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棱镜”透视小区换物业

百科   2024-12-13 09:35   广东  

多棱镜”透视小区换物业

宋安成

-携手并进,共绘物业行业蓝图-

前言

对物业公司服务不满意,通过炒物业鱿鱼,进而提升小区服务品质,通常是小区换物业的正常逻辑,这也应当是以业委会为主导的更换物业公司行为所呈现的应然状态,然而,现实中的更换物业并非如此简单,我们从过往形形色色的更换物业情形,多角度聊聊更换物业这件事。


一、根源


几乎90%小区换物业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物业服务不好”。当然这一理由可以进一步细化,如现场管理不到位,物业收费过高,公共收益不公开透明等等。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物业服务不好”。

目前,有些小区物业服务的“好与坏”基本上是由业委会或业委会个别成员所定义的,而大多数业主并没有直接的感受。当然,不排除一些物业确实存在“质价不符”的情况,存在一些会加剧对物业服务的不满,比如在小区业主微信群放大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如将电梯出现故障归咎于物业不作为,或将保安值班睡觉的问题放大到整个公共秩序维护不到位。此外,一些本是业委会使用维修资金维修的公共维修设施,若维修不及时,也可能会被归咎为物业不作为。同样,如小区的公共收益未及时结算等,也可能成为更换物业的理由。

其实,判断物业服务是否到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小区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根据大部分业主对物业的感受来判断即可。如果一个小区大多数业主并未感到物业服务不佳,而小区却“成功”更换了物业,那么这通常是业委会或个别业主在带节奏,甚至可能是个别业委会成员出于“私心”所致。当然,换物业还有其它原因,如项目经理出卖了公司利益,开发商遗留问题迁怒于物业等等。


二、业主

(一)“吃瓜”的业主

在多次参与电视台作关于社区治理的节目时,本律师观察到,不管是和主持人还是与其它嘉宾交流,大多数业主对社区的治理工作并不关心。只要小区管理过得去,他们通常不会费心去关注社区的治理问题。最多也就是在业委会上门征求意见时,出于礼貌投上一票。对于小区业委会与业主之间在更换物业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大多业主属于是冷眼旁观的“吃瓜群众”。

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在关注社区事务呢?本律师根据经验将其分为三类:

01

真心实意

 一是真心实意关注社区事务,能够秉持一颗公心与物业沟通的人。在上海的众多业委会中,确有相当比例的业委会成员属于这一类。

02

积怨已久

 二是和地产开放商或物业有矛盾,结下“梁子”的人。比如,因违法搭建被物业阻止便和物业势不两立的,或者因家中漏水问题得不到解决迁怒于物业的,甚至想尽办法要更换物业。

03

别有用心

三是“别有用心”之人。有的人纯粹出于经济利益,盯上了小区大额维修资金,与外部工程公司“搭积木”,设法动用小区维修资金和公共收益。还有一种“别有用心”并非有经济利益,而是总想在小区内实现个人的治理蓝图,比如坚持要求小区改为酬金制,让业主明明白白消费,或者一定要将物业更换成品牌物业公司,以提升小区房价等。

这些想法从某个角度看或许有其合理性,但往往忽视了最大公约数业主的实际需求,最终适得其反。如果一个业委会成员中后两类业主占多数,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会启动更换物业公司的流程。


(二)“被偷”的业主利益

业主利益“被偷”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业委会并非出于“公心”更换物业。一位物业公司老总向我透露,他曾多次遇到有人找他“搭积木”,基本的操作模式是:成立或换掉业委会--换掉物业公司--使用维修资金或公共收益--小区矛盾重重后全身而退。虽然纯粹为了攫取社区利益而更换物业的情况不能说是普遍现象,但是也绝非罕见。从法律、法规角度看,只要使用维修资金的流程合规,工程量的大小则更多是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例如,一个绿化工程花费是30万还是40万,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客观的工程计价标准。即使以后“东窗事发”,业主们也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政府部门监管也感到力不从心。

业主利益“被偷”的另一原因还在于业委会的不专业。由于业委会对市场上物业公司不了解,对招标流程本质认识不足,本想改选换得一家心仪的物业公司,实际只能通过一本精美的标书做出决定,而物业进场后的现场管理又常常事与愿违。面对这种情况,业主们要么就再启动一次更换物业,要么只能无奈接受现状。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小区物业管理品质下降,业主的体验也不如前,原本应当享有的好服务也大打折扣,最终利益受损的是广大业主。


三、招投标

1

流于形式的物业招投标

在大多数业主对小区物业漠不关心的情况下,甚至个别业主根本没有更换物业的想法的背景下,一种常用的忽悠业主方式就是:声称现有物业不行,但是通过招标可以找到更好的物业,而且现有物业也有机会参与竞争。业主一听觉得有理,便在表决票上签署同意通过公开招标更换物业的意见。然而,这往往只是“被套路”的开始。

本律师不敢断言所谓的招标大多数被业委会内定,但是有一定数量的招标被业委会内定却是事实。即使招标没有被内定,事实上仅凭一本标书来确定物业公司服务质量也根本做不到。然而,一旦上了招标平台,又只能按照标书内容打分,这就显得尤为可笑。有业委会主任曾向我咨询,他们想公开招标,但还想通过考察结果来判定物业公司服务质量。我非常认真地告诉他,一旦上了政府指定平台招标,就无法将现场考察情况作为评定物业公司好坏的依据,只能凭一本标书定输赢。目前的公开招标基本上呈现出“强者通吃”的局面,品牌企业标书好、业绩丰、方案佳,而小企业中标则很难。从目前招标投标市场来看,围标、串标、内定等基本上有着业内人都知晓的固定套路。


2

毁誉参半的招标代理

物业管理的招标代理,其核心职责是按照业委会的要求,为其找到一家适合小区管理的物业公司。然而,由于物业招标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评价呈现出毁誉参半的局面。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也来谈谈代理公司所面临的“多重困境”

问题总结

首先,是业主委员会的需求满足问题。

如果代理公司仅仅按照业委会的要求,走过场式地完成招标流程,让内定的物业公司中标,这可能会引发未中标物业的投诉和业主们强烈的质疑,甚至可能会面临政府的约谈整改。如果业委会完全放权给代理公司操作,中标物业进场后若管理服务不佳,代理公司则很可能会背上暗箱操作的名声。

其次,是操作上“尺度”问题。

从帮助业委会设定招标条件、寻找意向单位,到与专家的沟通、协助业委会谈判签约,代理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有着相当大的处理空间。要做到各方都满意,实属不易,如果代理公司不能妥善把握这个尺度,就可能被视为没有底线的招标代理。

最后,是政府的监管与配合问题。

虽然代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进行的代理招标行为,不应涉及过多的行政监管,但政府仍可对代理公司的流程进行监管,如要求其使用政府指定平台。同时,考虑到社区稳定的需要,政府也会对代理公司有所要求,比如说不支持一些“劣迹”较多的物业公司中标。这实际上给代理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在政府要求与委托人业委会的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四、政府与企业


01

无奈的政府主管部门


政府主管部门对小区更换物业的态度大致为不支持、不介入。那么,为什么政府主管部门不支持更换物业呢?

首先,大多数小区更换物业并非广大业主的真正“刚需”,甚至存在个别人操纵换物业流程的可能性。小区物业服务的质量如何,居委会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其实都有清晰的认识。针对一些小区中明显是个别业主带节奏更换物业的情况,政府实际上是持不支持态度的。但是,政府主管部门对此也只能旁观,难以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原因在于通常难以发现业委会在更换物业公司过程中明显的瑕疵。政府只能在小区出现显著矛盾时,从矛盾调解的角度出发进行介入,并在表决流程上确实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时才有权叫停。

其次,政府主管部门在处理小区更换引发的矛盾时,常常面临“两难”选择:若管得多一些,尤其是叫停换物业流程,可能会被业委会扣上“保护伞”之名;若管得少一点,又可能会被业主扣上“不作为”的帽子。从法律角度来看,政府对业委会负有指导与监督的职责。然而,在更换物业公司流程中,除非存在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否则政府根本无法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理指导。例如,业主的拉票行为一般会严重影响选举结果,但无论是居委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类行为大多仅能采取劝说业委会及个别拉票业主的方式,似乎缺乏其他更为有效的应对措施。


02

尴尬的国有物企


在上海的物业管理市场上,国有物业公司占有相当的比例,且不乏知名品牌,如上实、中海、古北等均为国有企业。总体来说,国有物业公司在企业管理流程上相当严谨,这可能导致在现场管理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业委会提出的要求五花八门,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些要求往往难以被国有企业一一满足。有时,国有物企的管理方式甚至和业委会的管理要求相左,导致双方在管理上的分歧日益增大,进而物业企业被炒的风险亦会随之增大。与此同时,国有物企也难以因为某个小区而轻易改变其管理制度、人事安排、财务管理要求等,则进一步增加了被炒的风险。

从市场开拓的角度来看,如果业委会在更换物业过程中夹杂了过多的个人想法,包括一些相对合理的要求,如指定供应商、进行财务监管、增加管理要求等,同时也包括一些更难满足的不合理要求,那么,国有物业公司往往难以迎合。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国有企业一般难以中标这类楼盘。尽管国有企业管理规范、履约底线意识强,这些特点有时也会受到一些业委会青睐,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相当民营企业,它们品牌好、口碑好、服务好,这些相对优势一般也是其成功接盘的法宝。


结语、社区治理的呼唤

小区物业管理招投标问题多多,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小区物业招标成功反映了大多数业主意愿,为小区更换到了满意的管家。然而,在小区更换物业过程中,上述种种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凸显出社区治理方面的巨大需求。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参与社区事务意愿低、政府监管不力、业委会运作不规范以及第三方代理机构运作不良,这些可能都是导致小区更换物业时矛盾重重的原因。

面对这些,如何破题,或许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但规范业委会工作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努力选好业委会委员,充分支持业委会工作,多维提升业委会工作能力,并严格约束业委会的“乱作为”,或许是最终解决小区招投标问题,乃至推动社区治理其它难题的关键路径。

END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培训详情

↓↓↓

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公众号,社区发展权威人士原创作者授权发布平台,业界理论探索领先者,帮助您开启物业管理之门!矢志精诚,专注社区;回归常识,传播理念;公忠坚毅,创领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