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257《秦赵战于长平》

文化   2024-12-07 22:26   河南  

《战国策》257《秦赵战于长平》

刘向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卷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gòu)。”虞卿曰:“夫言媾者,以为不媾者军必破,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其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虞卿曰:“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nà)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媾秦,秦已内郑朱矣,子以为奚如?”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

【译文】

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交战,赵国没能取胜,损失了一名都尉。赵王召见楼昌和虞卿说:“军队作战不能取胜,还损失了一名都尉。我想让军队卷起铠甲袭击秦军,怎么样?”楼昌说:“这样没有好处,不如派出一个重要的使者与秦国讲和。”虞卿说:“主张讲和的人,认为不讲和的话,我军一定会被打败,那么决定是否讲和就在于秦国。大王您分析一下秦国,他们是想要击败赵国的军队呢?还是不想呢?”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一定是想要击败赵军。”虞卿说:“大王姑且听我的建议,可以派使者带着珍贵的宝物去结交楚国、魏国。楚国、魏国想要得到大王的重宝,一定会接纳我们的使者。赵国的使者进入楚国、魏国,秦国一定会怀疑天下各国要组成合纵联盟,一定会感到畏惧。这样,讲和才能成功。”

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与平阳君决定求和的事情,派郑朱去秦国求和,秦国接待了郑朱。赵王召来虞卿,说:“我派平阳君前往秦国讲和,秦国已经接待了郑朱。你认为怎么样?”虞卿说:“大王与秦国讲和不可能成功,赵国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天下祝贺战胜的人,都在秦国了。郑朱是赵国的贵人,他进入秦国以后,秦王和应侯一定会将郑朱讲和的事展示给天下人看。楚国、魏国认为赵国已经向秦国讲和,一定不会再来救援大王。秦王知道天下各国不会来救援大王,讲和也就不会成功了。”赵国最终没能与秦国讲和,军队果然大败。赵王去了秦国,秦国扣留了赵王,然后才同意讲和。

【注释】

1.楼昌:楼昌,战国时期赵国大臣,大致活跃于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

2.卷甲:卷起铠甲。形容轻装疾进。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孙子·军争》

书未报,而虏已叛,乃敕晙将并州兵济河以讨。晙间行,卷甲舍幕趋山谷。——《新唐书·王晙传》

3.重使:重要使臣。媾:求和,讲和。

4.制媾者:指掌握讲和与否的主动权的一方。

5.论:推论,估计。

6.不:相当于“否”。

7.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毫不保留。

8.附:依附。指联合。

9.内:同“纳”,接纳。

10.贵人:显贵之人。

11.必显重以示天下:一定把赵国重臣在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而给天下诸侯看。显,显扬。


《战国策》01《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战国策》02《秦攻宜阳》
《战国策》03《东周与西周战》
《战国策》04《东周与西周争》
《战国策》05《东周欲为稻》
《战国策》06《昭鱼在阳翟》
《战国策》07《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战国策》08《楚攻雍氏》
《战国策》09《周最谓吕礼》
《战国策》10《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战国策》11《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战国策》12《温人之周》
《战国策》13《或为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4《周最谓金投》
《战国策》15《右行秦谓大梁造》
《战国策》16《谓薛公曰》
《战国策》17《齐听祝弗》
《战国策》18《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战国策》19《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战国策》20《为周最谓魏王》
《战国策》21《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战国策》22《赵取周之祭地》
《战国策》23《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战国策》24《周共太子死》
《战国策》25《三国隘秦》
《战国策》26《昌他亡西周》| 反间计的典型案例
《战国策》27《昭翦与东周恶》
《战国策》28《严氏为贼》
《战国策》29《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战国策》30《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