公众对警察的认知和期待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警察角色的定位,进而决定了其职责、任务和权力的分配,也影响到警察机关的设置和管理体制,成为一国警察制度设计的“蓝图”“指挥棒”。尽管警察的政治性是不可否认的,但各国对此态度不同。西方国家执着于强调警察的中立性,试图隐藏警察角色的政治性。相比之下,我国则坦诚地表达警察的政治性,承认警察机关及其人员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作为“刀把子”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


———  END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意见,也不构成对相关案件或事件的意见和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转载作品,是出于传递信息及学习、研究或欣赏的目的,如图文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嫌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张智然律师的部分原创文章


1.刑辩律师应首先考虑作无罪辩护

2.从“唐山打人案”,看法律信仰的重塑

3.写在劳荣枝案二审宣判之前

4.正当防卫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以昆山砍人案和山东辱母案为例

5.一起涉黑案件的成功辩护(附:辩护词)

6.从一起检察院作减轻抗诉后二审加重被告人刑罚的案件,看我国的司法程序公正

7.作为被告人王振华的辩护律师,你可以这么认为,但你不可以这么说!

8.海外出版的方方日记,会成为西方向中国政府索赔的证据吗?

9.聂树斌的“冤死”与王书金的“赖活”

10.十堰法官被刺事件的思考

11.从雷洋之死,看我国收容教育制度的存废

12.武昌砍头案嫌疑人胡某“持证杀人”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吗?

13.法官担任县委法律顾问之弊

14.“假结婚”和“假离婚”方式购房的法律风险

15.司法统一之前施行司法责任制真的是一场灾难吗?—— 与俞江教授商榷

16.也谈“偷换店家收款二维码案”行为的定性

17.《最高法对“取得实习证的实习律师是否可以到法院立案”问题的答复》一文之刍议

18.从一起盗窃案的辩护,浅析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的质证要素

19.法官王桂荣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20.辩护词选登|谁是这起爆炸案的元凶?

21.也谈与智障女同居期间性行为的定性 —— 与石经海、谷君二位老师商榷

22.用近亲属的医保卡开药构成诈骗罪?

23.《人民的名义》股权质押相关问题的法律解读及纠偏

24.辩护词选登|彭某“吸毒”后无意识杀死朋友4岁儿子,其刑事责任能力如何认定?

25.“辱母案”于欢的防卫行为并未过当,其性质属于正当防卫

26.微型小说| 开庭

27.李国庆“抢公章”的行为是否有效?到底谁能代表当当?

28.王宝强的离婚声明涉嫌名誉侵权 ——浅析王宝强离婚声明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关联公众号,加星标★


律师视野
弘扬法治精神,传递律师声音,提供法律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