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氧吧”第十六期——人际中的“陷阱”,聚光灯效应

教育   2024-09-21 20:18   内蒙古  

人际中的“陷阱”

聚光灯效应

心灵“氧吧”第十六期



大同学A:“刚刚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不会就干站在那,真的好尴尬啊!家肯定都记得我出糗。”

同学B:“老师叫你回答问题了??”

同学A:“(一脸懵)对啊”

同学B:“根本不记得......”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回答不上老师问题、在公共场合演讲忘词、马路上不小心摔跤等等,事后在感到懊悔的同时,又担心周围的同学朋友会记住自己这窘迫的一面。甚至过了很久之后,时不时还回想起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或是自己在换新发型,总感觉周围的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一行一动,让自己坐立难安。这种认为自己备受外界关注的心理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聚光灯效应,又称焦点效应。

聚光灯效应是指人们总是会不经意地把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无限放大,表现为人们往往会高估外界对自身的关注程度,但从事实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高估了外界对自身的关注。

聚光灯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汤姆·季洛维奇(Thomas Gilovich)和肯尼斯·萨维斯基(Kenneth Savitsky)提出,并于1999年在康奈尔大学进行一场实验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他们将招募来的学生随机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其中一个小组的组员穿上一件印着一位印有过气人物且略显奇怪的衬衫,并且设置了一个迟到情境,保证所有其他学生能在被试者进门时抬头看到他。实验结束后,他们询问“穿T恤的受试者”感觉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件夸张的衣服,很多人回答应该有50%左右的人注意到了这件衣服。然而,事实显示只有25%的人会关注这件衣服。为了证明实验的准确性,又选择一个小组穿上相对之前不那么夸张但也印有人的衬衫,被试者还是认为有50%左右的人看到了,而实际上这一比例降到了10%。由此,他们得到一个结论:人们高估了自己的行为和外表被他人注意到的程度。

产生聚光灯效应的原因

主观偏见

因为我们习惯性以自己为中心,通过自身视角看世界,所以在综合评价的时候会对自己产生认知偏差(不明白的同学可以查看上一期心灵氧吧),我们很难做到客观的评价自己,不能360度视角看待自己的问题,会过分放大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他人眼中的严重程度。其实对别人而言,他们和你一样,认为自己正站在聚光灯之下

透明度错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被其他人察觉,比如愤怒,悲伤,高兴等等,自己时刻暴露在大众视角下,其他人也都在关注自己。但是实际上,只有身体出现明显的特征,如浑身发抖、脸红,别人才会注意到你的异常。

如何克服聚光灯效应

积极心理暗示

调节自己的呼吸,深呼吸几次,积极自我暗示:“我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别人肯定也和我一样紧张。”

转移注意力

寻找自己舒服的方式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比如听音乐,跑步,用快乐的情绪化解内心的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压力,慢慢放平心态,其他人的流言蜚语也就微不足道了。

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受到聚光灯效应影响的部分原因还在于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在生活中,我们喜欢通过他人评价来进一步认识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可能会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小心翼翼,逐渐失去自信。所以,我们要有足够清晰而坚定的自我觉知,并将注意力放在自身的目标和成长上,专注于自己的发展和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挑战自我来激发潜能,使自己越来越强大自信,从而减少被他人看法所束缚的可能。

他人都是你人生的匆匆过客

或许留下几段回忆就要离开

只有你要陪着自己走完人生之旅

为自己的每个选择承担代价

 

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

大胆点生活

演好自己的角色

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


-END-


来源:心海扬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撰稿:李慧仙

初审:李优

复审:曹权

终审:刘海飞


东胜区二中宣传平台
宣传 教育 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