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最著名的一首小诗,仅20字,抚慰世人259年!

文化   2024-12-08 00:02   河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其一)》



偶然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在三十岁以前,

最迟在三十五岁以前,

我还不能使自己脱离平凡,

那么我就自杀。”

这句话出自一名大一学生之口,

由梁晓声在他的书中转述。


梁晓声在书中说,

刚听到这句话时,

他的脊背甚至有些发凉,

更是不禁疑惑:

做一个平凡的人,

真的那么令人沮丧吗?

不知从何时起,平凡,

似乎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词语。

心怀傲气的青年,

不怕死,最怕平凡;

望子成龙的父母,

总是叮嘱子女要出人头地。

在很多人心里,

仿佛只要平凡地活着,

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然而,正如路遥所说,

“我们总是习惯于

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

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归于平凡。”

人们常常标榜英雄,却忘了,

普普通通,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数。

与其用一生对抗平凡,

倒不如将眼前日子过得圆满。


平凡,不代表平庸


清朝有这样一位文人,

善作诗文,与纪晓岚并称,

会讲鬼故事,《子不语》大名鼎鼎;

懂吃,著《随园食单》;

连《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也被他买下,打造成“随园”景观,

每逢佳节,必是游人如织,

而他也在其中,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

没错,这位文人就是袁枚。


然而,这样的袁枚,其实也只是

在一个落魄的书香家庭长大。

家境贫寒,“书非借不能读”,

说的就是年少的他。

而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

他也早早就立下了

考取功名、成就不凡的壮志。

也曾抱着极大的热情,

在县令的小官职上,

为百姓作了不少实事。

只是官场虚伪不堪,

袁枚实在不愿苟且,

34岁,他就毅然选择了辞官。


离开了曾经理想的出仕之路,

袁枚用积攒的俸禄购置随园,

又将其设计重建。经费不够,

他就将园林的田地、池塘出租,

又自己跑到外地做几年县官,

十来年,才终于将随园改造完。


辞官归隐五十载,

他应约撰写各种诗文,

印刻、销售自己的文集,

在随园里开私塾,招生授课......

一没家世背景,二没祖产财力,

一个标标准准的普通人,自谋生路,

他还是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袁枚《苔(其一)》


在没有阳光的荫蔽处,

青苔生长得无声无息。

苔花轻轻小小,

虽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却也总是开放得那样淋漓。

以苔喻人,这首小诗,

正是袁枚一生最好的写照。


顾城说,“生如蚁而美如神”,

做个普通人,平凡而不平庸,

渺小但坚韧,真挚且勤恳,

不问富贵,只求心安,

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踏实而尽兴地活着,也不错。


生活,最需一颗平常心


人到暮年,穆旦说,

“我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一生。”

小时候总以为自己会成为盖世英雄,

长大后才意识到,

自己也不过世间最普通的一个。


“打扮漂亮,18岁是天堂,

我们的生活甜得像糖。”

曾经高唱着《New Boy》的朴树,

为了做音乐,大二就选择了辍学,

没有启动的资金,

又莽撞地跑去找高晓松卖歌,

理由是不愿与世俗为伍,

只想攒够钱,做自己的音乐。

“先把自己放在那里,

不要先期待看到结果。”

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不问后果,无所畏惧,

年轻的朴树,自信张狂,

坚信着自己就是那最不凡的存在。


后来,朴树越来越火,

广告、电影、春晚......

无数的商业合作,

如潮水般一下子朝他涌来,

这个追逐自由的男孩,

还是被困在了生活里。


2009年,在事业的巅峰时刻。

朴树突然间就“消失”了。

直到2014年,

他才终于带着《平凡之路》归来。

看着台上唱歌的朴树,

人们发现,他似乎变了,

变得比以前更加从容,也更平和了。

虽然天真依旧,热忱依旧,

但他开始坦然接受采访和商演,

也开始慢慢地学着接受平凡。

“这个世界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

朴树说,离开舞台的这些年,

他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

他拼命地读书,拼命地思考,

现在,他终于想通了——

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好好的活着。


正如贾平凹在《极花》中所说,

“人过的日子,

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

谁都不是超级英雄,

也都无法真正摆脱俗世的束缚,

接纳了自己的平凡与渺小,

才能更加坦然的去努力,去创造。


让平凡的日子,带点光芒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

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

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每每心情低落时,

总能想起汪曾祺先生的这句话。

平平无奇的生活里,

总要找到点乐趣,才算对得起自己。


当初,在西南联大上学的时候,

国内时局紧张,日军频繁轰炸昆明。

一旦学校里的警报响起,

学生们就都跑到郊外躲避,

唯独汪曾祺不同,

他总喜欢往松林的方向跑,

他说,那里有卖炒松子的,

“就算被炸死,也不做饿死鬼”。

当初,汪曾祺被安排到西山种树。

那时的伙食只有两个干馒头,

一块大腌萝卜,

最讲究吃的汪老当然受不了。

怎么办呢?

秋天山上有酸枣,他就去摘枣;

草里趴着蝈蝈,他就又去烧蝈蝈

......

再艰苦的生活,到他那,

也总是热腾腾的。


汪老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诉说,

越平凡的生活,越要爱着点什么,

因为“世间最为普通的事物”

都是“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

不管遭遇着什么,

我们今天依旧应该快活。


若有汪老那般温和与热情,

再平凡的生活,

也能散发出点光来罢!


渺小而伟大

平凡,才是生活的底色


曾看到有人问,

“如果注定要一生平凡,

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就像毕淑敏说的,

“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

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生活要由自己来定义,

与是否平凡无关。

若能让平淡的日子开出花朵,

就已经足够了不起了。

林清玄说,

“平凡者,就是平顺、安常、知足,

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

平凡,与其说是一种标准,

更接近于一种心境。

安于平凡,并非自甘堕落,

而是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

依然能够保持知足与平和。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却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

我们无需去追逐,去羡慕,

只需怀一颗赤子心,

热爱着,体味着,

近在眼前的生活。

愿你头顶星光,脚踏山河,

历遍繁华,终能觅得平凡之味。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