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2.残雪:尚未化尽的雪。亦用以比喻两鬓白发。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唐·杜审言·《大酺》诗
自登陆来,所至山有残雪,村落无处无梅。——宋·范成大·《骖鸾录》
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明·文征明·《除夕》诗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3.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亦有曲帐画屏,素女彩扇。——南朝 梁·江淹·《空青赋》
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湿画屏。——前蜀·韦庄·《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
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明·叶宪祖·《鸾𫔇记·探婚》
4.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5.月胧(ló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胧(lóng)明:微明。
6.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楚辞·九辩》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唐·韦瓘·《周秦行纪》
落英满地君不见,惆怅春光又一年。——宋·苏轼·《梦中绝句》
7.客:过客。
【译文】
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赏析】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如同面对同样的材料,高明的厨师和平庸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显然是前者。【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朝初年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乳名冬郎,号楞伽山人。当时一些文人用汉人的习惯以“成”为姓称呼人,所以又有别名“成容若”。
主播简介:
姜林杉(姜虹)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江苏省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主任、播音指导、普通话测试员、语言表演考级考官,“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语文课文”“美德少年”等示范朗读者,编著《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手册》(启蒙篇、基础篇共6册,针对幼儿和中小学生)《口才与朗诵——综合训练汇编》(针对高中生、教师和成人爱好者)《青少年普通话基础实践手册》等。抖音、视频号:姜林杉
图文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