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国何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 材料二:高祖论萧相国为三杰之首 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摘   2024-11-28 09:58   山东  

材料一:

相国何①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 ”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之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 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

材料二:

高祖论萧相国为三杰之首,及论功行封,为诸将百计谕晓,卒以何为第一,高祖之待何也可知矣。高祖之有何,是人之有五脏、木之有根、鱼之有水也。使何虽有大过,犹将容之,然一日为民请苑中地,高祖发怒,奋然如斥奴隶,使有司械系辱之而不疑。此在常人为之,则必以为狂易反常,而高祖独安为此,其心盖有说也,高祖知何之才而不能不疑者也。故以天下之大功,一日有微罪,则以奴隶之辱加之而不疑,使何意知吾之不惮侵辱之如此,务以逆去其骄蹇之意,此高祖之术也。

其后绛侯立文帝②,以天下与人,论功宜何如一日有疑谤下之狱吏几死而仅免。夫文帝非不德绛侯,其心未免于疑,如高祖之于何也。虽然,绛侯吹箫之羁民,其骁武勇鸷,疑其恃功而喜乱,恐其甚骄而逆折之可也。若萧相国谨畏德厚之君子,虽共天下可以无疑,而驭之乃与韩、彭③同术,然则文帝得之,高祖过矣。

(节选自张耒《萧何论》)

【注】①何:萧何。②绛侯:周勃,沛县人,以编织养蚕工具、吹箫给人办丧事为生。从高祖定天下,赐爵列侯,号绛侯。后与丞相陈平定计,平定诸吕之乱,拥立文帝即位。③韩、彭:韩信、彭越。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论功宜A何如B一日C有疑谤D下之E狱吏F几G死而仅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效法,与《苏武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的“法”意思不相同。

B. “高祖之有何”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之”用法相同。

C.惮,畏惧、害怕,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心惮远役”的“惮”意思相同。

D.材料一“欲令百姓闻吾过也”与材料二“高祖过矣”中的“过”意思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安土地狭小,萧何请求将上林苑中荒废的土地交给百姓耕种,高祖认为他收受了商人的财物,将他交付廷尉治罪。

B.王卫尉不赞同高祖的说法,指出萧何为民请求耕种荒地是其职分,他说如果萧何贪图利益,早就会联合项羽、陈豨等人,趁高祖外出时割据关中。

C.高祖裁定萧何为开国第一功臣,但萧何一旦为百姓有所请求,高祖马上发怒,毫不宽容。张耒认为,假如普通人这样做,旁人一定会觉得是精神失常。

D.虽然绛侯周勃有拥立文帝的大功,但文帝担心他骁勇强悍,倚仗功劳而喜好作乱,所以借机对他进行打击。张耒认为,文帝的这一做法是得当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

(2)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

14.高祖自称拘禁萧何的目的是“令百姓闻吾过”。但张耒并不认同,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0. B D F(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原文断句:论功宜何如 一日有疑谤,下之狱吏,几死而仅免。“宜何如”指应该怎样呢,至此语意完整,其后应该断开。“一日”指一旦,作“有疑谤”的状语,至此语意完整,其后应该断开。“狱吏”作“下”的宾语,至此语意完整,其后应该断开。

11. D 【解析】“欲令百姓闻吾过也”的“过”是名词,错误、过错;“高祖过矣”中的“过”是动词,错了,犯错误。二者意思和用法不同。

12. B 【解析】“早就会联合项羽、陈豨等人,趁高祖外出时割据关中”错误。材料一是说萧何如果贪利,就会趁楚汉相争、高祖外出平乱时割据关中,没有说他会联合项羽、陈豨等人。

13.(1)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有善行就归功于君主,有过失就把责任归给自己。(“相”“自与”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萧相国年纪已老,一向恭敬谨慎,进宫后,光着脚前去谢恩。(“素”“徒跣”各1分,句子大意2分)

14.①(萧何能力强被高祖忌惮。)“令百姓闻吾过”是高祖不得已释放萧何后,掩饰自己过失的一种说辞;②高祖拘禁萧何,真实目的是借故打压萧何,使其心生畏惧,绝对臣服于自己。(答出第一点给2分,答出第二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小,而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且荒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入内耕种,留下禾秆不割,作为苑中鸟兽的饲料。高祖(一听)勃然大怒说:“相国一定收受了商人的大批财物,才替他们算计我的上林苑!”将萧何交付廷尉,给他戴上镣铐拘禁起来。过了几天,一位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上前探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突然把他拘禁起来 ”高祖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有善行就归功于君主,有过失就把责任归给自己。现在萧何收受了商人的大批财物,为他们请求我的上林苑以讨好百姓,所以拘禁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自己职分内的事情,只要对百姓有利就向皇帝建议,这是真正的宰相行为;陛下为何竟怀疑相国收受了商人的钱财呢 况且陛下与楚霸王作战数年,陈豨、黥布造反,您亲自率军出征;在那时,相国独守关中,只要关中一动摇,那么关西就不再是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现在反而会贪图商人的金钱吗 再说,秦朝就是因为不知自己的过失才丧失了天下;李斯为秦始皇分担过失的作为,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怀疑相国呢!”高祖听后很不高兴。当天,派人持符节赦免并释放了萧何。萧相国年纪已老,一向恭敬谨慎,进宫后,光着脚前去谢恩。高祖说:“相国不要这样了!相国为百姓讨要上林苑,我不准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而相国终归是贤相。我之所以拘禁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啊。”

材料二:

高祖认为萧相国为三杰之首,等到论功行赏,千方百计对众将领解说,使其明白(相国的功劳),最终以萧何之功为第一,由此也可知道高祖是怎样对待萧何的了。高祖有萧何,这就像人有五脏、树木有根、鱼儿有水一样。即使萧何犯有大过,尚且应当宽容,然而一旦(他)为百姓请求耕种苑中荒地,高祖就勃然大怒,像斥责奴隶一般愤激不已,命令官吏给他戴上脚镣、手铐,羞辱他而毫不怀疑(自己是否做错)。如果普通人像这样做,那么人们一定以为他精神失常,但高祖偏偏就做得心安理得,他的心思大概是可以猜到的,高祖(这么做是因为他)了解萧何的才能,而不能不怀疑他啊。所以虽然萧何功益天下,一旦犯有小小的过失,(高祖)就像对待奴隶那样侮辱他,而不怀疑(自己做得是否得当),让萧何知道自己不怕像这样凌辱他,务必用摧折除去他不顺从的心意,这就是高祖驾驭臣下的手段。

在此之后绛侯拥立文帝,将整个天下送给他,这该怎样论功行赏 然而一只受到别人的诽谤,(文帝)就将绛侯交付狱吏,绛侯险些因此死去。文帝并非不感激绛侯,但他心中还是难免怀疑,就像高祖对待萧何那样。即便如此,绛侯毕竟曾是个为人吹箫的不受束缚的百姓,他勇武强悍,(文帝)怀疑他倚仗功劳喜好作乱,唯恐他过于骄傲,于是摧折他是可以的。至于萧相国,不过是个谨小慎微、仁爱宽厚的君子,即使(与他)共享天下也无须怀疑,但(高帝)驾驭他竟然像驾驭韩信、彭越那样,如此看来,文帝的做法是对的,高祖就做得不应该了。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