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观天象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中,以玉比人的玉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玉石人物雕题材,并占据传统美学及哲学思想独特的一席之地。从夏、商、周到战汉,再到唐宋、明清,玉石人物雕被赋予了精神的“广大”与工艺的“精微”等多种品质。
费孝通先生说:“玉器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是西方所没有的,或者说是很少见的。”玉石人物雕题材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海派玉雕是以上海地区为中心的一种玉石雕刻艺术流派,其中玉石人物雕是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
在海派玉雕风格形成的170多年的时间里,海派玉石人物雕吸取了海派文化的精髓,古今相承,南北相融,中西合璧,兼容并蓄,以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征,以创新、人文、时尚、简约、精致的工艺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远历史底蕴。海派玉石人物雕作品多以优质的和田玉为载体,不仅追求经济价值,而且注重雕刻工艺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以及它的收藏价值。在艺术表现内容上分为:历史人物、佛道人物、当代人物和西方人物几大类。在早期的海派玉石人物雕中繁复的形制和审美取向在艺术表现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大部分作品都是传承和对传统文化人物的表述。作品一度呈现着精工极致,体现出浓烈的以繁复取胜的装饰特色。后期随着优质玉料资源减少的影响,玉雕师们进行均衡考量,创作了在繁复之中加以呈现简约之美的海派玉石人物雕作品,并以技艺的灵活及皮色的俏色巧雕而著称于世。
海派玉石人物雕的雕刻工艺及美学思想的新生命,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开始的,在这个时期海派玉石人物雕作品开始推陈出新,海纳百川,在原有吸收苏州,扬州以及宫廷玉雕风格的根基上,又吸收西方美学思想精华,博采众长,涌现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石人物雕作品。比如吴德昇大师的裸女及罗汉系列人物雕作品,崔磊大师的武将系列作品等,就有西方审美与传统玉石审美融合的韵味,造型、比例上的掌控极为高妙,按质施艺、量形取材、融汇了古今中西的创造,具有时代韵味感,别有情趣,时具有当代海派浪漫主义美学思想。
黄财神
《中庸》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为君子尊奉德行,善学好问,达到宽广博大境界的同时,又深入到微观之处;达到高明的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这里“致广大”与“尽精微”也是海派玉石人物雕创作的准则之一,人们在欣赏一件玉石人物雕作品时,更看重它特有的文化及美学的内涵。
海派玉石人物雕的“致广大”有两层含义,一是文化层面的,融合政治、宗教、道德、哲学、审美的烙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广大角色。二是工艺层面的,把玉质、玉色、工艺技术等融为一体,不执着于形态之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行主观的思考和造型创作。
笔者和田籽玉人物雕作品《黄财神》即在这点作了创作实践探索。黄财神,是藏传佛教供养的五姓财神之一,为诸财神之首。在宗教文化中有财源茂盛,免除贫穷,增长福德、寿命、智能的寓意。在造型整体把控上,结合玉料形态,综合运用立体雕、镂空雕、俏雕及阴线刻等技法,雕琢黄财神头戴三叶冠,发髻如塔状高耸,扇形冠结横出,大眼直鼻厚唇,五官刻画清晰,具藏地人物特点。躯体健壮饱满,四肢粗壮有力,袒胸露腹,胸前挂长链,帔帛绕臂而下。左手握吐宝鼠,右手持如意宝,游戏于台座上。对于人物作品进行雕刻时,需要作者具有极强的全面造型掌控能力,对于人物坐卧扭转的造型能力要求较高,即“广大”之境。同时需要“尽精微”的精工细作,在创作此件作品时,在人物的比例以及线条的处理上,如同唐卡中的细节绘画,用功颇多,造型比例协调,人物动感强烈,细节处理精细,底侧则保留了洒金皮进行俏色巧雕,皮色老气自然,玉质白润细腻,带有鲜明的当代海派玉雕的俏色风格。
玉石人物雕作品是空间所环绕的实体,这里的实体就是形体,即依靠玉雕材料来营造一个空间,并启发观众欣赏形体以及环绕实体的空间美。玉石人物雕的美首先是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生活,它以最直接感染、陶冶和激发观赏者的心灵,引发意念,融入情感,升华为艺术作品。
韦陀尊天
玉石人物雕造型的“广大”是由点、线、面三个基本形体的选择和结合来表现的,其核心之一是线条语言的“精微”。但是这个“精微”并不指单纯数量上的少或者雕刻的精细高妙,而是对玉石人物雕作品的整体把控有了一定认知的前提下对其精华部分的取舍。作品《达摩观天象》即是一例,这是一件以挂件体量做成摆件效果的作品,也是小件作品中耗时较多的作品。笔者选用和田籽玉雕琢而成,从整体设计的风格而言,作品予人的线条观感或许是直陈的、外露的,但细节、精微的表达却是含蓄的、内敛的,充分融合了雕塑和玉雕的特质。作品在线条运用上突破传统风格,极其符合现代审美的,刚健刀法使得达摩筋骨毕现,阴与阳,柔与刚,用起伏的线条和块面交织,赋予作品飞扬的气韵与丰沛的张力。精微的线条使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毫不拖泥带水,尤为精致细腻。达摩身后皮色俏雕的斗笠,以细细的阴刻线为之,排布紧密而毫不杂乱,其精细程度堪比发丝,展现了高超的阴刻工艺和屏息静气的修为。技法老成、工艺精湛、适度夸张、面线为主的“精微”艺术风格,凸显玉质之美与工艺之美。
玉石语言作为一种审美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古人从自然中体悟到天地之道,强调自然之美为世上至美。海派玉石人物雕中的简约、精致的玉石语言表达也是如此,特别是高档的和田籽玉的大量运用,即使要加以人工也要适度,并尽力保持其自然的状态,表现创作者和收藏者对玉石自然语言的崇尚。
海派玉石人物雕的精品,创作的题材及画面多体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雕刻的人物作品充满节奏感,空间表现活泼灵动。作品展现的是一个时间段的人物而不是静止的某一瞬间,以玉为自然空间载体,观者在欣赏时视点是不断游动的,虚实结合,亦静亦动,给予观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钟馗
一件玉石人物雕作品要想被大众所喜爱和尊崇,通常至少有两种原因:一是该作品外在的形式美,二是该作品所隐含的文化内涵能够使大众产生认同。在历史的长河中,玉雕经历神玉、王玉到民玉三个阶段,数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绘画、雕塑及儒释道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玉石人物雕创作的题材,产生了大量儒释道玉雕人物作品。同时,日常生活中人们赋予了玉器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理念,使玉石人物雕题材与平安、守护、富贵等吉祥的语言和寓意吉祥的图形有机结合,通过玉石人物雕作品所代表平安幸福或所希冀的意义,用来寄托良好的愿望。
在宋代,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的观点,在当代的海派玉石人物雕的创作中,也有“画玉本一律”的结论。绘画基础是玉石人物雕创作的基本功,也是审美的核心。早在北魏时期,敦煌的壁画中就出现了以佛教艺术为题材的人物画作品,佛菩萨、飞天、天王护法等人物画面以其宏伟的构图,生动的人物造型,细腻而富于变化的线描以及绚丽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
笔者的专利作品《韦陀尊天》即是海派玉石人物雕与传统绘画结合的创作实践。本尊韦驮创作结合壁画及雕塑元素,雕刻韦驮体态魁梧,身着武将铠甲。韦驮娃娃脸面相,五官小巧,双颊圆润饱满,苹果肌微微鼓起,眉眼弯弯,眯起的眼眸、上扬的嘴角似挂着满心喜悦,憨态可掬让人倍感亲切,带有少年般的天真烂漫,所谓赤子之心。
韦驮头戴凤盔,身着铠甲,护肩取自五台山天王雕塑中兽吞元素,胸前以铠甲为点缀,刻画一丝不苟。韦陀身后发结线条雕刻自然柔软,迎风飞扬之姿态以假乱真,更柔和了盔甲的阳刚,进一步凸显韦驮刚柔并济,文武双全的非凡气度,艺术效果极强。作品同时借鉴了篆刻元素,底部为“三洲感应”印文,可作绘画闲章之用。
韦陀尊天作品的整体风格承袭了传统佛教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创作中与传统绘画中求“传神”“形神兼备”特点相结合,以细致入微的人物神态刻画,反映了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将这位“赤子护法”的悲悯祥和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其对视顷刻,便能驱赶内心所有的阴霾。
作品《钟馗》则是结合近现代海上画派开拓创新、个性鲜明的绘画审美进行的创作实践。选材的和田籽料皮色很有特点,大面积泛红聚黑皮,非常具有厚重感,而且玉质也细腻干净,是俏色巧雕的绝好玉料。一抹聚红皮俏色浮雕钟馗,双目低垂,五髯上扬,霸气十足。立体雕、镂空雕的蝙蝠从天而降,伏于福袋上,与钟馗对望,具有福在眼前之吉祥寓意。背面随形设计福袋,大面积如同流云的线条,不仅能彰显玉质之美润,又能增强把玩时的圆润手感。设计中结合时代的审美特征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在不断追求艺术技巧的基础之上更加追求形式的完美。
纵观中国人物画与玉石人物雕的审美传统,从北魏时期讲究的“秀骨清像”,到唐代的丰腴华贵之美,再到近现代海上画派结合时代审美特点创造出的意境唯美具有新格调的画风。可以看出,虽然时代不同,但玉石人物雕与传统绘画审美联系是密不可分。
武圣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优秀的玉石人物雕作品往往取材于生活中的点滴并经过玉雕师精心的提炼与概括,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它蕴含着创作者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当代海派玉石人物雕作品倾向于多元化、个性化的表达,可以经过文创设计的加工,进行全新的表达。
笔者专利作品《武圣》就是文创设计的玉石人物雕作品。关公,被封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并演绎出桃园三结义、刮骨疗毒、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脍炙人口、津津乐道的典故,弘扬了“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圣玉牌”作品设计制作中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的宗教造像及玉牌等雕刻艺术和文化,在研究学习古代各类宗教造像牌造型的同时,根据玉雕的材质特点、佩戴把玩的特殊性、设计玉雕牌型上打破传统牌型平面模式,融入京剧脸谱、雕塑及青铜纹饰元素,根据玉料的特性及形状施艺造型,注重作品牌形与画面的呼应。这一形制活泼大胆、独辟蹊径,使得圆雕和浮雕不同元素在玉牌上得到融合,令所刻画作品更加生动传神,灵动生姿。
文创设计从功能上讲需要具有装饰和佩戴的双重功能,从文创设计的视角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和图案设计过于繁复,化繁为简似乎更适宜当下的大环境,可以更好地进入大众视野,更具有时代气息。
设计图
当代海派玉石人物雕的内在美学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传承于传统绘画、雕塑中的形神论,无论是“以形写神”还是“以神写形”,都离不开玉雕师对人物自身的探索与表达。当下,玉石人物雕融合了西方艺术体系后,艺术语言及风格更加向多元化发展,我们应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结合西为中用思路,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的作品。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当代海派玉石人物雕的创作需要敞开怀抱去接纳更多的可能性。(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23年第一期 作者:陈翰 许军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J]. 群言,2001(8).
[2]子思.中庸[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
[3]庄周.庄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