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 走路第3796天 多云
遂宁往返。大姐用豆瓣酱和酸菜烧的鱼真好吃。她做的盐菜在老家人人叫好。我请她下周和妈来成都后,帮我在店里做一坛盐菜。她立刻说:白萝卜可以泡得了,烧鱼很好吃。
妈还是很有时间紧迫感。不停过来示意我:该去赶火车了。
那是晚饭后,七点到九点,我在主持樱园读写俱乐部关于《故事新编》的第二次线上讨论。
鲁迅真是了不起。那么短的篇幅(大多几千字),写出那么人物鲜明对话精妙意蕴复杂的小说。
我想看看他究竟怎样把历史故事改成为小说。找了《三王冢》和《三王墓》两篇故事原型,对照阅读,看他在《铸剑》里做了哪些“新编”。
眉间尺
他改了主人公的名字:从赤鼻(赤比)改成“眉间尺”。依据来自古文“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列异传)“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搜神记)
这个名字取得有多么深入人心呢?我爸说我生下来他看到我第一眼,就想起“鲁迅笔下的眉间尺”。
宴之敖者。他给了黑衣人这个古怪的名字,这也是他首次发表《眉间尺》时的笔名。据说是自喻:因家中女人逃出来的人。
故事从眉间尺与老鼠开始讲起。小说只有四章,这个完全新增的情节占了第一章一半页面。一个青年的不安,犹豫,愤怒、软弱和慈悲、展现无遗。
红鼻子属于鲁迅的私货,据说是影射与他有私怨的某某某,当然也是增加的。
十六岁。他给了眉间尺这个年龄。16岁意味着成人。眉间尺在即将满16岁的夜晚得知父仇。鲁迅先生对青年有一以贯之的关注、爱护和期待,但并非盲目。
眉间尺的形象,《三王墓》里只有“后壮……以斧破其背”,在《铸剑》里,“心跳着,很沉静地一锄一锄轻轻地掘下去。”“那头是秀眉长眼,皓齿红唇;脸带笑容;头发蓬松,正如青烟一阵。 ”
是体力上不算强壮,大仇即将得报时从容、纯净、青春的样子。
路人们:干瘪脸的少年、武士宦官王后弄臣妃嫔。杉树林里的饿狼,应该也是一种暗喻。对国民性最好的批评,莫过于对众生相的展示。
王不是楚王,就像干将莫邪的名字被省去。特定的时代被省去,也意味着王都一样(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朝代代代相似,历史总是重复。对国民性的批判和对当权者的嘲笑是鲁迅一贯的立场,杂文里是他横眉冷对,小说里他让我们看到,并自觉得出结论。
人鼠相遇是一场好戏,三头相逐是另一场好戏。精彩程度不亚于武侠小说的巅峰对决。饿狼和群臣是另一组对照。何老师常说:妙招总是出现两次。
还有老鼠的声响(格支格支、沙沙)、饿狼的喘息,松明、月光、青剑出世时的“青光充塞宇内”,男人们呆站着、女人们大半“肿着眼眶、蓬着头,黄黄的脸”……鲁迅“新编”的这些内容,示范了小说应该怎样写。他调动读者的五感,创造比古代志怪故事中更复杂立体的人物,让他们在小说里停走说笑都牵动读者的情绪,最后留下余韵。余韵也是五味杂陈。
我是重读何大草老师的《鲁迅先生安魂曲》后,买了《故事新编》来读。
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里写:“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
读完《故事新编》,发现何老师承继的正是鲁迅这一派历史小说的写法:历史只是由头,小说家写历史小说时依然享有小说家的创作自由。他写荆轲刺秦,不是写成《史记·刺客列传》的白话版,而是他理解的荆轲与嬴政,所以才有鱼肠剑变成竹剑的《衣冠似雪》。
故事永远可以新编,这是读者的幸运。
明天去简阳南音行,后天在成都聊聊古老的南音如何与今天发生关系。欢迎扫码报名。
15566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