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据最新医学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间,35至50岁年龄段人群中的卒中发病率显著上升。这一变化打破了公众普遍认为的卒中是老年疾病的观念,提醒我们必须从更广泛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卒中日的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为加强公众对卒中预防知识的了解、提高健康意识,医师报联合微博健康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主任缪中荣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邱峰教授做客直播间,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降低卒中发生风险。此次直播在医师报直播中心·医TV、微博健康等平台同步播出,全网在线观看人次超34万。
抓住黄金救治窗,时间就是大脑
缪中荣教授指出,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每10万人中就有约345人患病,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高达110万。
缪教授强调,卒中的高发病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他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年轻人越来越容易成为卒中的“目标群体”。《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因此,加强卒中的预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邱峰教授强调,脑卒中的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发病,4至6小时内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给予有效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然而,由于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犹豫不决或延误就医,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此,他介绍了两种临床中常用的卒中早期识别口诀:“BE FAST”和“中风120”。其中,“BE FAST”包括平衡(Balance)、眼睛(Eye)、面部(Face)、言语(Speech)和时间(Time)五个方面,提醒人们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中风120”则是指一张不对称的脸、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聆听言语是否清晰,这三个症状也是卒中发作时的常见表现。
为了提高卒中的救治成功率,国家高度重视卒中中心的建设工作,其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急诊救治服务,包括影像检查、手术室准备以及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等治疗手段。这些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最快速、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缩短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果。”缪教授介绍。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与取栓并进
“脑卒中其实分为两类,一是出血性卒中,另一个是缺血性卒中,比例大约为3:7。”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面,溶栓和取栓是两种主要手段,邱峰教授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他表示,静脉溶栓仍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近年来,随着新型溶栓药物的出现和溶栓技术的不断进步,溶栓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邱教授也指出了溶栓治疗的局限性。对于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单纯的静脉溶栓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此时,动脉取栓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支架等设备将血栓取出,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流,挽救濒死的脑组织。
缪中荣教授在直播中补充说,近年来动脉取栓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取栓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取栓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卒中患者从中受益。同时,缪教授还介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生活指南2023》中的几项重要更新,包括动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大面积梗死患者的取栓治疗以及后循环取栓的有效性推荐等。
体医融合,预防与康复并重
在卒中的预防与康复方面,缪中荣教授和邱峰教授都强调了体医融合的重要性。缪教授指出,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高危因素的产生。因此,增加体育活动量,降低体重,是预防卒中的有效途径。同时,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邱教授则补充说,在卒中康复方面,积极的康复锻炼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代偿,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同时,心理康复和语言康复也是卒中康复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他强调,卒中患者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在直播的最后,缪中荣教授和邱峰教授共同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卒中问题,共同推动卒中防治事业的发展。他们表示,通过体医融合的方式,加强预防、提高识别能力、优化救治流程并注重康复锻炼,我们可以共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为降低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排版:王璐
审核:裘佳
点击查看第十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
《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
目前16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